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下课铃声如同救赎,将邓方从黑板上那些扭曲的符号和图形中解救出来。
数学老师刚走,就在这时,物理老师夹着教案走了进来。
两者无缝衔接,中间还有空打了个招呼。
物理老师姓周,是个五十岁左右,头发微秃,戴着老花镜,讲课一丝不苟,甚至有些刻板的老教师。
但熟悉的人都明白,老师是越秃越强,年纪是越大越妖。
周老师就是如此,他上的课,从来没有下课一说,不管是上前还是上后,就是如此霸道。
学生们苦秦久矣,奈何时久习惯。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教室,在邓方和杨昊身上停留了片刻,大概是老刘己经提前打过招呼了。
“上课。”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周老师开始讲电磁学,从库仑定律讲到安培定律。
杨昊听得有些百无聊赖。
这些基础知识,系统早就以更深刻、更本质的方式灌输给了他。
他甚至能指出周老师讲解中几个为了简化教学而不够严谨的地方。
当然,他没这个闲心去拆台。
首到周老师讲到了超导现象。
“……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和迈斯纳效应,是它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Tc”(临界温度),“目前发现的超导体,都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实现,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
他顿了顿,扶了下眼镜,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无奈。
“至于常温、常压下的室温超导,那更是科学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逾越的高峰。”
“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实现稳定的超导态,难度极大。”
“可以说,室温超导是物理学皇冠上的明珠,但也是目前来看,短期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实现的海市蜃楼。”
周老师的话音落下,教室里一片安静。
学生们大多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而遥远,只觉得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然而,杨昊却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教室里,却显得格外突出。
坐在他旁边的苏月瑶立刻转过头,不解地询问道:“你笑啥呢?”
杨昊刚想随便糊弄过去,讲台上的周老师己经注意到了。
他本来就对杨昊这个旷课多日的“问题学生”没什么好感,现在见他上课走神还发笑,顿时脸色一沉。
“后排那位同学!”周老师的声音严厉起来,“杨昊!对吧?”
“课堂上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吗?说出来让大家也乐呵乐呵?”
全班的目光“唰”地一下,反正只要不是学习,发生的任何意外都值得这么唰上一唰。
又是他!
陈飞吃了两次亏己经老实,现在把重心放到女神的同桌上来。
表哥捏不过,表弟还不随便敲打。
让你装!看你怎么收场!
邓方也微微侧目,不过他的脑子里只有安全二字。
看没啥大事,就接着发呆了。
杨昊叹了口气,得,躲不过去了。
他站起身,迎着周老师不悦的目光,脸上却没什么紧张感。
“周老师,我不是笑别的。”
“我只是觉得,您刚才对室温超导的判断,可能…有点过于悲观了。”
周老师反倒不生气:“哦?过于悲观?杨昊同学,看来你对这个领域很有研究啊?”
语气里却透着一副嘲讽意味。
“难道你认为,室温超导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杨昊点点头,语气平静却清晰:“是的,老师。”
“我认为,室温超导不仅是可能实现的,而且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可能己经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框架。”
这话一出,教室里的同学自觉地他在抬杠
周老师却有些上纲上线了。
“超出认知框架?杨昊同学,你倒是说说看,怎么个超出认知框架法?”
“你是指望天上掉下来一种不存在的材料?还是说现有的物理学理论都是错的?”
杨昊微微一笑,超导这方面,全世界还真就没有一个人比他懂。
“老师,现有的理论并非错误,只是可能不够全面。”
“比如,我们过于依赖BCS理论(巴丁-库珀-施里弗理论)来解释常规超导,并试图将其拓展到高温超导,这本身就可能是一个误区。”
“高温超导,尤其是潜在的室温超导,其机制可能完全不同,或许涉及到更复杂的电子关联效应,甚至与晶格的对称性破缺、特定的声子模式有更深层次的耦合……”
杨昊开始侃侃而谈。
他没有首接抛出系统给他的最终答案,而是从现有的理论基础入手,指出了几个当前研究方向上可能存在的逻辑陷阱和被忽视的可能性。
相当于提前练手,到时候正式交接时可能还用得上。
所以——
从库珀对的形成机制,到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局限性。
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异相比邻效应,到铁基超导体的多带特性。
再到一些更前沿、甚至还处于理论猜想阶段的概念,如拓扑超导、马约拉纳费米子……
他信手拈来,深入浅出,仿佛不是在回答老师的质疑,而是在进行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教室里,一开始还有些看热闹的表情。
但渐渐地,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学生们目光匪夷地看着杨昊,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苏月瑶的美目中,异彩连连,就算连她……
也屁都听不懂。
可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她感受到杨昊话语中蕴含的理论深度和思维广度,远超她所接触的任何知识!
大白话来讲就是此b装的非常成功了。
至少陈飞看来是这样的,他听不懂杨昊在说什么鬼,但他能看懂周老师的表情变化。
周老师脸上的表情,经历了一个极其精彩的变化过程。
从最初的恼怒、不屑。
到听到“BCS理论误区”时的惊愕。
再到杨昊深入阐述电子关联、晶格对称性时的凝重和困惑。
最后,当杨昊开始旁征博引,甚至点出几个国际前沿研究团队正在探索的方向及其潜在问题时,周老师脸上的血色彻底褪去,只剩下苍白和呆滞。
他握着粉笔的手,微微颤抖着,嘴巴半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感觉自己几十年的物理学认知,正在被眼前这个少年,用一种云淡风轻却又无可辩驳的方式,一点点地颠覆、重塑。
杨昊提到的很多概念和思路,甚至超出了他这位高中物理老师的知识储备,有些甚至是他只在顶级期刊或者学术会议摘要里惊鸿一瞥过的方向!
这个少年……
“……所以,老师,”杨昊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陈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早地给室温超导的实现时间下定论。或许,突破的关键,就在于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式,去探索那些反常识的材料结构和物理机制。”
排练完毕,过两天他打算照抄复述一遍。
只是把对象换一换,反正效果都差不多。
说完,杨昊平静地坐了下来。
周老师消化了一节课,同学们看了一节课的PPT。
首到铃声响起,邓方突然站起身走过来,低声对杨昊说了句:“收到消息,去校长办公室。”
杨昊才从那种微妙的“装逼如风”的余韵中回过神。
他跟着邓方,在一众同学复杂目光的注视下,走出了教室。
周老师没阻拦,陈飞眼珠子转了转,刚想也顺着出去撒泡尿。
一声怒吼传来——
“陈飞?我说下课了吗!啊!”
陈飞:我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