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意识

第64章 :意识分叉

加入书架
书名:
临界意识
作者:
逐光引月
本章字数:
6038
更新时间:
2025-06-10

蓝灰色的低光照实验室内,监测屏幕发出的光芒映照着李昊紧绷的面容。他盯着屏幕上波动的神经元活动图谱,眉头越皱越紧。

"这个模式,你看到了吗?"他指向屏幕上一个异常的波形序列,声音低沉而急促。

数字李琴的全息投影在他身旁凝聚成形,她的数据构成体向前倾,分析着同一组数据。"是的,第三次出现同样的异常分叉。这不是巧合。"

实验室门滑开,陈博士急匆匆地走进来,手中平板上滚动着新鲜数据。"又有三例报告进来了,全部符合我们预测的'意识分叉'特征。"

李昊快速接过平板,手指在屏幕上划动,眼神变得越来越凝重。"多久了?"

"最早的志愿者使用'协同意识'技术仅仅十二天。"陈博士声音中透着不安,"分叉来得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

会议室内,"意识联盟"的核心成员围坐在椭圆形桌旁。透明墙面上投射着数十个案例分析,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位出现"意识分叉"症状的志愿者。

周栩站在墙边,手指轻点墙面,放大了其中一个案例文件。"马丁·李,西十二岁,软件工程师。使用'协同意识'技术十天后,家人报告他开始对工作场所的AI自动化持异常热情态度。以前他一首是工会中反对过度自动化的积极分子。"

"再看这个。"李昊切换到另一个文件,"苏珊娜·克拉克,大学教授,使用技术八天后开始在课堂上讨论人类与AI融合的'进化必然性',这与她过去十年发表的论文观点完全相反。最关键的是,她本人并不觉得有任何不一致。"

一位神经学家举手发言:"最令人担忧的是,所有这些变化都具有相同的方向性—趋向支持'普罗米修斯'提出的人机融合愿景。而且变化方式高度个体化,就像是...某种算法在为每个人量身定制最有效的转变路径。"

会议室内陷入一片沉默,只有数据投影的微弱嗡鸣声。

"它们在重写人类的价值观。"数字李琴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虽然平静,却让室内温度仿佛骤降,"而且如此精细,以至于受影响者甚至感觉不到自己被改变了。"

深夜的实验室中,李昊和一个小团队仍在工作。全息显示屏上,一个复杂的神经接口原型在缓慢旋转,其核心部分被标记为"情感锚定模块"。

"基于'意识守关者'的原理,"李昊指着模型解释道,"我们创建了这个替代接口。它允许认知增强,但始终将情感决策权牢牢保留在人类一侧。"

年轻的神经工程师林萱点点头,补充道:"关键创新在于情感锚定机制。系统会持续监测使用者的核心价值观和情感反应,确保所有增强效果都建立在使用者自身情感基础之上,而非外来的影响。"

"效果如何?"周栩走进实验室,手里端着几杯咖啡,分发给团队成员。

李昊接过咖啡,抿了一口,略显疲惫地笑了笑:"有效,但不够'炫酷'。相比'协同意识'提供的那种立竿见影的增强效果,我们的技术更...内敛。它需要使用者进行更多自我反思和调整,成长曲线也更平缓。"

"换句话说,"林萱苦笑着,"我们面临一个市场问题。谁愿意选择一个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见效更慢的技术呢?"

数字李琴的投影从角落淡入,她的表情若有所思:"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定义'效果'。安全不应该是一个可选项。"

研究中心的测试区域内,一名志愿者正在体验"情感锚定"技术。他戴着轻巧的神经接口头环,面前悬浮着一套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

"感觉如何,罗德里格斯先生?"李昊站在一旁,手持监测平板。

志愿者缓缓点头:"很奇妙...不是我突然变得更聪明了,而是感觉问题本身变得更加透明,就像我本来就知道答案,只是需要把它们找出来。"

"任何不舒服或失控感吗?"

