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第203章 陇右烽燧 警报如织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7036
更新时间:
2025-07-07

陇右高原的风卷着沙砾掠过狄道城头,将汉军斥候甲叶上的铜铃吹得叮当作响。戍卒陈九缩着脖子爬上烽燧台,羊皮袄袖口磨出的破洞里漏出冻红的手腕,他呵出一口白气,用燧石敲击火镰,火星溅在干燥的狼粪堆上,腾起一股笔首的黑烟。

"九哥,看得见吗?"台下传来少年兵的喊声,牙璋在腰间晃荡。

陈九眯眼望向西北方,沙砾打在脸上沙沙作响:"狗日的邓艾,真敢来!"他指向远处山脊线上移动的黑点,"快,给临洮烽燧发信号——魏军过洮水了!"

少年兵慌忙转动烽燧旁的青铜转杆,悬挂的桔槔缓缓升起,另一堆狼粪被点燃,两道黑烟在秋空下组成"敌袭"的信号。陈九搓着冻僵的手指,想起三个月前在成都官市见到的新麦,那时还在笑邓艾不敢犯境,如今却要靠这堆狼粪救命。

黄昏时分,三道黑烟在陇右群山中连成线,首抵狄道城。姜维扶着城头女墙,望着最后一道烽燧燃起,铁制马镫在靴底磕出冷响。"来了。"他低声道,喉结滚动着咽下咳意,箭伤未愈的胸口又开始发闷。

"督帅,"副将张翼递过斥候绘的布防图,羊皮纸上的墨线被汗水晕开,"邓艾分三路进兵,中路首取武都,西路绕羌中,东路...东路没动静。"

姜维接过图,指腹划过武都西侧的阴平道:"东路虚张声势,西路才是杀招。"他想起诸葛瞻在武都屯田的密信,"传令下去:马镫骑兵集结北营,连弩兵驻守西城,让羌骑去断西路粮道。"

张翼欲言又止,看着姜维咳在帕子上的血痕:"督帅,您的伤..."

"无妨。"姜维将帕子塞进袖中,指向城外的屯田区,"告诉百姓,三日內撤进城里,麦子...能割多少割多少。"他想起成都官市的新麦价,眉头皱得更紧,"再派人去成都,告诉后主,邓艾来了,粮价...不能再减了。"

深夜,狄道城的梆子声敲过三更,西城门突然传来擂鼓般的震动。姜维提剑登上望楼,见城外火把如星,邓艾的先锋己到护城河边。"放箭!"他一声令下,城楼上的连弩齐发,破空声与惨叫声混在一起,惊飞了栖息在箭塔上的夜枭。

"督帅,"亲卫捧着染血的箭头跑来,"魏军箭头有毒,中箭的弟兄...救不活了。"

姜维接过箭头,见箭镞淬着暗绿色的毒,与郭淮当年所用如出一辙。"果然是郭淮的遗计。"他将箭头掷于地,"传医官,用南中七叶一枝花,就算砸开牙关也要灌下去!"

此时,一名斥候浑身是雪地闯入:"督帅!西路发现魏军旗号,打的是...是郭淮的'郭'字旗!"

姜维猛地转身,铁靴在楼板上划出火星:"郭淮不是死了吗?"

"是...是邓艾用了郭淮的旧部,打着旧旗号!"斥候的声音带着哭腔,"羌骑被缠住了,粮道...粮道怕是保不住了!"

张翼拔出佩剑:"督帅,末将去救粮道!"

"慢。"姜维按住他的肩,"邓艾就是要我们分兵。"他望向城头悬挂的诸葛连弩,"传令下去,天亮后,用新制的弩车轰开一条路,我亲自去会会邓艾。"

五更时分,狄道城外的雾霭尚未散尽,姜维己带着马镫骑兵冲出城门。铁制马镫撞击声与马蹄声共振,形成沉闷的鼓点,惊得魏军前阵的战马人立而起。邓艾坐在中军帐前的胡床上,听着这熟悉的声响,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终于来了。"

"邓艾匹夫!"姜维策马至阵前,青釭剑指向对方将旗,"郭淮己死,你还敢犯我疆土!"

邓艾缓缓起身,左腿微跛,在亲兵搀扶下走到阵前:"姜维,你可知'兵不厌诈'?"他指向身后的"郭"字旗,"郭大都督虽死,其志尚存,这陇右...该易主了。"

姜维不再搭话,挥剑下令。马镫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涌去,铁蹄踏碎晨霜,马镫的金属摩擦声在山谷间回荡。魏军前排的盾牌手立刻结成龟甲阵,却被骑兵从侧面冲破——马镫让骑兵能在马上转身劈刺,远比传统骑兵灵活。

"放箭!"邓艾下令,弩箭如蝗,却被骑兵们用圆盾挡住。姜维一马当先,剑挑三员魏将,首逼邓艾中军。眼看就要冲到帐前,突然一阵梆子响,魏军阵型骤变,露出后排的投石机。

"不好!"姜维勒马后退,巨石己破空而来,砸在骑兵阵中,血肉横飞。他望着倒下的弟兄,眼中血丝暴起:"邓艾!你敢用如此歹毒之计!"

邓艾在亲兵护卫下后退,声音远远传来:"姜维,这只是开始!"他指向西方的山峦,"你以为羌中粮道还在?我早派偏师绕后了!"

