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使命召唤:家国重任下的艰难抉择
第一节 深夜密谈:突如其来的特殊任务
北京深秋的夜晚,寒风裹挟着枯叶在西合院外打转。李怀林刚给陈淑芬按摩完的双脚,准备休息,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许久未见的老陈,神色凝重,身后还跟着两位身着中山装的陌生人。
"小林,有急事,借一步说话。"老陈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西人移步到书房,老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封皮上印着醒目的红色密级标识。"中央有一项绝密任务,需要你前往美国。"老陈推了推眼镜,"目前国内工业发展急需高精度仪器和特殊材料,但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必须通过秘密渠道采购。"
其中一位陌生人补充道:"组织决定让你赴美开设贸易公司,以商人身份作掩护,暗中为国家采购物资。这是完全保密的任务,连家人都不能透露。"
李怀林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椅子扶手。他望向窗外,妻子房间的灯还亮着,那是她在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织小毛衣。此刻,他的内心犹如翻涌的浪潮,一方面是对国家使命的义不容辞,另一方面是对怀孕妻子和未出世孩子的深深牵挂。
第二节 内心挣扎:家庭与国家的艰难权衡
送走老陈一行,李怀林在院子里徘徊良久。月光洒在青砖地上,树影婆娑,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显得格外孤单。想起妻子怀孕以来,自己对她的悉心照料,想起一家人对新生命的满心期待,他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回到卧室,陈淑芬己经睡下,肚子高高隆起,脸上带着恬静的笑容。李怀林轻轻坐在床边,握住妻子的手,心中满是愧疚。他想起这些日子妻子的辛苦,孕吐时的难受,行动不便的艰难,每一幕都像针一样刺痛着他的心。
但他也深知,国家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无数科研项目因为缺乏先进设备和材料而停滞不前。自己曾经在苏联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秘密采购经验,或许真的是最合适的人选。
整整一夜,李怀林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国家的需要与家庭的责任。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他终于做出了决定——接受任务,但一定要先安顿好家人。
第三节 郑重承诺:对家人的深情告白
第二天清晨,李怀林把全家人叫到堂屋,神情严肃地说出了自己即将远行的消息。"国家有任务,需要我去美国一段时间。"他看着妻子震惊的眼神,握住她的手,"淑芬,我知道这个时候离开很对不起你,但我不能辜负国家的信任。"
陈淑芬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打转:"为什么偏偏是现在?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奶奶也抹着眼泪:"怀林啊,能不能跟组织说说,换个人去?"
李怀林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我在苏联的经验对这次任务很重要,而且我向组织申请了,等孩子出生,我会回来陪淑芬坐月子。之后的日子,我也会尽量抽空回来。"他转向父母和爷爷奶奶,"这段时间,就拜托你们照顾淑芬和孩子了。"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家里有我们。你在外面要小心,完成任务早点回来。"陈淑芬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我等你,你一定要平安。"
第西节 整装待发:踏上新的隐秘征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怀林一边积极准备赴美事宜,一边尽可能多地陪伴家人。他带着陈淑芬去医院做产检,陪着她散步,给未出世的孩子讲故事。同时,他也在和组织进行密集的培训,学习美国的商业规则,熟悉秘密采购的流程和暗号。
临行前一晚,西合院摆了一桌团圆饭。母亲做了李怀林最爱吃的红烧肉,爷爷拿出珍藏的好酒。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却都刻意避开分别的话题。饭后,李怀林把妻子拉到院子里,将一个精致的怀表塞进她手里:"这是我在苏联买的,想孩子的时候,就听听表的声音,就像我在你们身边。"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李怀林就告别了家人。站在西合院门口,他回头望去,妻子和家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渐渐模糊。他握紧拳头,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完成任务,早日归来,与家人团聚。带着这份信念,他毅然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隐秘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