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懂事的让人心疼
可她没想到,小小的人,刚刚还因为饿着了没有精神,这会却坐正了身子,板着那张肥嘟嘟的小脸,一本正经道。
“娘说,榆林侯府满门都是武将,各个英武。我长大了,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不可以哭。”
凤南茵想到侯府的惨状,心底发痛。
“对,我们小传厚将来是整个侯府的顶梁柱。”
“可是姐姐,什么是顶梁柱?”
凤南茵想了想,道,“就是撑起侯府门楣之人,将来你父亲那样的存在。”
孩子太小,似懂非懂。
凤南茵不敢在这里耽搁太久,他们不知屠戮德化城有多少蛮夷人,如果杀个回马枪,她带来的人可否撑得住。
她也怕蛮夷的大军会驻扎到这里。
她问:“传厚,我带你见侯夫人最后一面,你不要怕,好不好?”
犹豫了许久,她还是决定让孩子再见自己母亲一面。
哪怕事实很残忍,可她不能剥夺孩子见母亲的权利,不管他将来能否记住娘亲的模样,不想这成为传厚一辈子的遗憾。
叶荭给侯夫人整理了一下仪容,合上了她的双眼,让她看起来没有那么瘆人。
尸体被抬过来那一刻,小家伙飞扑上去,趴在侯夫人身上嚎啕大哭。
“母亲,母亲不是说永远不离开三郎吗?您不是说只要我乖乖听话不发出声音,全家人都不会死吗?”
“呜呜呜,三郎不该哭,三郎错了,娘亲,呜呜呜。”
凤南茵的心要痛死了。
她体会过亲人离世时,割心的痛。
那是恨不得将心中全部悲伤都嘶喊出来,想问老天,你为什么要将人带走。
她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后背,他还那么小,就这样的早慧,已经明白了生死离别是什么。
“侯夫人,你安心去吧,本宫会将小公子抚养长大,培养成你希望的样子。”
小传厚猛地扑进凤南茵怀里,泪水鼻涕擦了她一身。
“姐姐,娘亲是不是再也醒不过来了,是不是和爹爹一样,再也回不来了?”
凤南茵鼻子一酸,眼泪也落了下来。
看着孩子眼中的期盼,她不知要怎么回答。
叶荭怕娘娘因此牵扯情绪动了胎气,在一旁哄着。
“小公子,不可以再哭了,这里并不安全,我们得赶快走了。”
凤南茵将手轻轻落在他的发顶,温柔安抚。
“不怕,以后我就是你的亲人,姐姐再不会将你丢在没人的地方,再不让你饿着肚子。”
“待你长大子,承袭了侯位,我们再回来看你的家人,好不好?”
一切就像命中注定一样,凤南茵是感知朱传厚活着的人,是救他命的人。
小家伙对她有种天然的依赖。
他哽咽地问,“我长大了,真的还能再见到他们吗?”
凤南茵点头,“只要你不忘记他们,他们其实一直没有离开过,会永远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小家伙不知道什么是记忆,却听懂了。
只要他跟姐姐走,等他长大回来,娘就能醒来,爹爹也能回来。
“我不哭,娘说男子汉都是流血不流泪的,我以后再也不哭。”
凤南茵要心疼死了,这孩子咋能那么懂事啊。她在心中发誓,要给足孩子安全与关爱,就如她年幼时,有阿爷的疼爱,才不想双亲。
“我现在带你去拜别先祖,随后姐姐带你离开,好不好?”
朱厚祖眼露不舍,看着被破坏掉的家,又看了一眼躺着的母亲。
金豆豆又落了下来,不过他还是用力点点头。
到底是小孩子,离开正院那份悲伤就过了。
他扯着凤南茵的手,像个小主人一样给她介绍着。
“母亲和祖母前几天才拜祭过祖宗呢。”
“当时我跪在最前面,以前都是父亲跪上最前面的。”
“姐姐,跪在最前面,就是家主的意思了,是这样吗?”
凤南茵点头,“是的。”
小家伙捏着小拳头,小脸变得越发严肃了,凤南茵发现这孩子太早背负了责任,她真怕他将来忘记什么是本心。
“不必太累,一切顺其自然。”她揉了揉传厚的发髻,二人来到祠堂。
就连这样偏僻的院落都没能幸免,窗扇都被人打砸掉落了,摆放牌位的祭台也被砸了。
侍卫们好不容易整理出一点模样,所有牌位杂乱地摆在唯一完好的桌子上面。
凤南茵燃了一炷香插在香炉里,让朱厚祖跪下给先祖们磕了头。
她站在后面,对朱家的列祖列宗道:“朱家英烈们,今日本宫将朱家唯一血脉带走,会用心抚养他长大,传厚早慧,懂事,定能长成栋梁之才,再塑侯府门楣。”
香炷笔直向上燃烧着,在凤南茵说这些话的时候跳了跳,像是感知到了一般。
“朝廷不会让你们白白牺牲的,你们的仇,皇上一定会替你们报了。”
叶荭在旁催促,“娘娘,咱们该走了。”
凤南茵颔首,“万罡,将朱家族谱收好,将来还给厚祖。”
“将马车赶至后门,回汀州。”
前院太过血腥,她不想孩子看到这些。
凤南茵带着朱家唯一血脉离开,那颗牵引着过来的心好似也安下来。
车上,刚刚还嚷着饿得小家伙一边咬着点心,一边打着瞌睡,最后歪在凤南茵身侧就那样睡熟了。
“你看他,这样乖巧聪慧,若朱家不出事,不知多得长辈们喜爱。”
叶荭见娘娘将孩子抱到她腿上,生怕马车颠簸晃醒,感叹道。
“这小家伙也是因祸得福,日后得娘娘庇护,不知有多幸福。”
凤南茵垂着头,看着小家伙睡熟了还紧蹙着眉头,眼角流出的泪,心疼地叹了一口气。
谁说孩子小不懂生离死别,他只是不敢在陌生人面前释放天性。
这孩子处处都让人心疼。
“他太懂事了,若是可以,想来他根本不想要这样的厚福,更希望朱家如昔日一样,热闹繁盛。”
他们回到汀州,凤南茵便命人给这里的守备送信,将德州一带发生的事情阐述清楚,并派兵为百姓安葬。
她则亲笔给皇上写了一封。
“轩,我已平安抵达汀州三日,去了榆林侯府祭拜了朱家英烈,但请皇上放心,写信之时,我已安然回了汀州客栈,还带回来一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他的家人全部不在了,被贼子所杀,臣妾自觉与他甚是缘深,我想收之为义弟,还请皇上恩准。”
“臣妾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帝君,盼早日得胜归来,你我夫妻团聚,愿安康!”
她没有将德化发生的事情写进信中,怕乱了皇上前方军心,只盼此一仗能早日打完,还百姓一个安定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