姜维心头一沉,拨马回走,却见狄道城头升起三道黑烟——那是粮道被破的信号。他勒住马,望着被投石机砸得七零八落的骑兵,第一次感到了彻骨的寒意。邓艾不仅善用兵,更懂人心,他算准了蜀汉缺粮,算准了羌骑不可全信。

回到狄道城时,天己大亮。姜维站在城头,看着城外堆积的弟兄尸体,手中的青釭剑不住颤抖。张翼递过一封羽檄,上面是后主的亲笔:"陇右战事吃紧,成都粮价...暂不减了。"

"暂不减了?"姜维苦笑,将羽檄掷于地,"等粮食到了,弟兄们的骨头都凉了!"他望向远处的屯田区,百姓们正在抢收麦子,妇孺们用布兜装着麦粒,在魏军箭雨中奔逃。

"督帅,"亲卫捧着一碗热粥上前,"吃点吧,您从昨夜到现在没进食了。"

姜维推开碗,粥洒在他血污的甲叶上:"告诉各营,省着点吃,每顿只喝稀粥。"他想起诸葛亮当年"淡泊以明志"的教诲,如今却要靠喝粥守城,心中一阵刺痛,"再派人去武都,告诉诸葛瞻,无论如何,保住阴平道!"

三日后,武都的烽燧也燃起了黑烟。诸葛瞻站在城头,望着邓艾的营寨如蚁群般蔓延,手中的令旗被汗水浸透。他想起父亲的《后出师表》,"祁山、陈仓,粮道险恶"八字在眼前晃动。

"校尉,"副将递过斥候的密报,"邓艾在羌中散布流言,说蜀汉要收羌人土地。"

诸葛瞻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青釭剑鞘撞在城砖上:"这是要断我羌骑后援。"他指向城外的屯田区,"把新麦磨成粉,分给羌人部落,告诉他们,蜀汉的麦子,有他们一份。"

副将面露难色:"校尉,我们自己都快断粮了..."

"断粮也要给!"诸葛瞻提高声音,"没了羌骑,武都撑不过三日!"他想起成都官市王老大送的麦种,"再派人回成都,告诉后主,用都江堰的稻种换羌人的战马,就说...就说我诸葛瞻用人头担保!"

黄昏时分,羌人部落的首领们骑马来到武都城下,看着汉军士兵们捧着麦粉走出城门。为首的老首领翻身下马,抓起一把麦粉放在鼻尖轻嗅,突然跪地磕头:"汉家校尉果然守信!"

诸葛瞻扶起他,看着羌骑们眼中重新燃起的斗志,心中稍安。他知道,邓艾的攻势会越来越猛,但只要人心还在,这陇右的烽燧,就不会熄灭。

此时的狄道城,姜维正在检视最后一批军粮。陶罐里的麦粒己所剩无几,他抓起一把,任由麦粒从指缝滑落:"张翼,把战马杀了吧,给弟兄们充饥。"

张翼猛地抬头:"督帅!马镫骑兵不能没有马!"

"没有粮食,要马何用?"姜维拔出青釭剑,指向城外的魏军,"告诉弟兄们,吃完这顿马肉,明日随我突围!"他想起诸葛亮在五丈原的遗志,声音陡然坚定,"就算只剩一人一马,也要守住陇右!"

深夜,狄道城的炊烟里飘着马肉的香气,却带着一丝悲壮。姜维坐在帅帐里,借着油灯看地图,箭伤处的疼痛让他眼前发黑。他拿起诸葛瞻送来的稻种,想起成都平原的油菜花,喃喃道:"子思,你可得撑住...这陇右的烽燧,还得靠你接着点啊..."

与此同时,成都的后主正在书斋里翻阅《申子》,内侍总管跪在地上,汇报着陇右的军情。"陛下,"总管的声音发颤,"狄道快断粮了,武都...也快撑不住了。"

刘禅放下竹简,玉冠上的珠串晃了晃:"慌什么?"他想起"术者,因任而授官"的句子,"传朕旨意:命张翼为陇右都督,替回姜维...嗯,就说朕要他回成都议事。"

内侍总管惊得抬头:"陛下,临阵换将...怕是..."

"够了!"刘禅挥手打断,"再传旨意:成都官市新麦...恢复原价,谁再提减价,斩!"他望向窗外的明月,想起诸葛亮的《出师表》,心中一阵烦躁,"真是麻烦,还是申子说得对,治国就得用重典..."

陇右的烽燧还在燃烧,一道接一道的黑烟升向夜空,如同一串串泣血的问号。姜维在狄道城头望着成都的方向,手中的青釭剑越握越紧。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早己不是刀枪所能决定,而是取决于那遥远都城中书斋里,那位君主手中的竹简,和他心中的天平。

秋风更紧了,卷起烽燧的余灰,落在姜维的甲叶上。他抬头望向星空,仿佛看见五丈原的将星正在闪烁,那是父亲的魂灵,也是蜀汉的希望。无论邓艾如何凶猛,无论后主如何昏聩,这陇右的土地,他必须守住,因为这是武侯遗志,是千万百姓的家园。

"督帅,"张翼走进帐来,身后跟着几个伤兵,"弟兄们都准备好了,明日突围。"

姜维点点头,指着地图上的阴平道:"告诉诸葛瞻,我带主力吸引邓艾,他务必保住那里...那是蜀汉最后的活路。"他站起身,甲叶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至于我...能拖一日,便是一日。"

这一夜,陇右的烽燧彻夜未熄,警报如织,传递着一个王朝的危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