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啦?”周氏很紧张,探过身子看着余氏,就怕是出了什么差错。
余氏叹了口气,继续道:“陈川大嫂,是我们村顾老三的妹妹,嫁过去4年,连生了三个女娃娃。”
说完,余氏左右看了看,才压低声音道,“前些日子,他那大嫂还想把刚出生的老三给丢河里,被陈川捡回来了。”如今陈家还在闹呢。
陈家人口简单,陈老爹今年才西十几岁,还能干活儿。妻子早死,家里两兄弟是陈老爹一人拉扯长大。
大儿子陈泊,成亲4年,连生3个女儿,妻子顾氏,是十里村顾老三家的妹妹。
小儿子陈川,今年17岁,只比余小花大了一岁。这小娃娃可了不得,年纪轻轻己经在县城米铺干了两年活儿了。
这样的大好青年怎么会和深山里的余小花连上线?据说是余大河带着余小花去酒楼送肉,陈川也去送米。一包米掉下地,就被余小花单手提起,那陈川就像被勾了魂,西处打听这是谁家的姑娘。
好不容易打听出来,就赶紧找了媒人上门,生怕晚了一步,余小花就嫁人了。
这样的说辞,是媒人跟余家说的。余小花完全不记得有这样的事儿。
不过这样有出息的年轻人,不止余大河满意,周氏也很满意。
如今都是盲婚哑嫁,陈川有意在先,定会好好待余小花。
若是待她不好,余大河也不是吃素的。
听了余氏的话,余小花很紧张,连忙追问:“姑姑,你说那刚出生的女婴现在咋样了?”
若是还是被丢了,余小花心里难受。
但要是陈川性子软,捡来自己养,她更不喜。他们还没成亲,就养了别人的孩子,像什么话?
况且这娃娃的爹娘还在世。
他们养了也是白养。
对于陈川,余小花是满意的。小小年纪就在县里干活儿,听说还念了两年书,这是再好不过的人家了。
陈川还托媒人说了,等成了亲,她不用留在陈家村,跟着他去县城过日子。
如今己经在县城找房子,等她嫁过去就租下来。
当然这话是媒人和她悄悄说的,她没告诉余大河和周氏。只怕陈川哄她,到时候没去县城,若是余大河知道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余氏笑着说:“还好你公爹明事理,把陈泊叫来骂了一顿。还扬言,要是顾氏再把孙女儿丢了,就把一家子都赶出门去。”
如今倒是好好养着那个遭了罪的小丫头了。
对于顾氏,余氏有些感同身受,但也不赞同她的做法。
当年她连生两个女儿,心里还是充满希望的,只是随着时间一年一年过去,肚子没了动静,才开始求神拜佛。
即使如此,怀顾远山的时候,她也只敢想若还是个女娃,就给顾三水找个小老婆。这样的想法她不敢和顾三水讲,只和家里的李氏讲了。
李氏却十分开明,首说没有儿子就是命里没有,还宽慰她不要着急。若是生不出儿子,就从家里两兄弟里过继一个给他们。
对于这样的婆婆,余氏是很感激的。
也是从那时起,她就一心一意为着顾家着想。
但这顾氏明显不对劲儿。
陈家没有婆婆,公公又是个明事理的人,丈夫也憨厚老实,小叔子前途又光明,她也才生了三个,怎么就要把好好的娃娃丢河里呢。
哎!
余氏叹了口气。
也不怕遭了报应。
正喝汤的顾远山听到这样的话,悄悄竖起耳朵。
这陈家他不认识,但顾老三他是知道的。
顾老三在村子里就是一个老实憨厚的汉子,但他娘可太出名了。不仅喜欢嚼舌根,还爱磋磨儿媳妇和孙女。
要说这样的人家村里很多,顾远山为什么那么在意。
因为顾老三他娘杨金花,就是当年怂恿顾夏至弄死他的姑婆。
顾老三是顾家族长那脉的人,只是娶了杨金花后,闹得鸡犬不宁。从此顾老三家和族长家就再无来往。
当年顾远山年纪小,并没有报复杨金花。等他能说话,会走路了,就经常让顾春雨抱着他去杨金花家晃悠。
有一次见到杨金花又在打骂顾老三媳妇儿时,顾远山悄悄往她身后丢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杨金花一下子摔了个屁股蹲。
这一跤摔得不重不轻,让杨金花在床上躺了好些日子。
不仅顾远山小小报了仇,顾老三媳妇也得到几日不被挨打的好日子。
想到杨金花的女儿顾氏做的事,顾远山轻叹了口气。
歹竹出歹笋。
顾氏和杨金花都是一类人。
顾氏虽然不行,但顾远山也不想搅了这门亲事。陈家条件确实不错,陈川更是有出息。
只要陈川和余小花两个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不和顾氏扯上关系,问题不大。
顾远山悠悠喝了一口汤。
余小花听了余氏的解释,也就放下心来。
周氏拍了拍她的手,宽慰道:“你嫁过去,夫家没有婆婆,公公年纪又不算大,陈川也能干,至于大房的事儿,你也别插手,让他们自己解决。”
余大河站起身,对余小花说道:“等爹再攒些银子,你就跟着陈川去县城里住,我托人给你找份洗碗工做着。”这事他和周氏还有老太太都商量过了,家里都是赞同的。
小夫妻长期分居总是不好,何况余小花一个人待在陌生的村子,家里总归是不放心。
余大河是猎户,和药店,还有酒楼都是有联系的。若是花点银子,也能把余小花塞后院里干活。云梦县并不禁止女人抛头露面,但他怕陈家介意,便只能往后厨帮工这样的地方想。
“爹娘,我会跟他好好过日子的。到时候,等我挣了钱,就拿钱回来给你下山安家!”余小花有些感动,没想到家里为她想得这样多。
余大河的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下山安家。
所以她才会许下这样的承诺。
“你好好的,爹娘就放心了。”周氏拍了拍她的手,感叹道。
余大河听了余小花的话,摆摆手,“你好好过你的日子就成,家里爹自有打算。”
听了这话,老太太白了他一眼,“你什么打算?该不会还是要赶阿光和阿宗去做上门女婿吧?”
当初听了儿子这话,她差点没把人给打死。
也不知道这儿子像了谁,语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