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9:陈言的多彩人生

第28章 民心所向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2009:陈言的多彩人生
作者:
龙都老乡亲
本章字数:
8370
更新时间:
2025-03-29

天刚蒙蒙亮,陈言就扛着铁锹来到了工地。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新开挖的路基像一条土黄色的长蛇,蜿蜒在青翠的山腰间。

他是第一个到的。

放下工具,陈言蹲下身检查昨天施工的路段。

连续半个月的体力劳动,让这个原本白皙的书生皮肤黝黑,手掌磨出了一层厚茧,指关节处还有几处结痂的伤口。

"陈乡长,又来这么早?"

陈言回头,看见王铁柱带着十几个柳树沟的村民走了过来。

他们每人肩上都扛着工具,有的还提着竹篮,里面装着自家烙的饼和咸菜。

"睡不着,就早点过来看看。"陈言笑着迎上去,"今天咱们得把这段路基夯实,下午水泥就能运到了。"

"放心吧!"王铁柱拍了拍胸脯,"我们村的小伙子都商量好了,今天不干完这段不下山!"

陆陆续续地,各村的村民都来了。

让陈言感动的是,今天来的人比昨天又多了不少,许多是生面孔——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他们自带干粮和工具,一来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李大爷,您怎么也来了?"陈言认出村里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老汉挖不动土,但能帮着递个水、传个工具啥的。"

老人咧开缺了牙的嘴,"陈乡长,你是真为咱老百姓办事的好官啊!"

太阳渐渐升高,工地上己经聚集了两百多人。

锄头与石块碰撞的叮当声、人们吆喝的号子声、孩子们的嬉笑声,在山谷间回荡,构成一曲独特的劳动交响乐。

陈言正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搬一块大石头,忽然听到一阵骚动。

抬头望去,只见郑卫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朝工地走来,身后还跟着几个乡干部,手里都拿着工具。

"郑书记!您腿伤还没好,怎么来了?"陈言赶紧跑过去。

"扯淡!老子当年在战场上..."郑卫国习惯性地又要讲他的战斗故事,却被陈言笑着打断:"知道知道,肠子流出来都不下火线。"

郑卫国哈哈大笑,拍了拍陈言的肩:"你小子,学得快!"

他环视热火朝天的工地,眼中闪着光,"好啊,这才像个样子!"

中午休息时,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树荫下吃干粮。

陈言掏出笔记本,开始计算工程进度。

按照现在的速度,原计划三个月完成的示范路段,有望两个月内完工。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建材快跟不上了。

"水泥只剩二十吨,碎石也不够。"陈言皱着眉头对郑卫国说,"县里承诺的建材补贴还没到位,再拖下去就得停工。"

郑卫国啐了一口:"赵德发那王八蛋肯定在县里使绊子。我听说他上周专门去了趟县城,找了他那个在财政局当副局长的表兄。"

正说着,老支书赵德才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一个布包:"陈乡长,这是我们村一点心意。"

陈言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沓皱巴巴的钞票,有百元大钞,也有零散的块票毛票,甚至还有几个硬币。

"这是..."

"乡亲们凑的。"老赵说,"听说修路缺钱,大家自愿捐款。钱不多,但是个心意。"

陈言喉头发紧,这些钱对贫困的村民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可能是老人省下的药钱,孩子攒的压岁钱,妇女们卖鸡蛋攒的私房钱...

"老赵,这钱我不能收。"陈言将布包推回去,"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修路的钱,应该由政府想办法。"

"政府不就是你吗?"一个村民插嘴道,引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陈言也笑了,突然灵光一闪:"等等,我有个想法...咱们乡不是有茶叶吗?如果能提前预售一些..."

"预售?"郑卫国眼前一亮,"对啊!咱们可以搞个'修路茶',让城里人先付款,秋收后再发货!"

"不仅如此。"陈言越说越兴奋,"还可以用未来的旅游收入做担保,吸引社会投资。对了,县里不是有企业想搞扶贫对接吗?"

就这样,一个创新的筹资方案在工地树荫下诞生了。

陈言当即打电话联系了几个在青林镇结识的茶商,对方一听是"陈镇长"的项目,立刻表示支持,当场预订了五百斤高山云雾茶,预付款当天就到账了。

下午,陈言亲自去县里采购建材。

让他意外的是,刚进建材市场,就接到县府办电话,说王书记要见他。

县委书记王文斌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窗外是县城最好的景观。

与上次见面相比,王书记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陈言同志,听说你们巫山乡在搞'众筹'修路?"王书记开门见山,"这不符合财政纪律吧?"

陈言早有准备:"王书记,我们严格按'以工代赈'政策操作,村民自愿投工投劳,企业扶贫采购也是合规的。"他递上一份详细报表,"所有资金往来都有明细,欢迎县里监督。"

王书记扫了一眼报表,语气缓和了些:"小陈啊,我不是不支持你工作。但修路是大事,要按程序来。县里正在统筹考虑巫山交通问题,你们这样擅自行动,让其他乡镇怎么看?"

"王书记,巫山百姓等这条路等了二十年。"

陈言首视领导的眼睛,"程序要讲,但民生更要紧。如果等县里统筹,恐怕又要拖到明年..."

"你这是什么态度!"王书记突然拍桌,"年轻人不要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告诉你,县纪委己经接到举报,说你挪用扶贫资金修路,这事必须查清楚!"

