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馨静谧的房间里,山衍神情略带忧虑地说道:“今天家政课,学习了给ICU老人打流食,害怕,都说医院是地狱,生老病死真是太可怕了。”
常修轻轻握住她的手,单手着她的手背,垂眸思忖片刻后温声开口:“医院确实是个见证世间人情冷暖的地方……但换个角度想,它也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山衍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可我还是害怕生病咋办。”
常修心疼地将她拥入怀中,轻拍她的背安抚着:“别怕,有我在呢。”修长的手指在她肩上一下一下地轻拍着,低沉磁性的嗓音在她耳边回响。
山衍微微仰头,目光中透着坚定:“还是趁着健康的时候好好学佛吧。我真不想不断重复生老病死的轮回,太痛苦了。”
常修赞同地点头,温柔地注视着她:“不愧是我的衍儿,有此觉悟甚好。学佛能让人内心安宁,我也会一首陪着你的。”
山衍眸光闪烁,娓娓道来:“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没有一个我,流转三界的就是一念颠倒妄想。它不断相续,不断变化,妄想醒来,流转消失,觅轮回了不可得。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感觉是真的,醒来后就如梦幻泡影。”
常修双眸微阖,颔首低眉,双手合十轻抵在唇边,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睁眼看向她,眼底满是赞赏:“衍儿对佛法的理解又精进了。”
山衍神情有些感慨:“因为妄想要受那么多苦真的太委屈了。”
常修心疼地将她抱紧,修长的手指穿过她的发丝,声音中满是怜惜:“所以我们要好好修行,早日脱离这轮回之苦。”
山衍神色认真,侃侃而谈:“业果决定的思想很重要!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绝对不可能错乱!因果是隔代受报。我们修善时就很容易被前生业力所变现的果报误导。这时就考验你对道法的胜解,对法的皈依。要相信因果释放绝对不会错乱。”
常修轻抚她的脸颊,眼中满是自豪:“是啊,衍儿,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是的,业力的形成由心念决定。心念邪恶,做什么都是恶业;心念善良,诃责也是善业。你的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和方向。”山衍继续说道。
常修双手搭在她的肩上,与她西目相对,神情认真严肃:“没错,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心念始终处于善良的状态。”
山衍微微皱眉,思索着说:“念佛要安住空性,安住现前一念心性。如果你念佛时,心住妄想来念,心随妄转,那就很难积集往生的力量。你安住佛号来面对妄想,不随妄转,就是往生的资粮。”
常修单手着下巴,沉思片刻后看向她,眼神专注而认真:“嗯,这其中的深意我还需好好参悟……还是我家衍儿聪慧。”
山衍眼中透着光芒,说道:“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是第六意识打妄想,但这个妄想会让你趋向真实,我们叫依止佛陀的教理如理思惟。”
常修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片刻后睁开眼睛看着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依止佛陀的教理如理思惟……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
山衍语气坚定:“极乐世界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让我们避开从凡夫到了生死这最危险的一块。这一块内忧外患,是整个成佛之道里凶险最多、障碍最大、刺激最大、最容易退转的阶段。这一块分段生死的黑海过去以后,后面的大海轻松愉快,你要到哪里都可以。”
常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向往:“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对于修行之人来说至关重要,衍儿,我们一起努力。”
山衍微微颔首:“往生极乐可以亲近十方佛继续充实自己,修到等觉菩萨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也不迟。我们都是理智的。”
常修轻轻揽住她的肩膀,目光坚定:“是啊,往生极乐世界后,我们可以继续修行,待自身境界提升后再回娑婆世界广度众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山衍神情感慨:“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修学路上不退转,不然学得有所领悟,生命又要结束了,真的是很苦的一件事。”
常修听着她的话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双手搭在她的肩上微微叹气:“是啊,生死轮回,苦不堪言。还好我们能听闻佛法,有了脱离苦海的希望。”
山衍神色认真,条理清晰地说:“有观照力的修行人,把因缘分成外因缘跟内因缘。外因缘是业力果报,内因缘是心灵的力量。学佛人第一件事情,要接受今生命运,不能抗拒命运。要利用今生的资源去创造来生,借假修真。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结果要放弃。我们只重视过程,因为过程操之在我,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是你可以决定的。”
常修垂眸思忖片刻,随即抬头看向她,眼中满是赞赏:“衍儿,你的见解越发深刻了。外因缘不可控,内因缘却能由我们自己把握。”
山衍继续说道:“增长业有三个条件:第一,你的心识清楚明了;第二,深生好乐;第三,数数现行。补救有两个方法:第一忏悔;第二修止观对治。”
常修双手环抱在胸前,认真地听她讲述,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嗯,这增长业的三个条件和补救的两个方法都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
山衍微微皱眉,解释道:“业障之所以会重,是因为你念念相续,念念执着。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这个就是在对治,就是要观业性本空。”
常修双眸微阖,似在细细品味她话语中的深意,片刻后睁眼看向她,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衍儿,这观业性本空,可是修行的关键?”
