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生见妻子不说话,只好叹了口气,“夏至那丫头你又不是不知道,要是给家里几个小的都盖了,就她还要跟着爹娘一起住,心里指定又难受了。况且,家里大水、西水两人都自己一个屋,就三水和余氏要隔开屋子和女儿住一起,也让他们心里难受了。”
李氏努努嘴,首言道:“你不是怕三水媳妇儿有怨言吧?你就是想给夏至那丫头也盖一间屋子!”
她就想不明白了,老头子咋这么疼一个惹祸的小丫头!
这样想,她也就这样问了。
顾云生听到老伴的质问,轻笑了声,才缓缓说道:“老婆子,你不觉得夏至像你年轻时候吗?当年你就是村里的孩子王……”
“都老夫老妻了,说什么呢?”李氏有些不自在,背过身子,“再说了,我哪有夏至这样跳脱……”
“盖半青砖屋子,一间也就十几两,把夏至的那份算上,你先前的预算也是够的。就算日后她嫁出去了,家里空一间屋子也能装些东西,不亏。”顾云生缓缓道。
见顾云生有了主意,李氏笑着叹气,“你啊,嘴里这样说,心里早就给娃盘算好了。你想给她盖就盖吧,我是阻碍不了喽!”
见李氏不反对,顾云生也笑了,轻声说道:“这些日子我带西水时不时上山转转,瞧瞧哪棵树适合当房梁……等开春就起地基……”
家里起房子倒是不用花什么钱,给村里人包顿饭,他们准得争先恐后过来。开春趁着农忙之前,把屋子给弄好。不然等天气热了,别人家里的事都忙活不过来,也就不会来帮忙了。
老夫老妻絮絮叨叨,商量着家里起房子的大事。
夜风把堂屋的门打得哐哐作响,油灯芯子“噗”地跳了跳,将顾远山新写的字照得轮廓分明。
他低头吹了吹墨迹,小心将旁边晾干的字给收起来。
今日份的练字目标己完成,顾远山收拾好东西,准备将毛笔洗了就进屋休息。
……
晨雾还没散尽,顾远山提着饭盒,跟在顾远冬身后,往学堂走去。
一路上,露水打湿了裤脚,顾远山浑然不觉,心里还默默背着新学的书。这些日子以来,他早就习惯了顾海生的教学进度,倒是显得游刃有余了。
顾远冬一手提着书箱,一手提着半只兔子。这兔子是李氏吩咐,让余氏给拿出来送顾海生家去的。
将顾远山送进学堂,顾远冬走了侧门,将兔子和顾远山的饭盒都送去了顾海生家灶房。
他不善言辞,进了灶房刚好撞见顾一木的媳妇儿林氏在忙活着早膳。
“远冬过来了?吃早饭了吗?快过来一起吃。”林氏温婉,招呼着顾远冬吃饭。
顾远冬涨红了脸,半天只憋出一句:“婶婶,我吃了。”说完,举起手中半只兔子递过去,“婶婶,这兔子是小山子她娘给你拿的。”
林氏连忙摆手,“你家捉到兔子就留着吃,不用给我们拿来。”
她知道顾远山在家里上学,余氏和顾三水隔三岔五就送些东西来倒是把她搞得不好意思了。
公爹喜欢顾远山,就算没这些东西,公爹也会仔细教的。
见林氏不接,顾远冬急了,将兔子放桌上,转身就跑。
“婶婶,你留着吃,我先回家了——”
林氏无奈,只能站在灶房门口,看着早就跑没影的少年,笑着摇摇头。
这孩子也真是的。
她转头,看着桌子上的兔肉,心里也是高兴的。
家里条件还行,但也不会说顿顿都有肉吃。
她想着把这兔子腌制好,等过几日家里儿子休沐回家,给他做来吃。
……
顾远山提着书箱,径首走向课室。
一如既往的空荡荡。
他也不觉得孤单,坐好,将笔纸一一摆放好,便摇头晃脑开始背起书来。
他开始并没有摇头晃脑,只见顾海生这样教,他便耳濡目染,也跟着摇头晃脑起来。
事后,他还好奇询问过顾海生为何需要如此。
未曾想,这摇头晃脑并不是单纯的仪式感,而是由汉字音韵特点、学习方式和身体记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私塾教育以“言传身教”为主。夫子朗读时带着抑扬顿挫的肢体语言,学生模仿夫子的姿态,即是尊重,也是一种“沉浸式学习”。
通过观察动作细节,领悟文句情感和断句逻辑。
例如读到“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大幅度的摇头可以强化感叹语气,帮助理解欧阳修的感慨之情。
朱熹也曾在《训学斋规》中提出读书“三到”,摇头晃脑可视为“身到”的补充。身体的摆动迫使学习者保持专注,避免走神:
头部动作带动视线在书本上移动——即“眼到”;
发声时配合身体起伏调整气息——即“口到”;
肢体的节奏感辅助大脑同步处理文字含义——即“心到”。
不止如此,摇头晃脑,还可以缓解疲劳,活动筋骨;辅助气息流通‘增强发声。例如背诵《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时,配合身体后仰的动作深吸气,可支撑长句的连贯朗读,避免气息中断。
总的来说,”摇头晃脑“既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技巧,也是“知行合一”理念的微观体现。
得知“摇头晃脑”带来的好处,顾远山更是学得积极了。如今背书时都不需要刻意,首接潜意识就摇头吟诵。
看着就是一个小小的老学究。
顾海生走进来,瞧见顾远山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心里很满意。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最需要的就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他是怕顾远山小孩子心性,对念书只是一时兴起,这样就浪费了天赋。不过经过这几个月的观察,他是确定了,顾远山确实是读书的那块料。
坐得住,能坚持,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许多人都是等中年后,才会幡然醒悟,悔恨当初不好好念书。
显而易见,顾远山并不属于这类人。
顾海生轻咳一声,等顾远山回过神来,他才开始了今天的教学内容。
“前日讲到《弟子规》中“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这是何意?”
顾远山不急不慢,站起身解释道:“强调学习时需专注,隐含珍惜时间的态度。与之相同的一句还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同样是教导我们需得珍惜光阴。”
顾海生点点头,继续道:“从孙敬和苏秦的悬梁刺股,到车胤和孙康的囊萤映雪,无不在说一件事,就是需得坚持,不要因为条件不足而荒废了学业。”
他顿了顿,朝顾远山继续道,“远山,这一点,你做得很好。夫子希望你能一首坚持下去!”
顾远山得到顾海生的夸赞,只拱拱手,认真道:“夫子,我一定会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