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团长也是憋狠了,这一套数落连大气都没喘一声。
他替老伴寒心呐!
当年他在部队上,一年回不去两三次,一次待不了三两天。
两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都是老伴一个人拉扯着的。
虽然也有爹娘照应着,可那时候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多,爹娘的手再大也捂不过天来,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老伴生来性子软,肯定受了不少委屈。
可每次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从来不说自己的难。
后来他听闺女提起过一次,儿子4岁那年半夜发起了高烧,药片吃了酒精擦了还是不管用。
外面风大雨大,老伴怕儿子烧傻了,半夜去敲公婆的门。
也不知道是真没听见还是装没听见,敲了半天愣是没人开门。
老伴急了,簑衣里面裹着儿子,化服袋子包着闺女。
前面抱着一个,后面背着一个,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十几里山路愣是把孩子送进了医院。
孩子吊了7天的水,她也吊了7天的水。
闺女说起来的时候云淡风轻的,他的心却像个刀子割着一样。
他问老伴怨自己吗?
老伴说不怨:“过日子都是向前看的,老提那些干嘛?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提再多也没有用。
现在我成了随军家属,也算是半个国家的人了,谁说起来不会羡慕?
我知足……”
最让她知足的是两个孩子懂事,她说儿子三岁就知道给她端水,闺女五岁就知道帮她煮粥。
上学以后两个孩子更是没让她操一点心。
怎么长着长着就长歪了呢?那两个都是孝顺的孩子到底去了哪里呢?
如今他娘病了,竟然连想见他们一面都难。
岁月是把杀猪刀啊,把他们变得面目全非。
他们逐渐变得市侩,势利,眼里除了挣钱好像己经没有让他们在乎的东西了。
更别谈什么人情味。
杜团长觉得委屈,不知道是替老伴,还是替自己。
林雪梅留他吃午饭,他连连摆手:
“不了,你二姑这两天脾气大,我怕小方一个人伺候不了她……
唉,我这些牢骚呀,也就是朝着你们发发,对着你二姑一点都不敢表现出来。
我怕她知道了,伤心呐!
你们忙吧,我先走了。
雪梅呀,以后要是有空就和小李多去我那儿逛逛。
陪你二姑说说话,也就等于替了我老头子了……”
杜团长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走了。
林雪梅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别人只能看见他们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谁又能够真正的清楚,内里其实都是一团乱麻。
个中滋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真正的了解。
到了下午,老孟带着他媳妇也过来了,说是亲家婆婆进一趟城,他们总不能失了礼数。
带的大多是吃的用的,老太太自然又是客套了一番。
令林雪梅没想到的是,老孟媳妇把她拉进了卧室,从包里掏出了一套银饰。
手镯戒指耳环项链齐全的:
“我家老太太殡天的时候,气都不喘了可就是不闭眼。
有懂事理的人说她这是还有心愿未了。
我们想了半天也没明白她到底是还有什么心愿,后来还是我姑姐说,老太太生前曾经念叨过,想要一套银首饰。
你别不信,银首饰买来了,该戴的都给她戴上。
没有人动她,上眼皮自动去找了下眼皮。
你家老太太也快90了吧,这个年纪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有今儿没明儿的年纪。
我实在想不起来该送她什么了,就给她买了这一套东西……”
老孟媳妇笑了下:“别说是我买的哈,就说是你给买的,让她值你的情……”
林雪梅连声夸她想的周到,说实在话,她的爹娘没了的时候,东西都是两个姐姐置办的,没用她操心。
至于婆婆,她就更想不到了。
毕竟上面还有两个大的呢,想着就算是轮也轮不到她。
如今亲家母把东西给置全了,她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老孟媳妇不赞同她的看法:“亲家母,这我可得批评你两句了哈。
在对待老人这件事情上,个人孝顺是个人的。
不能上面有你的两个嫂子招应着,你就什么也不管了。
别说是兄弟妯娌了,就是亲两口子都不行。
就打个比方吧,要是过个母亲节啥的,我家晓妍给你买一束花,你心里会是什么想法?
要是晓妍不买,而是让你家鹏飞买,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自己的儿子买是应该的,而儿媳妇给买了呢,你就觉得这个媳妇你真的没白疼。
毕竟这么懂事啊!
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林雪梅连连点头:“亲家母,你这话说的对极了,简首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这就是做人的艺术。
我家老太太也有好几个儿媳妇,但她活着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我,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每次去看她,老孟总会把我给她买的东西单独跟她再说一次。
有时候我忘了买,他也会再给准备一份。
老太太知道我心里有她,自然也不会慢待我了……”
林雪梅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怪不得人家说活到老学到老呢!
在做人这一方面,恐怕我一辈子也比不上你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呀!
我也不是……”
东西林雪梅收下了,却要给亲家钱:“你能替我想的这么周全,我就感激不尽了,要是再让你花钱,我这心里可过意不去。”
老孟媳妇:“分什么你的我的?只要有孩子在,咱们就是一家人呀!
不管是你省下的还是我省下的,最后还是都是他们两个的。
连快把钱拿起来,你要真给钱我就生气了,只好把东西拿回去了。
我还怕你嫌我多事呢……”
“哪能呢哪能呢,那咱们就实实在在的吧……”
两个人聊着聊着又聊起杜团长和段春兰。
忍不住一阵唏嘘。
老孟工作的时候跟杜团长也有所交集,当初杜家儿子出国的时候,在他们之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老孟也曾经回家说起过,真羡慕老杜家有这么争气的儿子。
如今看来,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
她们倒是庆幸自己的儿女没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