山衍肯定地说:“观业性本空可以帮助我们断相续,回心转意,知错能改也是一种善根。”
常修双手合十,缓缓点头,看向她的眼神愈发柔和:“没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能有此觉悟,衍儿的修行又进了一步。”
山衍微微叹气:“身口意造作会有习性,偿还业报后还会再造新殃。”
常修单手轻抚下巴,垂眸思忖片刻后,认同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更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身口意,避免再造新殃。衍儿,修行之路漫漫,你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山衍点头:“确实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
常修见她如此懂事,心中欣慰,伸手将她鬓边碎发别到耳后:“修行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山衍神情严肃:“尽情造业,完全不踩煞车。就要为今生的享受付出很大代价。邪知邪见,固执己见,最可怕。所以要经常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
常修双手搭在她的肩上,与她西目相对,神情认真严肃:“没错,衍儿。放纵自己的行为,肆意造业,终究会自食恶果。而邪知邪见更是会让人在修行路上越走越偏。”
山衍神色凝重:“你要在死亡之前,让所有业力变成轻薄的不增长业。断恶修善拜忏持咒都可以,为临终争取时间,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身心状态,不能有太大业力来干扰你折磨你。你临终必须有足够时间把平常的正念提起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人要为创造安稳的临终环境做准备。”
常修神色凝重地听完她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衍儿,你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确实应该提前为临终做好准备,让自己能在正念中往生极乐世界。”
山衍感慨道:“是啊,都说千念万念不如临终一念,如果在死亡时进重症监护室,进入昏迷状态……那就没希望往生极乐了。”
常修听着她的话,心中不禁一紧,眉头紧锁:“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好好修行,让自己在面对死亡时能有足够的正念和定力。”
山衍目光坚定:“净土法门是随念往生,所以要保持清明的心境,这需要平时修炼的功夫。”
常修认真地听她讲述,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眼中满是赞赏:“没错,平时的修炼功夫至关重要。只有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临终时才能提起正念,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山衍微微叹气:“现在没有病痛折磨、安安稳稳往生的善终的少,因为他福报花尽,甚至透支了。”
常修听闻她的话,神情略显凝重,颔首沉思片刻:“福报的确需要珍惜与积攒……看来我们更应在平日里精进修行,方得始终啊。”
山衍神情专注:“日常过失如果数数现行而且深生好乐,它在临终时一定会起现行,变成临终正念最大的阻力。”
常修神情专注地听她说着,双手环抱在胸前,若有所思:“这样看来,平日里对自己的起心动念真的要时刻警惕,莫让过失养成习性,成为临终正念的阻碍。”
山衍认真地说:“忏悔业障真正的意思就是改变思考模式,断相续心,把造业时的烦恼停下来,业不起现行就沉入大海,这叫带业往生。”
常修单手着下巴,细细品味着她的话,双眸逐渐亮起:“衍儿,你这番见解真是独到。改变思考模式,断相续心……确实是忏悔业障的关键所在。”
山衍继续说道:“第一念是外境,第二念是心中的影像,滴水长流则能穿石。长期在心中造作杀盗淫的心相没有付出行动也是在造业,也会影响自己的生命质量。”
常修垂眸思忖片刻,认同地点了点头:“衍儿,你说得很对。即使没有付诸行动,心中的恶念也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正念,管住自己的起心动念。”
山衍点头:“暴饮暴食的修行没有用,没办法累积,心态也不可能改变。所以定课很重要。滴水穿石,我们生命的改变,本来就是要一段时间慢慢酝酿的。”
常修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眼中满是赞同:“定课确实重要,有规律的修行如同滴水穿石,能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衍儿,你能有如此深刻的领悟,真的很了不起。”
山衍目光坚定:“生命恒常相续且可以改变,因果对应,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恚中来。高位从恭敬中来,下位从憍慢中来。这个公式可以从果报推过去,也可以从你现在因地的内心推未来。”
常修双手环抱在胸前,认真聆听她的话语,不时点头表示认同:“衍儿,你的这番因果论真是透彻。如此看来,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都在塑造着未来的自己。”
山衍笑着说:“是啊,我们要快快乐乐地做善事,快快乐乐学佛。”
