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第159章 气冷版马克沁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作者:
孔二愣子
本章字数:
5030
更新时间:
2025-07-06

1934年8月,由于《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得签订,我国开始用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

在这一中德合作时期,金陵兵工厂从德方取得了德国7.92mm MG08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随即按图纸开始仿制。

1935年,金陵兵工厂仿造成功了MG08式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因这年是民国24年,该枪又被命名为民国24年式重机枪,成为当时军队的主要制式装备。

抗战时期,它成为我国军队主要的重火力武器。

乃至大华夏成立后,曾继续生产马克沁重机枪。首到1953年开始引进生产苏式武器,便中止了马克沁重机枪的生产。血染的风采,自此成为绝响。

若拿民24式和日军九二式重机枪相比,只能说两者各有优劣,民24式重机枪在火力持续性和杀伤威力上表现较好,而九二式重机枪则在精度和适应性方面有一定优势。

火力持续性上,民24式重机枪采用水冷系统,理论上若水源充足,可保持较长时间连续射击,但其缺点是需频繁补水,无水冷却时,射击数百发后就需暂停。

九二式重机枪为风冷设计,虽无需补水,但连续射击时枪管容易过热,不过其凭借弹板供弹,能相对稳定地提供持续火力,在实际作战中,若不是长时间持续射击,其火力持续性也能满足一定需求。

精度方面,九二式重机枪以低射速换取了较高的精度,日军机枪手经过严格训练,使用该枪在三百米外能准确击中目标,点射命中率可达百分之三十,在老兵手中可发挥出类似重型狙击炮的效果。

民24式重机枪的精度在正常情况下也能满足作战需求,但相比九二式,其在远距离精准射击方面稍逊一筹。

杀伤威力上,民24式重机枪发射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子弹威力较大,且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最大射程3500米,在阵地防御战中可对敌方造成大量伤亡,压制能力显著优于九二式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发射7.7毫米口径子弹,威力相对较小,射速也较慢,理论射速每分钟约450发,最大射程约1000米。

机动性上,民24式重机枪较为笨重,加上水冷装置和水箱等,整体重量大,移动和部署较为困难,适合固定阵地防御。

九二式重机枪同样重量不轻,达55.3千克,要不在亮剑电视剧里,李云龙面对日军围剿,最后也不会采取炸毁九二式的做法,就是因为重机枪转移起来太费劲。

但风冷设计使其在结构上相对简单一些,在复杂地形下,相对民24式重机枪,其机动性稍好一点,但总体而言,两者机动性都较差。

可靠性方面,民24式重机枪因是逆向仿制,部件公差较大,质量不够稳定,不过它吸收了各国实战经验,可靠性也有一定保障。

九二式重机枪采用钢性弹板供弹,结构相对简单,在日军的精心维护下,可靠性较高,在战场上很少出现严重的故障。

而摆在众人眼前的这架民24式重机枪并非原版,同样是苏卫经过改制的产品,其最大改制之处就是将水冷换成了气冷!

其实我国对民24式重机枪早有气冷改版,因为它虽凭借水冷系统在火力持续性上有着出色表现,可也因自身的一些局限,在战场上存在着不少掣肘之处。

其水冷套筒及水箱的存在,使得全枪重量高达49kg,在转移阵地时极为不便。

在一些水源稀缺的地区,比如西北荒漠或者山地作战时,水冷系统需要频繁补充冷却水,一旦缺水,机枪就无法正常作战。

而且,射击时产生的水蒸气也容易暴露机枪阵地位置,导致机枪手面临更大的危险。

因此,苏卫在枪管设计上把原来的水冷枪管替换成了气冷可快速更换枪管。借鉴德国MG08/18气冷轻机枪的设计理念,采用加厚枪管壁的方式来增强散热能力,同时在枪管外表面加工出多条散热槽,增大散热面积。

这样在连续射击时,枪管能更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

为了在战斗中能快速更换过热的枪管,他设计了快速拆卸和安装的接口,让机枪手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枪管更换操作,保障火力的持续输出。

枪架改进上,将原本重达29kg的重型三脚架换成更轻便的设计,参考马克沁民36式重机枪,将枪架重量减轻至16.7kg左右。并在部长的‘进货’下采用了轻质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制造枪架,在保证枪架稳定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机枪的机动性。

同时,对枪架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使其展开和收拢更加便捷迅速,方便机枪手在战场上快速部署和转移阵地。

还有供弹系统的优化,民24式原本采用250发弹链供弹,在改良中进一步优化供弹机构,提高供弹了可靠性。加强弹链与供弹机构的契合度,减少卡弹等故障的发生。

并且,为了适应气冷式机枪射速可能提高的情况,对供弹速度进行了调整,确保子弹能及时顺畅地送入枪膛,维持稳定的射击节奏。

改良后的民24式,机动性显著增强,全枪质量从原来的49kg降低到31.7kg左右,重量大幅减轻,使得机枪在战场上的转移更加灵活。

气冷式设计让机枪摆脱了对冷却水的依赖,在缺水地区也能正常作战。大大拓展了其作战范围,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快速更换枪管设计以及优化后的供弹系统,让机枪在连续射击时,能及时更换过热枪管,保障子弹供应顺畅。相比改良前,机枪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射速,提供持续且强大的火力压制,在阵地防御、进攻掩护等作战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一次,为了更好的试验改良版民24式性能,苏卫首接让李云龙对一堵砖墙射击。

哒哒哒哒哒!!!!

李云龙太喜欢这种泼水打法了,反正是试验,又不是实战,不用节省弹药,主打一个极限测试,暴力输出!

而气冷版马克沁机枪的枪声具有鲜明特点,由于采用大威力步枪弹,发射时火药燃气高速喷出枪口,产生的冲击波强度大,声音整体沉闷且洪亮,比普通步枪的枪声更厚重。

在作为自动武器持续射击时,会形成密集连贯的“哒哒哒”声,节奏稳定且富有冲击力,辨识度很强。

另外,气冷设计虽去掉了水冷套筒,但枪管本身的振动和枪机高速运动的机械声,仍会与燃气爆鸣声叠加,让整体声音更显粗犷,远距离也能清晰传播,甚至会在哒哒哒中偏向于突突突、嗵嗵嗵的声音。

这种枪声在战场上极具压迫感,一听就是某方在实施火力压制。

弹链犹如金蛇狂舞,子弹像是暴雨梨花,远处的砖墙被打得稀烂,砖石碎屑乱飞,很快就被打得千疮百孔,轰然倒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