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末,寒风裹挟着冰冷的气息吹进了校园,路边的枯叶被卷起,又无声地散落。乔玥从图书馆出来,怀里抱着两本厚厚的专业书,手脚被冻得有些发僵。
手机屏幕亮了几下,轻轻震动着。她低头拿起手机,一条消息跃入眼帘。看到那几行字的瞬间,寒意似乎都被驱散了。
“入围了。”她轻声念了一遍,随后又低声重复了一次。
脸上的兴奋几乎藏不住,乔玥握着手机,指尖微微颤抖。
入围省赛答辩意味着她和团队的论文已经达到了省一等奖的水平,而接下来的表现,将决定他们能否冲击全国一等奖甚至更高的荣誉。
一阵冷风灌进她的衣领,她打了个哆嗦,匆匆拨通了元朝景的电话。
“玥姐姐,什么事?”电话刚响两声,元朝景便接了起来,声音带着惯有的乖巧。
“我们入围了省赛答辩!”乔玥语气难掩激动,旋即又带着几分担忧补充道,“可是……评委会不会很严格啊?我们得好好准备。”
“玥姐姐的努力不会白费。”元朝景的语调一如既往地轻松,安抚她道,“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把答辩PPT做好。”
“那我今天做PPT,做好了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你看看哪里需要改动。”乔玥提议道。
“嗯。”元朝景应下。
————
几小时后,乔玥整理出了一版初稿,约了元朝景线上开会。
屏幕上的PPT是她花了心思整理出来的,内容详尽,结构清晰。
但还没等她讲两句,元朝景就冷不丁地开口:“这里的数据图表不行。”
乔玥道:“哪里不行?我已经调整过了。”
“玥姐姐,PPT上的这张图可以再标注清晰一点,评委不一定对你的变量定义熟悉。”元朝景指出道。
“好。”乔玥快速做了调整。
————
答辩当天,清晨的阳光洒在窗台上,乔玥盯着自已的电脑屏幕,脑袋有些发懵。她昨晚几乎没睡,反复在脑海中模拟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时间不多了,她赶忙换上一件白色衬衫,搭配简单的黑色西装裤,清爽又干练。拎着资料袋,她快步赶到答辩会场。远远地,她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角落里的元朝景。
他穿着一件米白色卫衣和黑色运动裤,双手插兜,低着头看手机,整个人懒洋洋的。
听到脚步声,他抬头看向乔玥,眉眼弯弯,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
“玥姐姐,早啊。”
乔玥看着他放松的模样,忍不住吐槽:“你怎么一点都不紧张?”
元朝景扬了扬眉,语气自然得仿佛理所应当:“有玥姐姐在,紧张什么?”
乔玥微微一愣,随即耳尖一红,低声道:“别开玩笑了,我才怕一会上台会说错话。”
“怕什么,有我呢。”元朝景一边说着,一边替她接过手里的资料袋,笑得乖巧又温暖,“待会儿你先讲解,其他问题交给我。”
————
今年的答辩会场设在S市B大的报告厅内,评委席上坐着的几位教授都是学术界的“大佬”,不仅有各高校的荣誉教授,还有行业协会的资深研究员。光是看着评委席上挂着的名牌,就让乔玥感到强烈的压迫感。
她和元朝景坐在选手休息区,手里拿着打印好的论文纸稿。周围其他队伍或在低声讨论,或在焦急翻看资料。
第一组是一男一女,男生负责主要讲解,女生负责补充和PPT操作。
隔壁一个队伍的小声交谈飘了过来:“他们那组是不是用动态优化的波浪模型?好像挺有难度的……”
另一个队员压低了声音回道:“难是难,不过听说实现的不一定够完善,评委可能不会买账。”
答辩流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方案讲解,第二部分是评委提问。
可男生没讲几句方案,评委就打断了他的问题:“你们对数据处理的这部分,为什么选用这种算法?有没有考虑过数据过拟合的风险?”
男生显然被问住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所以然,女生也慌乱地翻着资料,试图补救。最终,他们被评委无情地点评道:“模型有创新点,但稳定性和合理性都需要加强。”
乔玥看得心跳了跳:“他们好严格啊……”
元朝景斜靠在椅背上,抬头扫了一眼第一组的PPT道:“正常。他们的建模思路还算不错,但算法实现太粗糙了。”
轮到他们上场时,乔玥手指下意识地捏紧了手中的论文资料。
元朝景站在她旁边,微微垂下眼,看着她略显紧张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他伸出手,替她整理了一下肩膀上的衬衫,动作不紧不慢,指尖若有似无地滑过她的肩膀。
乔玥低下头,有些不自在地往后退了半步。
元朝景低垂着眼,唇角带着一抹极浅的弧度,声音低哑中透着一丝柔意:“玥姐姐,别紧张,评委又不会吃人。”
“我知道,可心里还是有点慌。”
元朝景没有收回手,反而按在了她的肩膀上,俯下身,逼迫她直视自已:“玥姐姐,你只需要按流程做你的事就好。其他的,交给我。好吗?”
乔玥被他的目光锁住,心里莫名一紧,竟有些语无伦次地回答:“好……听到了。”
元朝景低笑了一声,缓缓直起身,脸上的表情重新变得无害:“那就好。玥姐姐,别想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