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仿若未闻小二那刺耳的讥笑,身姿挺拔如松,眼眸清亮似星,朗然开口道:
“既如此,那我便试一试。”
声音不大,却如洪钟般在众人耳畔回响,透着股子不容置疑的决然。
店小二原以为自己那几句冷嘲热讽,足以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人”知难而退,万万没料到苏然竟真有胆气应下这挑战。
一时之间,他呆若木鸡,脸上满是惊愕之色,就那样愣愣地站在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这边动静,瞬间吸引了旁边那些被拦在门外、久攻灯谜不下的人们。
他们本就憋了一肚子怨气,满心的才情无处施展,只能在这门口干着急,此刻见有人出来搅局,仿若找到了宣泄口,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起起哄来。
“嘿,这小哥看着不一般呐,说不定真能行!”
“就凭他?我看呐,是想出风头,待会儿可有好戏看咯!”
一时间,人声鼎沸,呼喊叫嚷声交织在一起,眼看春江楼门口就要乱成一锅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女子莲步轻移,款款而出。
她身着一袭大红色的锦袍,那鲜艳的色泽在灯火的映照下愈发夺目,仿若燃烧的晚霞。
女子容貌生得极为秀丽,眉如远黛,目若秋水,肌肤胜雪,只是那眉眼间却透着几分妖娆,仿若盛开在暗夜中的罂粟,美得惊心动魄,又带着几分让人难以捉摸的戾气。
她先是柳眉倒竖,狠狠地瞪了店小二一眼,那眼神仿佛能将人冻住,吓得小二一个哆嗦,忙不迭地低下头去。
而后,她朱唇轻启,似笑非笑地对着苏然说道:
“公子这是要猜谜?”
语气轻柔,却又似暗藏玄机,让人听不出是真心相邀,还是另有深意。
苏然神色坦然,微微颔首,沉稳应道:
“正是。”
那语气简洁而坚定,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
女子见状,朱唇轻启,再次悠悠开口,声音仿若夜莺婉转:
“公子既有此雅兴,小女子便如实相告。
这灯谜可非寻常玩乐,一谜需十两银子作注,若是猜不中,这银子概不退还;
可倘若公子福至心灵,有幸猜中,本楼定当慷慨相赠百两纹银作为酬谢。
唯有连中三谜,方可踏入这春江楼内,领略诗会盛景。
公子,可要放手一试?”
她的话语在众人耳畔回荡,字字句句透着精明与试探,既点明了规则,又似在暗暗考量苏然的底气。
“好!”
苏然依旧面不改色,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
紧接着,他不慌不忙地伸手探入怀中,摸索片刻,掏出一锭成色上好的银子,不多不少,正好三十两。
他双手稳稳地递向女子,目光平和而自信,仿若那三十两银子于他而言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数目,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
苏然这一豪放洒脱之举,仿若一道惊雷,瞬间在人群中炸开。
那女子本见多识广,平日里迎来送往,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可此刻也不禁微微侧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她细细打量着苏然,仿若要重新审视这位身着粗布麻衫的神秘来客。
再瞧周围那些围观看热闹的人,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半天都合不拢。
他们此前也参与这春江楼的灯谜挑战,可大多行事谨慎,小家子气尽显。
要么是一个一个灯谜慢慢猜度,每猜一次,才犹犹豫豫地掏出几两银子,生怕多有损失;
要么是在掏钱之际,还满脸肉疼地权衡再三。
像苏然这般,气定神闲,一次性豪迈地拿出整整三十两银子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众人莫说亲眼所见,便是听都极少听闻。
一时间,众人望向苏然的目光里,既有震惊,又夹杂着几分对他这般底气的揣测与艳羡。
女子莲步轻移,款摆腰肢走上前,伸出如葱般纤细的玉手,轻轻接过苏然递来的银子,朱唇轻启,声若银铃:
“既如此,看来公子是铁了心要一试身手,那咱们这就开始第一个灯谜。”
言罢,她素手一挥,动作轻盈优雅,身后候着的小厮心领神会,赶忙递上一个精致的卷轴。
苏然目光平静,不慌不忙地接过卷轴,缓缓展开。
只见卷轴之上,西个大字笔锋刚劲,赫然写着“中秋赏月”。
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语盈盈地说道:
“公子,这规矩您且听清了,只需在一炷香燃尽之前,给出您心中的答案便可。
这香啊,计时精准,届时还望公子把握时机。”
说罢,她轻轻一招手,旁边立刻有丫鬟上前,手中捧着一盏造型典雅的香炉,炉中插着一根细长的香,袅袅青烟正徐徐升起。
苏然凝视着那写有“中秋赏月”的卷轴,目光深邃,仿若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须臾,他薄唇轻勾,逸出一抹淡淡的轻笑,那笑容似是胸有成竹,又似是为这灯谜的巧思感到有趣,随即清朗出声:
“拿笔来。”
女子见状,眼眸流转,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她莲步轻移,侧身回首,轻轻挥了挥手,那动作优雅而利落。
身后候着的小厮训练有素,即刻会意,一路小跑到一旁的桌案边,迅速拿起早己备好的纸笔,又疾步折返,毕恭毕敬地将纸笔呈到苏然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惊扰了这位即将解谜的“贵客”。
苏然气定神闲地接过纸笔,手臂微微悬空,手中之笔仿若蛟龙出海,肆意游走,须臾间,西个大字“花好月圆”一挥而就,字迹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仿若带着几分中秋夜的浪漫与豪迈。
女子美目凝视着苏然递来的答案,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惊色,那是对这精妙回答的意外与折服。
她很快回过神来,轻轻挥了挥手,动作优雅从容。
身后小厮心领神会,赶忙上前,双手高高举起那张写着答案的纸张,以供众人观瞻。
一时间,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妙啊!
这‘花好月圆’紧扣‘中秋赏月’,既描绘了中秋佳节花团锦簇、明月高悬的美好景致,又饱含着团圆美满的祈愿,答得真是绝妙!”
一位身着青衫的书生摇头晃脑地赞叹道。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看向苏然的目光中满是钦佩与赞赏,原本因他粗布衣衫而起的轻视之心,此刻早己消散得无影无踪。
女子那原本挂在脸上的几分傲然之态,此刻仿若春日消融的冰雪,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她莲步轻移,身姿婀娜地向前迈出一小步,轻轻欠身,施了一礼,仪态万千,柔声道:
“小女子司徒明月,今日有幸得见公子这般风采,实乃幸事。
敢问公子,可要接着猜第二个灯谜?”
言语间,既有对苏然才情的认可,又带着几分期待。
苏然嘴角上扬,溢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仿若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
他目光清朗,首视着司徒明月,洒脱地应道:
“来!”
那简短的一个字,却似有着千钧之力,掷地有声,饱含着他无畏挑战、迎难而上的豪情,让周围人不禁为之一振。
他这一个“来”字刚脱口而出,仿若吹响了新一轮挑战的号角。
司徒明月身后的小厮训练有素,闻声而动,立刻疾步上前,双手捧着一个精美的卷轴,毕恭毕敬地呈递到苏然面前。
苏然神色从容,不疾不徐地接过卷轴,轻轻展开。
只见那卷轴之上,工笔写就“初更风渐起”五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墨香隐隐飘散,仿佛带着观者踏入那中秋初更时分,风乍起、凉意生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