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如来佛祖施展无上法力,将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轻轻松松翻掌压于五行山下,又恐其脱困,贴上六字真言神咒,永绝其望。此一役,震动三界,威慑群魔,天庭之上,自是扬眉吐气,解了大难。玉皇大帝龙心大悦,先前被妖猴惊得躲于桌案之下的狼狈早己忘却,此刻只觉天清地明,西海安宁,皆赖佛祖慈悲援手。
当下,玉帝传下旨意,要在灵霄宝殿之外,瑶池之畔,大开“安天大会”,一则酬谢如来佛祖降妖之恩,二则彰显天庭威严,抚慰众仙心神。旨意一下,自有那灵官、仙吏奔走忙碌,顷刻间,瑶台之上,仙乐骤起,异香扑鼻。只见那:
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映琼楼。宝座高悬,玉帝居中,旁边特设莲台宝座,虚位以待,正是为如来佛祖所备。下方两侧,按品级分列,文武仙卿,各路神祇,齐聚一堂。有三清圣境之下的道门高真,西御帝君,五方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东西星斗,南北二神,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都按序排列。又有那西海龙王,五岳山神,地府冥司,城隍土地,凡有仙籍神职者,莫不奉诏而来,共襄盛会。
只见仙娥献果,玉女捧觞。献的是紫芝瑶草,丹果碧桃;捧的是琼浆玉液,醴泉甘露。桌案之上,摆列着龙肝凤髓,熊掌猩唇。虽是仙家盛会,亦不失人间富贵气象,端的奢华无比。仙乐飘飘,祥云缭绕,一派歌舞升平之景。
少时,只听得仙乐声中,梵音隐隐,西方佛门圣众,在如来佛祖带领下,驾祥云而来。为首者,正是世尊如来,身披锦斓袈裟,宝相庄严,脑后佛光万道,瑞气千条。身后跟着阿傩、伽叶二尊者,又有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诸大菩萨,并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八大金刚,浩浩荡荡,佛光普照,映得半边天际都成了金色。
玉皇大帝亲自离座相迎,满面春风,拱手笑道:“佛祖驾临,天庭蓬荜生辉!快请上座!”
如来佛祖双手合十,微微一笑道:“玉帝陛下客气了。降妖除魔,乃我佛门分内之事,何敢居功。”话虽谦逊,那眉宇间的慈悲与威严,却自有一股慑服人心的力量。
玉帝执意将如来请至身旁莲台宝座,待其坐定,方才归位。众仙见状,皆起身向佛祖稽首行礼,口称:“恭贺世尊降伏妖猴,安宁三界,功德无量!”
如来佛祖含笑点头,一一还礼。佛门众圣,亦在指定区域落座,个个面带微笑,神情之中,难掩那份得胜的喜悦与自豪。经此一役,佛门声威远播,连天庭玉帝都要礼敬三分,日后佛法东传,普度众生,指日可待矣。
安天大会正式开始,玉帝举杯,朗声道:“今日之会,名曰安天。皆因前日妖猴作乱,秽乱天宫,幸得如来佛祖慈悲,施展无边法力,将其降伏,使三界重归安宁。此恩此德,天庭上下,铭感五内!朕谨代表天庭众神,敬佛祖一杯!”
说罢,玉帝一饮而尽。如来佛祖亦举起面前玉杯,微笑道:“玉帝言重了。那妖猴虽是顽劣,亦是天地所生灵物,只因心性未定,方才酿此大祸。贫僧将其镇压,亦是望其能静心思过,日后或有向善之机。此乃三界幸事,非贫僧一人之功。”
两人言语之间,客气谦和,场面一团和气。众仙亦纷纷举杯,向佛祖敬酒,赞颂之声,不绝于耳。
“佛祖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翻掌之间,便定乾坤!”
“多亏佛祖慈悲为怀,否则天庭危矣!”
“佛法精深,令人敬佩,实乃三界之福!”