陈言心头一震,立刻明白这是赵德发在背后搞鬼。

但他问心无愧:"王书记,我随时接受组织审查。但修路工程一天也不能停,这是巫山乡亲们的命根子啊!"

离开县委大院,陈言的心情异常沉重。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考验来得如此之快。

第二天上午,陈言正在工地和村民们一起夯实地基,三辆黑色轿车沿着崎岖的山路驶来,停在了工地附近。

车上下来七八个穿着考究的人,为首的正是县纪委副书记周正。

"陈言同志,请配合我们调查。"周正面无表情地说,"有人举报你违规集资、挪用专项资金,请提供相关账目资料。"

工地上的嘈杂声渐渐平息,村民们疑惑地围拢过来。

陈言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平静地说:"周书记,账目都在乡财政所,我现在就带您去看。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请您看看这个。"

他转身指向正在施工的路基:"这条路,是三百多巫山乡亲一锄一锹挖出来的。他们不要一分钱工钱,只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一条走出大山的路。您觉得,这样的人,会举报我挪用资金吗?"

周正皱了皱眉:"陈言同志,请不要转移话题。我们是按程序办事。"

"程序?"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郑卫国拄着拐杖挤了进来,"周正,你少在这摆官架子!当年你在乡里当小干事时,老子还教过你怎么写材料呢!"

周正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会在这里遇到老领导。

郑卫国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继续道:"陈乡长为了修这条路,半个月瘦了十斤,手上全是血泡。你们县里一分钱不给,还不许老百姓自己想办法?这是什么道理!"

"郑书记,您别激动..."周正试图解释。

"我呸!"郑卫国越说越气,"你们这些坐办公室的,知道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孩子上学要走多少山路吗?知道病人送医要绕多少弯路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陈言注意到,村民们的眼神变得愤怒,有人己经开始小声咒骂。

他赶紧站出来:"乡亲们冷静,周书记也是按规矩办事。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账目随便查。"

"查个屁!"老赵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周书记,你不是要查账吗?看看这个!"

他翻开册子,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名字和数字:"这是'功德簿',记的是每家每户出的工、捐的物。我老赵活了七十岁,没见过比陈乡长更干净的官!"

一个接一个的村民站出来为陈言作证。

有老人颤巍巍地说陈言帮他家收过玉米;有妇女红着眼眶说陈言自掏腰包给她孩子买过书包;孩子们举着磨破的手掌,说陈叔叔手上的茧子比他们还厚...

周正等人的表情从严肃到尴尬,最后变成了难堪。

他们没想到,一个年轻干部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赢得如此深厚的民心。

"周书记,"陈言打破沉默,"账目随时可以查。但我想请您和各位领导看看,这条路对巫山意味着什么。"

他拉着周正走到一处高地,指着远处连绵的群山:"那里有上千亩野生茶园,因为没路,茶叶只能贱卖;那边山谷里有天然湖泊,风景绝佳,因为没有路,无人问津;山后的石门村,离邻省只有五公里,却要绕行六个小时..."

陈言的声音有些哽咽:"周书记,我不是为了政绩,只是不忍心看乡亲们再过这种苦日子。如果这也有错,我甘愿受罚。"

周正沉默良久,突然转身对随行人员说:"把车上的水和干粮拿下来,今天咱们也当一回修路工!"

这个出乎意料的转折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周正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袖子:"怎么,不欢迎?虽然我们纪委的同志干活不如乡亲们,但搬块石头还是可以的。"

工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陈言的眼眶了,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个人危机的解除,更是对巫山修路工程的官方认可。

傍晚时分,调查组要返回县城了。

临行前,周正私下对陈言说:"举报信的事,县纪委会严肃处理。你放心,只要一心为民,组织会为你撑腰。"

送走调查组,陈言独自坐在新修的路基上,望着远处渐渐西沉的夕阳。

这一天的跌宕起伏,让他深刻体会到"民心"二字的份量。

手机震动,是程莹发来的视频请求。

接通后,屏幕上出现她略显疲惫却依然明媚的笑脸。

"听说你今天打了一场漂亮仗?"程莹眨眨眼,"县纪委的同志回去后,第一时间就有人向我爸汇报了情况。"

陈言惊讶道:"程厅长认识周正?"

"何止认识!"程莹笑道,"周正是我爸以前的下属。其实...那封举报信的内容,我爸早就知道了,是他暗示周正亲自去调查的。"

陈言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在程厅长的安排之中。

通过正规调查还他清白,比任何私下打招呼都更有力。

"替我谢谢程厅长。"陈言由衷地说,"对了,你怎么知道我这边的事?"

程莹神秘地笑笑:"我有眼线啊!"她切换手机镜头,展示桌上厚厚一叠资料,"看,这是我整理的全球山区道路建设案例,有些创新做法可能对你有用。己经寄出了,注意查收。"

镜头转回,程莹的脸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晕。

两人隔着屏幕相视而笑,谁都不舍得挂断。

最后是程莹那边传来催促声,她才依依不舍地说:"我得去实验室了...陈言,照顾好自己。"

"你也是。"陈言轻声说,"别太累。"

挂断电话,暮色己经笼罩了群山。

陈言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

远处,村民们三三两两往家走,说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更远处,新修的路基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一条银色的丝带,正缓缓伸向山外的世界。

这一刻,陈言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坚定。

无论前路多艰难,有民心所向,有爱人相随,便无所畏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