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2157章 再上‘重’器,新式煤炉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作者:
昆吾
本章字数:
4258
更新时间:
2025-07-09

事情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群臣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眼中精光闪烁,将蜂窝煤和打煤枪的整体事件梳理了一遍。

“陛下,是因为煤矿数量不够,蜂窝煤一旦推广煤供应不上,导致涨价?”

“陛下,您是担心即便是用蜂窝煤也依旧会中煤毒?”

“陛下,您是担心……”

……

“安静!”

左首首座的袁可立扫视着众人:“陛下既然提出了蜂窝煤和打煤枪,又做出了实物,那就说明肯定是要推广的,你们所担忧的都不是事儿!”

说完这话后,袁可立又看向皇帝:“请陛下示下!”

“还是袁爱卿冷静!”

崇祯轻笑了一声,看向众人:“我们刚刚都说了百姓中煤毒是因为燃烧空间、杂质、燃烧不透等等有关系,但你们有没有想过煤为什么燃烧不透?

除了现在的煤饼是实心的以及潮湿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不待众人出声回应,崇祯继续道:“以朕猜测,除了上述原因外,那就是煤炉有问题。”

说到这里,崇祯招了招手,王承恩立刻指挥着两个太监将一张桌子抬了过来,桌子上还放着三台煤炉。

“大明常用的移动式煤炉有三种,分别是陶土、铁制、铜,民间常用的就是陶土和铁制两种可移动的,以及家中用砖砌的固定式煤炉。

但无论是哪一种煤炉的结构几乎都是一样的,都是简单的开放式和半开放式。

就是简单的炉膛、外壳、炉箅(漏灰栅)三个主要部件构成,少部分增加有炉门,但也是相当的粗糙。

诸位谁能告诉朕,这种煤炉怎么调节风量的进入……嗯……就是改变煤饼火力大小?

煤饼火力的大小决定着煤饼燃烧时间的长短以及我们所讨论的为什么燃烧不透的问题。”

听着皇帝的问题又结合桌上的三台煤炉,众人立刻就明白了了皇帝说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皇帝要改造煤炉。

工部尚书范景文立刻道:“陛下,带有炉箅的,主要是通过调整煤块或煤饼的堆放密度,间接控制进风量,以及人工拨动炉箅缝隙,改变空气流通截面。

而部分带有炉门的煤炉在炉门处加装铁片或陶板,通过手动遮盖部分炉门调节进风。

但这种基本都是富户家使用的,普通的煤炉是没有的。”

“朕可不可以理解为,如果漏灰栅上堆满了燃烧后的煤饼,那么很可能就无法通过底部的漏灰栅进风,整个煤炉的燃烧只能通过炉口处进风?

或者说无法精准控制漏灰栅上煤块的密度,进而导致通风不稳定,易熄火或过燃。”

“陛下圣明!”

范景文立刻回应了一声,眼中满是无奈之色。

皇帝理解的很正确,这种问题的确是一首存在的。

小商小贩们携带的煤炉在做饭的时候,要么火力较大,将菜给炒糊了,要么火力一首上不来,速度慢不说,做的菜还不好吃。

这也就算了,毕竟这是经验能解决的问题,想要街边讨口饭吃,必须得在烧煤炉上下功夫。

可百姓家很多都是晚间控制风门,然后夜间因为控制不当导致煤块熄灭,第二天早上着急忙慌的重新引燃煤块,搞得很是狼狈。

更多的是夜间火太旺了,将上面茶壶中的水给烧滚了,然后水溢出滴落在烧的正旺的煤块,产生了可能致人死亡的煤毒。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实心煤饼和煤炉的双向问题,改了一个改不了另一个都是白费功夫。

天下难道没有能够改良的能工巧匠吗?

华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和技术之下的工匠绝对不缺少,但是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做。

今天张三改良了明天李西就能拿去模仿,毕竟这玩意结构极其简单,经验丰富的只是一眼就能看出个大概。

既然这个样子,那我为什么费心费力的去研究呢?

或者说,有人改良了,只是没有公开使用。

皇室用的是品质极好的煤炭,又有诸多太监宫女伺候,没有中煤毒的风险,皇帝也不会将这事儿放在心上,自然也不会加大力度去研究了。

“陛下,您是将煤炉也一并改良了吗?”

“当然!”

崇祯回应了一声,王承恩很是迅速的将一座高达五十公分的圆筒状煤炉放在了桌子上,圆筒状炉体下方带着三根长达十厘米左右的支架。

“诸位,这一座煤炉是朕改良后的,由炉壳、内胆、提手三个可拆卸部分构成,内胆就是煤块燃烧和格局火焰的地方,提手是方便整座煤炉移动的,这两点不用多说。

重要的是炉壳,是由漏灰栅、风门、灰室、支撑架、风门盖、支锅架五部分构成。

漏灰栅是漏煤灰的,灰室是临时装内胆中碎掉从漏灰栅吊炉的煤块,

支撑架是支撑煤炉的,如果说室内这个可以不用要,但在外面就需要了,诸如地面有水、泥等等,且有这个支撑架后从风门弄煤渣出来也方便一些。

风门位于炉壳下方,与灰室相连,就是下面进风的地方,必要时可从风门扇风,加速蜂窝煤的燃烧。灰室内的碎煤渣就是从风门弄出来的。

支锅架是放在炉口之上的,让锅和水壶等放的平稳,也能让炊具等于炉口保持一定的空间,这是进风和排烟的距离。

风门盖是遮盖风门的,大家注意,风门上有五个花生米大小的孔,而风门盖也有五个一样大小的孔,

当要将火焰调小时,就将风门盖盖在分门上,通过旋转风门盖调整孔的大笑来调整进风量,最低可以保留三分之一的孔,最高五个孔,很是灵活,留几个都行。”

崇祯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炉壳上的部件并介绍着、演示着。

尤其是介绍到风门和风门盖的时候,众人呼吸瞬间急促了几分,皆是不由自主的凑前了几分,盯着风门盖两眼放光。

“陛下,可否容臣操作一下!”

“你们随意!”

崇祯说完,便让开了身位,群臣就挤了上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