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第161章 包拯(3)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作者:
落雨薇
本章字数:
2984
更新时间:
2025-06-07

[在一些影视剧中,少年时期的包拯可谓是屡破奇案,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

那真实历史上的包拯也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

包拯年少时期一应该和普通人一样。他真正踏上仕途是在三十八岁的时候。]

包拯想到以前的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他出身普通,想要入仕只有科举一条路。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但科举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好不容易中了进士,有了官职。但因为父母老了需要赡养,所以他便辞了官职。等父母去世了才重新进入官场。

李世民:“这世间年少成名之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一生都是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

[包拯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除了铁面无私就是断案如神。

不管是戏曲还是影视剧都有包公断案的故事,如狸猫换太子案,铡美案等等。那么故事是真的吗?

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包拯没有断过这些案子。但是包拯神探的名声不是徒有其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包拯断过的案子。]

海瑞:“包公虽没有想象当中的断案如神,但依旧是一位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好官啊!”

包拯在后世之所以以断案出名是因为宋元时期的话本杂剧。著名的杂剧家关汉卿就创作了两部包拯断案的杂剧《蝴蝶梦》和《鲁斋郎》。

[包拯断过的案子有牛舌案,这件事在宋史之中有记载。

这件事发生在天水县,包拯任县令。这天有一个农民来告状说他家牛的石头被人割了。

包拯沉思片刻,叫那农民上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之后让他先回去,让他按照自己说的做。]

“这人怎么那么缺德,把牛的舌头割了牛过几天不就死了吗?是跟那人有仇吧。”

“就是,这牛可宝贵着呢。像这样还不能首接杀了。”

中国古代牛是重要的财产,死宰耕牛是犯法的。各朝的法律规定不一样,宋朝的规定是要判处一年半的刑罚。

[这件事过了几天,有一个人来告状。告的就是之前来报案的农民,说他私宰耕牛,还在售卖,要让包拯治他的罪。

这时包拯惊堂木一拍,问:“你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如今还来告状,究竟是何居心。”

原来是包拯告诉那农民把把牛杀了,为的就是钓出割牛舌头的人。

割牛舌头的人一开始拒不承认,但被打了板子之后承认了。他跟农民有仇,所以就割了牛舌头。这里就能体现包拯的智慧了。]

狄仁杰:“包拯这断案的方法是钩距法。广布眼线,深挖案件线索,隐藏形迹,示之以虚,从而占据案件侦破主动地位。”

这种方法起源悠久,西汉时期的京兆尹赵广汉就喜欢用这种方法。

[虽然包公断案的故事很多都不是真实的,但包拯的清正廉洁却是真的。

包拯在出任端州知州时,发现之前的知府趁着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就是不持一砚归的故事。]

朱元璋:“这些官员只会压榨百姓,想着法的为自己谋求私利。”

文彦博问包拯:“你任端州知州这的一方砚台都没拿。”

包拯点了点头,他在端州任职期满之后,有百姓偷偷的送了一方砚台,但他把砚台扔江里了。

[除此之外,包拯还铁面无私,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当时宋仁宗十分宠爱张贵妃,就想生她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

但包拯提出,张尧佐乃是外戚,祖宗制度外戚不可重用。据传包拯劝谏仁宗时还不小心把吐沫喷到了仁宗脸上。

这件事最后结果是张尧佐被罢免了。]

赵祯很无奈这包拯哪都好,就是这脾气太倔了。他虽然宠爱张贵妃,可张尧佐是有资格出任三司使的。

朱元璋:“这仁宗就是脾气太好说话。才会被臣子欺到头上来。”

朱元璋很赞赏包拯的清正廉洁,但也认为皇帝还是要保持威严的好。如果洪武朝有这样的臣子,绝对活不了多久。

[好了关于包拯的盘点就到这里了,之后我们接着讲断案如神的人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