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七公主璟妧会感到身体不适。
而愉妃颖妃因为两个人并不像璟妧那样吃了那么多相克的食物,两人又是成年人,所以并没有太大的不适。
偶尔有一些头晕眼花心慌,也被她们自已理解为担心璟妧导致。
唐公公在进宫之前,自已家里是做一些药材生意的,也碰到过一些医术精湛的医生,自然知道如何能够瞒过医生的号脉,利用食物相克,让人身体亏损。
就这样七公主璟妧身体越来越不好,小病小痛渐渐发展成了大病大痛,常常刚吃下就忍不住吐出来。
愉妃颖妃请了太医,可是太医也摇摇头,表示是公主太小才导致的。
这下愉妃颖妃两人没辙,只能吩咐小厨房再多花些心思,再多做一些精致的美食,好让公主有些胃口,多吃些。
新做出来的食物自然也是花了心思藏了相克食物的,璟妧就这么越吃越病。
到了最后就连乾隆皇帝也开始疑心愉妃和颖妃表面上悉心照顾七公主璟妧,背地里苛待皇嗣,不免心里有些不满。
乾隆皇帝忌惮颖妃巴林氏背后的蒙古第四十九部巴林部落不敢直接训斥,但是也暗戳戳的体点了一下两位妃子。
乾隆的后宫漏的跟个筛子一样,什么消息都藏不住,很快宫中上下除了被囚禁的魏嬿婉,大家都知道了颖妃巴林氏和愉妃珂里叶特氏的虚伪狠毒。
颖妃巴林氏就仿佛是那吃了榴莲的哑巴一样,有苦难言。
入宫多年,她已经慢慢明白她背后的巴林部落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强悍,想要在后宫之中过的好,终究还要仰赖皇帝。
所以她不敢因为这件事去顶撞皇帝,就只能将怒火发泄在璟妧。
渐渐的对璟妧的温言软语少了,冷言冷语多了。
璟妧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不免戚戚然,心里积压的事情多了,自然而然身体就更差了。
乾隆皇帝看到自已的女儿日渐消瘦,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的不满积压到了一定程度,便化作了一巴掌扇在了颖妃脸上。
想到了颖妃背后的巴林部落,乾隆皇帝没有继续用脚踹,而是斥责了颖妃作为养母不尽心。
愉妃不怕乾隆皇帝怪罪自已,但是怕乾隆皇帝因为这件事而怪罪到她的好姐姐乌拉那拉·如懿身上,所以早就将锅甩在了颖妃身上。
就这样颖妃涉嫌苛待皇嗣失宠,与愉妃分道扬镳,就连璟妧也被皇上安排养在了愉妃膝下。
至于乌拉那拉·如懿,她永远是人淡如菊的样子,哪怕后宫之中因为这件事早已闹得天翻地覆,她也充耳不闻,装作不知的样子,龟缩在翊坤宫里。
唐公公安排的第三位厨子这个时候发挥了他的作用。
翊坤宫的乌拉那拉皇后自从被禁足之后就常常夜不能寐,咳嗽不止,解除禁足之后,宣了太医看发现时已经到了痨症中后期。
痨症难治,明代医学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绳》就写到:“凡人有此症,便宜早治,缓则不及事矣”,“凡亲近之人不能回避,须要饮食适宜,不可着饿,体若虚者可服补药,身边可带安息香,大能杀劳虫”。
可是乌拉那拉氏只要一被禁足,就被内务府苛待,送来的最好的也是剩饭剩菜,有时候还会送上一些发霉变馊的,甚至是不送食物。
禁足解除之后,内务府的这些小动作自然也被乾隆皇帝知晓,可是乾隆皇帝却莫名的没有处罚内务府总管秦立,仿佛在忌惮什么势力。
治疗乌拉那拉氏皇后的江与彬太医,凤皇上命令负责就诊,可是那些杏林高手都对痨症束手无策更合适,更何况是他呢。
江与彬太医看着乌拉那拉氏皇后咳嗽不止,吐出来的痰渐渐从青色变成了浓黄色,知道这时痰于肺中积结病变,翻遍了古籍,终于想出了一个方子:
“肺痈草二十四克,地盘茶二十四克,沙参二十四克,茯苓九克,浙贝九克,地榆九克,白芍九克,黄芩六克,甘草三克。用水文火煎服,每日酉时(现代17:00 - 19:00)一剂。”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效果,乌拉那拉氏皇后的咳嗽确实慢慢慢慢减轻。
乾隆皇帝还挺高兴的,打算重赏江与彬太医,可是没过多久乌拉那拉氏皇后的病情就急转直下。
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喝药的时候会呕吐,伺候乌拉那拉氏皇后的宫女还以为是因为药太苦了,还奉劝乌拉那拉氏皇后良药苦口。
可是后面就连小厨房做的那些可口的餐食端上来也会令乌拉那拉氏皇后呕吐不止,就连乌拉那拉氏皇后一贯觉得华贵的燕窝也吃不下去。
江与彬太医无奈,只能在原有的药方上又加了一味竹茹。
新加的药材还没有起到效果,就传来乌拉那拉氏皇后更衣(上厕所)的时候晕倒的。
江与彬太医仔细询问了伺候乌拉那拉氏皇后的两位宫女胭芝,挽芝才知道原来乌拉那拉氏皇后最近常常觉得口干,每次都需要喝一茶壶的水。
喝的水多了,加上乌拉那拉氏皇后从不运动出汗,自然而然,更衣(上厕所)的次数就变多了。
乌拉那拉氏皇后就常常抱怨要亲自上厕所实在是太累太麻烦,又想到这一回,竟然直接累晕了。
江与彬太医对两位宫女的话,不置可否上前隔了条丝帕为乌拉那拉氏皇后诊脉。
!!!!
江与彬太医大惊。
从乌拉那拉氏皇后的脉象来看,她最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两位宫女胭芝,挽芝原是乌拉那拉氏皇后的族妹,乾隆皇帝觉得容佩,年纪太大了,毛手毛脚的,不适宜伺候人,所以特地下旨让她们两个进宫伺候乌拉那拉氏皇后。
乌拉那拉氏皇后以“你的胭脂很美”“你挽的造型很好看”给二人改名为胭芝、挽芝。
胭芝挽芝二人并不知道令皇贵妃的闺名为魏嬿婉,自然也就不知道乌拉那拉氏皇后的那点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