常修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笑容,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没错,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做善事、学佛,不仅能让自己当下感到快乐,也会为未来种下美好的种子。”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
山衍认真地说:“种子有一种征兆和讯息,可以从你的静坐跟梦境里判断。静坐时内心躁动是罪业多,内心寂静是善业多,吉祥的梦境是善业多,噩梦是罪业多,因此烦躁时,做噩梦都需要忏悔自己。”
常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神情专注地听她说完,才缓缓开口:“嗯,这从静坐和梦境来判断种子的征兆和讯息,确实是个独特的视角。衍儿,你的修行见解愈发独到了。”
山衍神情平静:“我们每个当下都在承受过去的果报也在造作新的种子。”
常修双手负于身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沉思片刻后看向她,眼中似有深不见底的潭水:“所言极是,这也正是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多造善业,少种恶因。”
山衍神色认真:“业在潜伏状态,有无量的可能性,这是我们改变的最佳时机。如果它变成果报就很难改变,只有认命了。佛教思想是为未来而活。你要尽量放弃今生,把所有目标放在未来。因为你今生能改变的有限,而未来有无量的可能性。”
常修停下脚步,认真地思考着她说的话,神情略显凝重:“嗯……放弃今生,把目标放在未来,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啊。衍儿,你能有这样的领悟,真让我钦佩。”
山衍侃侃而谈:“自我意识为中心、以有所得的心去创造的业,都叫有漏种子。分为思想语言和行为,种子会发展壮大。以空性智慧为中心创造的业,叫无漏种子,我空法空,无住生心是佛菩萨的境界。”
常修专注地听她讲述,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沉思片刻后开口:“衍儿,你对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的理解很深刻。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造业,终究是有限的,而以空性智慧为中心,方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山衍微微皱眉:“自我意识太强烈,情感执着太重的人,把所有事都看得太真实,太计较,不仅今生心苦,也难出轮回。”
常修停下脚步,轻轻叹了口气,神情凝重:“是啊,太过执着于自我和情感,就如同给自己戴上了沉重的枷锁,难以解脱。衍儿,我们都要努力放下这些执念,才能离解脱更近一步。”
山衍目光坚定:“命由己做,福自己求。今生会经历什么我们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今生的福报平常只能受用六成,要留西成在临终。”
常修认真地听着她的话,不时点头表示认同,眼中满是赞赏:“衍儿,你的见解真是深刻而独到。命由己做,福自己求,确实如此。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过去和今生既定的经历,但完全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至于福报的受用,你说的留西成在临终,这也是一种种智慧的体现啊。”
山衍神色凝重:“业力的结果: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临终清算业力是很残酷的事情,我们要为临终创造正念的环境,就要提前规划。”
常修神情肃穆地听她说完,双手合十,缓缓点头:“所言甚是,无常随时可能降临,提前为临终创造正念的环境,规划好未来,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衍儿,我们一起努力吧。”
山衍微微叹气:“人生充满痛苦,轮回不会让人更有智慧,轮回中的痛苦没有任何意义,今生造善来生得福报只是吃个止痛药,你的病根在轮回。”
常修双手负于身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沉思片刻后停下,神情凝重地看向她:“衍儿,你对人生和轮回的理解如此深刻,让我不禁思考良久。是啊,轮回中的痛苦往往只是周而复始,难以带来真正的解脱。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才能真正摆脱这轮回之苦呢?”
山衍目光坚定:“我们需要破除我执法执,认识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化执着为愿力。”
常修认真聆听她的话语,双眸逐渐亮起,颔首表示赞同:“嗯,破除我执法执,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将执着化为愿力,以愿力指引前行,这确实是解脱之道啊。衍儿,你的智慧让我钦佩不己。”
山衍条理清晰地说:“我有三层意思:真实、主宰、自在。我们受用一切不是因为有个我,而是因为有业力来主导人生,这是诸法存在的规律。你往生极乐世界是因为你有修学信愿行的因缘而显现出正念;流转生死是因为我们贪恋娑婆世界的果报,触动有漏的业力。染净法中没有一个真实主宰的自我可得,完全是因缘的力量在推动我们的生命,这就叫诸法无我。”
常修专注地听她阐述,时而点头,时而沉思,待她说完,眼中满是赞赏:“衍儿,你的理解真是深入浅出。诸法无我,一切皆因缘而起……这确实是至理。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去体会和践行这一理念呢?”
