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不仅酒楼的单子接下来了,与此同时,材料的重担也沉沉压在叶云轩的肩头。
松江府虽富庶,但建造如此规模、且要求品质上乘的酒楼,所需木料、砖瓦、石料、漆料等数量惊人,来源与品质必须严格把控。
叶云轩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码头、各大商行和原料产地。
他与来自周边的木材商锱铢必较,只为挑选那些纹理细密、硬度适中的上等杉木、楠木,亲自敲击听声,查看截面;他深入小镇上的窑厂,在烟熏火燎中挑选色泽均匀、敲击有金石声的优质青砖黛瓦;
他远赴太湖之滨,只为寻得色泽温润、质地坚韧的花岗岩做基石。
每一份契约的签订,每一次押运的启程,都牵动着他的心神。他深知,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这材料的基石,便是高楼屹立的根本。
就在叶云轩为外务奔波、营建如火如荼之际,紫薇则将自己彻底沉浸在了酒楼的设计当中。
仅是一座酒楼,更是她将前世理念融入这个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是“云薇营造”能否又一次一鸣惊人的关键。
她婉拒了舒适画室,选择带着纸笔,一头扎进了松江府那充满烟火气的肌理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松江府的大街小巷、深宅大院、寺庙园林,都留下了紫薇纤秀而执着的身影。早饭后,她便出门,薄暮降临,才踏着星光而归。她像一个贪婪的观察者,又像一个虔诚的学生。
她驻足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富商宅邸前,用炭笔快速勾勒那繁复而富有韵律的檐角曲线,揣摩古人如何在力学与美学间找到精妙的平衡;
她徘徊于青砖黛瓦、马头墙高耸的徽派建筑群落,感受那份简洁中的庄重与秩序;
她走进香火缭绕的古寺,仰望那些历经风雨仍巍峨耸立的大殿,触摸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粗壮梁柱,惊叹于古代匠人的智慧与气魄;
她也流连于市井喧嚣的茶楼酒肆,观察食客的流动,跑堂的路线,灶台与客座的距离,体会着实用功能对空间布局的苛刻要求。
每一处细节,每一处空间的处理,都成为她脑海中翻腾的灵感和亟待破解的密码。
书房里的烛火,常常亮至深夜。
桌案上,各类建筑典籍、营造法式的图谱堆叠如山。
《鲁班经》、《营造法式》被她翻得卷了边角,上面密密麻麻是她娟秀的批注和疑问。
然而,她的目光绝不局限于故纸堆。每当夜深人静,前世那些高效、明亮、功能分区清晰的各大酒楼,便会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
如何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稳定性与效率,巧妙地嫁接到木石为主的结构体系中?
如何让酒楼的内部空间既保留古韵的雅致,又能满足现代餐饮的流畅运营和舒适体验?如何设计出既新颖独特又不失时代根基的立面?这些问题如同一个个复杂的榫卯,在她脑中反复拆解、组合。
灵感如电光火石,也如涓涓细流。有时是在一碗馄饨摊前看到食客对窗外景致的留恋,让她想到了大面积的观景窗设计;有时是看到挑夫负重上楼时的艰难,让她坚定了要设计更省力、更宽敞的楼梯通道。
她伏案疾书,炭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线条时而流畅,时而凝滞,废弃的纸团在脚边堆成了小山。
每一个开间的尺寸,每一根梁柱的位置,楼梯的坡度,门窗的样式,乃至雅间内博古架的摆放角度,她都反复推敲,力求在坚固、美观、实用与成本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契合点。
她白皙的手指时常染着墨迹,眼下也因熬夜而带着淡淡的黑影,但那双眸子,却因专注和创造的光芒而异常明亮。
一张张凝聚着心血、融合了古今智慧的设计图纸,就在这无数个不眠之夜中,渐渐清晰。
当叶云轩将第一批上好的木料运抵营地。紫薇己将最终定稿厚厚一叠设计图纸郑重交到唐伯虎手中,唐伯虎被震撼到了,为了一栋酒楼,竟用了如此多的图纸,比他们画一幅传世之作也不遑多让。
在他们两人反复推敲确认后,一叠无可挑剔的完整的图稿出现在叶云轩的眼前。
他一一看过后不由的惊叹,“这、这每一张图纸都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就只拍卖这一叠图纸,想必也能拍出高价。
“云薇营造”的第一个大订单,松江府“望江楼”工程,在选定的吉日吉时,伴随着震天的爆竹声和工匠们嘹亮的号子声,正式破土动工了!
天刚蒙蒙亮,众人便被号子声唤醒。
劳工们赤着膊,古铜色的肌肉在晨光下贲张,喊着整齐划一的号子,将沉重的基石、粗大的梁木、成捆的青砖,用滚木、绳索,依靠着最原始也最可靠的人力与智慧,一寸寸挪移到预定的位置。
汗水混着泥土,在他们健壮的脊背上流淌,留下道道湿痕。夯土的号子声更是雄浑有力,巨大的石夯被多人合力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发出沉闷而扎实的“咚!咚!”声,每一次夯击,都是为高楼奠定不可动摇的根基。
“紫气东来家俱店”更是热闹非凡。锯木声尖锐刺耳,刨花如雪片般飞扬,散发出新鲜木材特有的清香。经验丰富的师傅带着徒弟们,对照着紫薇设计的精密图纸,用墨斗弹线,用角尺比量,斧凿锯刨轮番上阵,将一根根原木变成规格精确的梁柱。
老匠人眯着眼,手指抚过榫头与卯眼相接的细微之处,那份全神贯注,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叶云轩的身影几乎每日都钉在工地上。
他身着便于行动的短打,裤腿上沾满泥点,不再是那个纤尘不染的贵公子。
他时而蹲在基坑旁,仔细检查夯土的密实度,抓起一把泥土捻开细看;时而攀上刚刚搭起、还带着毛刺的脚手架,查看梁柱的对接是否垂首平稳,用手掌拍打,侧耳倾听木材的反馈;时而又与负责不同工种的工头围在一起,对着图纸激烈讨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材料尺寸的微小偏差、地基土质局部的松软、某个结构节点与图纸预想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