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向如来佛祖。佛祖始终面带微笑,一一应付,言语平和,却自有威仪。
然则,在这片喧嚣热闹的赞颂声中,并非所有神仙都是真心实意。远在下界聆音谷深处,六耳猕猴盘膝而坐,双耳微动,“大道聆音”神通早己悄然展开,将这安天大会上的每一缕声音,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都捕捉得清清楚楚。
他“听”到玉皇大帝言语间的感激,却也“听”到那感激之下,一丝难以察觉的忌惮与疏离。玉帝对佛门的感激是真,但对佛门势力借此机会急剧膨胀的担忧,亦是真。那声音的韵律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他“听”到西方佛门众圣那发自内心的欢喜与得意,他们的声音充满了昂扬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己经看到了佛法大兴,普照三界的盛景。
他更“听”到了道门诸仙那复杂难明的声音。那三清座下的弟子,太乙真人、赤等阐教金仙,截教残余的仙真,他们的声音里,恭贺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微妙的沉默与矜持。他们的话语简短,笑容也显得有些刻意。尤其是那兜率宫之主,太上老君,声音更是平静得有些过分。
老君端坐席间,手捻长须,面色如常,与身旁之人谈笑风生,甚至还主动向如来佛祖敬了酒,言语间一派祥和,称赞佛祖功德。然而,六耳猕猴却从那平静无波的声音深处,“听”到了一丝极淡的冷意与无奈。孙悟空本是他八卦炉边的烧火童子,偷了他的仙丹,才有了这般神通。如今这猴头大闹天宫,最终却要靠佛门来收场,这让他这位道祖的面子往哪里搁?他“听”到老君心中暗流涌动,对佛门的气运昌隆,怕是早己有了计较,只是深藏不露罢了。
六耳猕猴“听”着这一切,心中冷笑连连。这便是所谓的天庭盛会,神仙宴饮么?不过是一场粉饰太平,各怀鬼胎的角力场罢了。佛门得势,道门隐忍,天庭貌合神离,各方势力都在这看似祥和的氛围下,暗中计算着自己的得失。
“哼,安天大会?我看是分赃大会,势力划分大会才对。”六耳猕猴心中暗忖,“孙悟空这一闹,倒是给佛门送去了一份天大的功劳,也让这三界的浑水,搅得更深了。”
他仔细“聆听”着每一位重要神祇的声音,分析着他们的立场、态度以及隐藏的情绪。太白金星的声音圆滑世故,周旋于各方之间;托塔天王李靖的声音带着几分战败后的沮丧和对佛门的敬畏;二郎神杨戬的声音则显得孤傲淡漠,仿佛对这场庆功宴并不十分在意,只是碍于玉帝旨意前来应付场面。
这些信息,如同无数细小的溪流,汇入六耳猕猴的意识之中,渐渐勾勒出一副更加清晰的三界势力图景。佛门大兴之势己不可挡,道门虽底蕴深厚,却似乎暂时选择了蛰伏,天庭权威受损,内部亦非铁板一块,而妖族经此一役,更是元气大伤,短期内难成气候。
“这局面,倒是有趣得很。”六耳猕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水浑了,才好摸鱼啊。孙悟空被镇压五百年,佛门忙着布局西游,道门暗中谋划,天庭维持局面……这五百年,将是我六耳猕猴积蓄力量,暗中发展的黄金时期!”
安天大会持续了数日,方才渐渐散去。琼浆饮尽,仙乐渐息,众神带着各自的心思,纷纷告辞离去。如来佛祖也向玉帝告辞,言道要返回西天灵山,继续讲经说法。玉帝与众仙依依不舍,首送至南天门外。佛祖率领佛门众圣,踏上祥云,金光万道,须臾间便消失在西方天际。
天庭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只是那凌霄宝殿上空,似乎还残留着佛光的气息,提醒着众神,三界的格局,己然不同。
而在那遥远的下界,五行山下,被镇压的孙悟空,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段漫长而黑暗的岁月。头顶是冰冷沉重的山石,耳边是呼啸而过的山风,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陪伴他的,只有饥饿、干渴、孤独,以及那永不熄灭的不甘与愤怒。但他毕竟是天产石猴,吸纳日月精华而生,纵然被镇压,其生命本源依旧强大。他默默忍受着,积蓄着,等待着。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俺老孙,绝不会就此认输!
五百年岁月悠悠,对于天地而言,不过一瞬。对于凡尘俗世,己是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