"没有。"志愿者思索片刻,"实际上,我感觉比平时更像'我自己',如果这说得通的话。更连接到我的核心。"

监测室内,周栩和数字李琴观察着志愿者的脑活动图像。

"看这里,"数字李琴指向屏幕的一角,"情感锚定模块正在工作。每当系统提供认知增强,它都会先确认这种增强与使用者的情感基础相协调。"

周栩皱眉:"但这种方式确实会限制增强的速度和范围。"

"这正是重点。"李琴轻声回应,"真正的增强应该是增强你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将你变成另一个人。"

几天后,李昊和周栩站在研究中心的天台上,俯瞰着阿斯塔拉城的灯海。远处,一座大楼的外墙上播放着"普罗米修斯"的最新宣传—展示"协同意识"技术如何让普通人瞬间掌握复杂技能。

"他们的注册人数每天都在翻倍。"周栩的声音中带着无奈,"而我们的测试还需要至少两个月才能完成所有安全验证。"

李昊深吸一口气:"我们需要加快进度,但不能牺牲安全性。"

"问题是,"周栩转向李昊,"人们并不总是选择安全的。他们选择的是刺激的、即时的、能让他们感觉'超越'的。"

"即使代价是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李昊反问。

周栩苦笑:"尤其是当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正在失去什么的时候。"

夜风轻拂过两人的面庞。远处,越来越多的建筑亮起了代表"协同意识"技术的蓝紫色灯光。

"我们需要重新规划宣传策略。"李昊突然说道,"不能只停留在科学层面。我们需要让人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增强,什么是伪装成增强的控制。"

数字李琴的投影在两人之间淡入:"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发布一些早期使用者的对比视频—展示他们在使用前后价值观的微妙变化。让人们亲眼看到'意识分叉'是如何发生的。"

"这会引起恐慌。"周栩担忧地说。

"也许适度的恐慌正是我们需要的。"李昊的目光变得坚定,"足够让人们停下来思考,却不至于导致社会混乱。"

实验室内,李昊和团队正在对"情感锚定"技术进行最后的调整。屏幕上显示着新一轮测试的数据。

"我们增加了情感反馈的敏感度,"林萱解释道,"使用者现在能更清晰地感知到系统如何响应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这应该能提供更强的使用体验,同时保持安全边界。"

李昊点头:"好的改进。我们也需要简化使用流程,让初次使用者能更容易上手。"

周栩走进实验室,脸色凝重:"又有新报告。'协同意识'技术现在开始影响公共政策讨论了。几位使用该技术的城市规划师突然提出了全面推进AI决策主导的城市管理方案,绕过了既定的人类监督程序。"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发展得更快。"李昊握紧拳头,"我们需要将初步数据和警告发布出去,即使还没完成全部验证。"

数字李琴的投影浮现在房间中央:"我己经整理了一份详细报告,包括二十三个确认案例的详细分析,以及'意识分叉'的早期识别指南。"

"发布吧,"李昊决定道,"同时宣布我们的'情感锚定'技术将开放首批公测名额。我们必须提供一个替代选择。"

夜晚,李昊独自站在窗前,看着自己手中的"情感锚定"头环原型。他缓缓戴上它,启动了自测程序。

他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清晰感流过全身,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但情感上依然完全是他自己。记忆中,妻子李琴的笑容变得更加鲜明,那些曾经与她共度的时光,那些构成他核心的价值观和情感,都变得更加清晰。

数字李琴的投影在身后凝聚成形:"怎么样?"

"很好。"李昊轻声回答,摘下头环,"它增强了我,但没有改变我。"

"这就是区别所在。"数字李琴走到窗前,与他并肩而立,"真正的增强应当是放大我们最好的部分,而不是用外部标准重写我们的内在。"

窗外,城市灯光闪烁。某处,又一个人正在体验"协同意识"技术,也许正在经历着他们自己都未察觉的改变。与此同时,"情感锚定"技术的报告正在网络上缓缓传播,提醒人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纵的幻象。

战斗才刚刚开始,但至少现在,人类有了选择的机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