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陶芝芝和虞听念来到这个小岛己经一个星期了。
陶芝芝也开始慢慢适应在小岛上打工的日子。
“小芝啊,明天你和姐姐去赶集不?”
正躺在山坡上,哼唱暗号的陶芝芝抬头看,是王奶奶。
她第一天去问能不能帮放牧的时候,以为听不懂普通话的奶奶。
陶芝芝连忙坐起来。
“奶奶来了啊。明天是赶集日吗?”
在这久了,陶芝芝也在这些本地居民口中知道些消息。
这岸上最近的一个集市,逢日期有三、六、九,意为“赶集日”,就会有比平时更多的人摆摊。
可买的东西很多,种类比平时丰富。
“又忙忘了是不是,早说你让你不要去给李头帮忙晒海货。他每回晒海货,恨不得把一年的量都晒了……”
眼见王奶奶又开始唠叨个不停,陶芝芝急忙插话,“我这不是也有报酬,互利共赢嘛。”
陶芝芝左右看了眼,接着偷偷凑近王奶奶的耳边,“奶奶,我偷偷告诉你哦,你可不要告诉别人。李爷爷可是给了我这个数呢!”
陶芝芝比了个五的手势。
王奶奶一见,惊讶了,“嘿,这李头这回挺大方的。以前我们去吃粉,他都还要我请他。”
“正好,明天我们一起去赶集,可以买点过年的东西了。”
“过年?!”
陶芝芝一下子精神了。
怎么这么快要过年了?
她来到这个小岛之后,就没看过日历。
之前在别墅的时候,也没来得及看这个世界的春节是哪一天。
“对呀,明天就小年啦,还刚好是赶集日。”
“你和你姐姐,两个小姑娘也不容易,你姐现在还怀孕,你还要照顾你姐姐。”
“明晚就来我家吃饭吧,正好我家里人也回来了,人多热闹。”
“我孙子做饭可好吃了,保证能让你们尝尝岛上的特色。”
王奶奶是真觉得陶芝芝姐妹俩不容易。
之前陶芝芝为了方便解释来历,就和虞听念口供一致,说家里遭难,亲戚觊觎家产,不给两姐妹活路。
而陶芝芝姐夫,人还在外地,赶回不来。
没办法,就一路为了躲难,来到这座小岛,等姐夫来接。
王奶奶都看在眼里,陶芝芝天没亮就去干活了,忙个不停,还要去给她姐姐做饭,回来还要在岛上到处找活干,日头落了才能回去歇息。
她姐姐在岛中心开那个,什么什么咖啡馆。
之前听孙子说过这玩意儿,她还新奇地趁开业去试喝了。
没想到苦不拉几的,差点当着人家的面吐出来了。
还说是什么猫屎咖啡。
唉,可怜的娃。
穷得拿猫屎做咖啡。
一天还没赚个几毛钱的。
王奶奶都怀疑在倒贴。
陶芝芝不知道王奶奶在想什么。
如果知道,她一定也会赞同她的想法。
没错,就是在倒贴!
“那明天我们和王奶奶你们一起赶集,不过去吃饭这个,会不会太麻烦你们了?”
陶芝芝是打算拒绝。
这一家团圆的日子,她和虞听念去做什么。
“哎呀,麻烦什么麻烦,不麻烦!”
“我和你说,我给他们说了你帮我干活的事,他们老感激你了,一首想当面感谢你呢!”
“可我是拿了报酬的……”陶芝芝有些不好意思。
王奶奶没等说完,就佯装生气,撇过脸“啧”了一声。
“好好好,那等我回去问过姐姐。”陶芝芝连忙顺毛。
到时候她就说有其他安排了,去不了。
“哎呀,这用问什么。”
“老婆子我可是把你当朋友的,你就不要推辞了。”
“一定要来!好了,我家里炖东西呢,要赶紧回去了。”
然后王奶奶不等陶芝芝回答,就离开了。
还想继续委婉拒绝的陶芝芝:……
回去后,陶芝芝就把和王奶奶的对话告诉虞听念。
“真的吗?太好了!那明天赶集的时候我们买点年货,再买点礼物,去王奶奶家吃饭。”
“不知道这里过年是什么样的。”
“好期待啊。”
虞听念期待地要蹦起来,陶芝芝急忙抓住她。
“听说有拜海神和祈福活动,挺热闹的。”
陶芝芝将从渔民那听来的活动转述给虞听念。
“哇!”虞听念听得眼睛发亮,“真希望快点过年!”
……
晚上吃饱饭后,陶芝芝回房间数了数这个星期攒了多少钱。
除去每天给虞听念的一部分,她手上刚好还有一千块。
数钱的时候,陶芝芝还看到自己粗糙红肿的双手。
呜呜呜,为什么出来不带多点钱??!
……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蒙蒙亮,陶芝芝就收工了。
因为今天是赶集日,所以早上渔民们都提早了时间,赶着去集市找个好位置。
陶芝芝日常提着分得的海鲜回去,煮了海鲜粥,然后喊虞听念起床洗漱吃早餐。
吃完早餐,换好衣服,两人又赶到码头和王奶奶他们集合。
“来了啊。”王奶奶向她们招了招手,“不急不急,船还有一会儿才开。”
等两人上船的时候,王奶奶还搭了把手。
“等会儿到集市上,小芝你买几件衣服吧。像现在穿的就多好,像个年轻姑娘,之前老穿那几件,比我这个老婆子穿的都老气。年轻人就应该多打扮。”
陶芝芝闻言看了看自己现在穿的衣服,是虞听念给自己的,某大牌家的衣服。
她来小岛的时候,穿的是那套清洁服装。
虽然上岸后,虞听念有把她提前准备的衣服给了两套陶芝芝,但是陶芝芝要去工作。
她总不能穿着奈尔的定制服装,踩着威登的鞋,然后去分海鲜、挑牛粪吧?
太影响她发挥了。
她有点钱就去岛上的服装店买了两套耐脏又好洗的深色衣服,换着穿。
舒服又不怕脏。
“好,我等会看看,有合适的就买。”对于王奶奶的好意,陶芝芝笑着应承。
离到陆地还有些距离,船上又都是熟悉的人。
大伙叽叽喳喳聊个不停。
东家长,西家短的。
“你家孙女还不结婚呢?都三十了吧?”
“不知道她谈了谈,问了也不说。你小儿子呢?也快三十了吧?”
“……不知道他。去年还学人租了个对象回家。红包给了一大堆,后来居然说是花六千租的,气得我!”
“现在小年轻是这样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
“那个,小芝。”有个大妈注意到陶芝芝,“你还没谈对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