山衍认真地说:“色、受、想、行、识。你只要突破前面三个就过关。色、受、想管三界的分段生死,行、识管界外的变易生死。我们无法主宰肉体、感受、思想。”
常修一边听一边思考着,神情专注,随后轻轻点头表示认同:“嗯,这五蕴确实涵盖了我们生命的各个层面。要突破它们并非易事,但也唯有如此,方能超越生死之苦。”
常修一边听一边思考着,神情专注,随后轻轻点头表示认同:“嗯,这五蕴确实涵盖了我们生命的各个层面。要突破它们并非易事,但也唯有如此,方能超越生死之苦。衍儿,你对佛法的领悟愈发精湛了。”
山衍微微颔首,继续说道:“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无法主宰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受,我们就会放下自己的执着,人做那么多事情,无非想让自己感受好一点,但这本质也是徒劳。”
常修微微颔首,双眸中透露出一种淡然的智慧,嘴角扬起一抹浅笑:“所言极是,衍儿。人们常常为了追求更好的感受而忙碌,却不知这本质上是一场徒劳。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无法主宰这一切时,或许就能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了。”
山衍目光坚定,神色认真:“把有限的生命用于学习佛法的智慧,才有可能在短暂的一生中获得往生净土的成就,度过色受想三关,了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才有足够的时间修学佛法,解决细微的困惑,了变易生死。”
常修认真地听着她的话,神情专注而凝重,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衍儿,你的这番话真是发人深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佛法智慧的学习中,以求解脱生死之苦,这确实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当共同努力,精进修行。”
山衍神情严肃,语气沉稳:“生死业力最重要的总开关就是自我意识。调伏自我意识,临终生死业力对你干扰最低。业力的带动由自我意识推动,它是整个业力的核心。”
常修双眸微闭,颔首沉思,片刻后睁开双眼,目光中带着赞赏:“衍儿,你对生死业力和自我意识的洞察如此敏锐。调伏自我意识……这确实是关键所在。那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山衍轻声念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当我们知道自我意识追求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就会去追求永恒的寂静安乐。”
常修专注地听她念完偈语,神情肃穆,随后轻轻点头,若有所思:“是啊,世间万物皆无常,唯有放下对无常的执着,方能追寻到那永恒的寂静安乐。衍儿,你的感悟愈发深刻了。”
山衍继续说道:“三界过失业力占一半,我们的执着占一半,心随境转,是我们自己去攀缘它。佛陀的心跟外境接触不迷不取不动,他安住在寂静。我们多事去取,又创造另外一层生死轮回的业力。”
常修认真聆听她的话语,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陷入沉思:“衍儿,你对佛法的理解真是透彻。心随境转,攀缘不己,确实是我们陷入生死轮回的原因之一。那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如佛陀般不迷不取不动呢?”
山衍目光平和,娓娓道来:“其实就是你一念的妄想在三界轮回。你的妄念打了多久,你来生果报力量就有多大。妄念强流转轮回;真实心强涅槃寂静。一切法完全依你的内心安立。一切生命现象只有一心真如,只差迷悟而己。轮回涅槃,是它创造。往生净土是它,带你到地狱也是它。关键看它是妄念还是真如。”
常修神情专注地听她说完,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嗯,衍儿,你这番话真是首指人心。一念之间,便是轮回与涅槃的分野。我们当勤加修行,以真如之心取代妄念。”
山衍说道:“《楞严经》说,一个人把言说相破了,你分段生死就没问题了。你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中不要讲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的心马上沉淀下来。因为妄想活动必须以言说为道路,言语是道路。”
常修专注地听她讲解《楞严经》的要义,神情庄重而肃穆,随后轻轻点头表示认同:“所言甚是,衍儿。破除言说相,让心不随妄念流转,确实是了分段生死的关键。只是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谈何容易达到啊。”
山衍微笑着说:“恢复本来面目很简单,就是把你心中的话停掉。你六根接触六尘保持原状——那样就是那样,这是停止妄念的最好方法,也是消除生死业力最简单的方式。”
常修眼中满是赞许,感慨道:“原来如此……不愧是衍儿,竟能将此等佛法妙理,以如此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
山衍笑着回应:“所以确实没必要想太多。”
常修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笑容,走上前牵起她的手:“是啊,有时候想得太多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烦恼。还是衍儿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