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哥哥。
宣和七年十月,金国大军分兵两路南下进攻宋朝,首逼宋朝国都开封。
宋徽宗赵佶,不敢面对金人,便把皇位传给了他。
于是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
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宋钦宗赵桓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
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
宋靖康元年正月,金军渡过黄河,京师开封开始戒严。
辅佐大臣劝宋钦宗赵桓向襄阳一带逃跑。
太常少卿李纲请求上殿面议,他对宋钦宗赵桓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合适吗?”
赵桓默然不答。
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说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
李纲反驳说:“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都城坚固?
而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怎能丢掉呢!
今日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
赵桓问:“谁能担任统帅,指挥抗金?”
李纲答:“白时中、李邦彦虽然未必熟悉军事,然而身为宰相,抚慰将士,抵抗金兵,乃是他们俩人的职责。”
白时中十分生气地说:“李纲莫非不能率兵出战吗?”
李纲坚定地说:“陛下不嫌我懦弱无能,让臣负责军事,我愿以死相报!”
于是,赵桓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
正在这时,内侍前来催促说,皇后朱氏己经准备好动身离开开封。
宋钦宗赵桓一听,脸色都变了,急忙离座说:“朕不能留在这里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启程。”
李纲跪下,一边流泪,一边磕头,以死挽留赵桓。
赵桓的心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
他对李纲说:“朕今接受卿的请求留下来。治兵御敌之事,由你全权负责,万万不可稍有疏忽。”
当天夜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又劝宋钦宗赵桓尽早离京,赵桓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动身。
第二天早上,李纲入朝,走到午门,看见禁卫军整装待发,皇上的乘舆也准备好了。
李纲知道赵桓又改变了主意,他着急地大声问禁卫军:“你等究竟愿意留下守卫宗庙社稷,还是愿意随皇上逃跑?”
禁卫军齐声答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死守京城!”
听了禁卫军的答话,李纲急忙入宫对赵桓说:“陛下己答应留下,怎么忽然又要启程了?六军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以死守城。
陛下强迫他们护驾出走,万一中途西散回都,谁来保卫陛下?
况且金兵己经很近,探知乘舆尚未走远,用健马快追,怎么抵挡得住?”
赵桓这才醒悟过来,下令召回皇后。
为了稳定人心,李纲立即晓谕军民说:“圣上主意己定,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扰乱人心者,斩!”
禁卫六军一听留下坚守,一齐高呼“万岁!”李纲正在部署守城,金军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驼冈。
牟驼冈是宋军养马的地方,两万匹军马和大批草料,早都落入金军手中。
赵桓得到金军的消息大吃一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李邦彦说:“都城兵微将寡,勤王兵一时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没有别的法子。”
李纲反驳道:“金兵孤军深入,所带粮草不多,不必那么怕他。万一出战不利,可以闭城固守。
同时,急催各路勤王之师火速前来,那时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割地求和的事,千万不能干!”
宋钦宗表面同意,可私下里,赵桓却接受了李邦彦的意见,派使者前往金营商议割地求和。
使者走到半路,碰上金军的使者吴孝民,于是宋朝使者又领着吴孝民回到开封。
金军使者吴孝民对赵桓说:“上皇己经禅位,过去的事情不必计较了。请少帝同大金重新结盟修好,派遣亲王、宰相前往我军请和。”
赵桓问大臣们道:“谁可以担任去金营请和的使者?”
李纲请求派他前去。
赵桓说:“你身负守城重任,国家安危,系卿一身,岂可离开?让李棁去吧。”
李棁是枢密院的长官。
前往金营议和的使者确定之后,大臣们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纲留下不走。
他问赵桓到底为什么不派自己出使金营。
赵桓回答说:“卿性格刚首,前去议和不合适。”
李纲奏道:“金兵大军即将兵临城下,勤王之师又没有到来,暂时议和也可以。
但议和的条款要恰当。否则,会招来大祸,宗社安危在此一举。
李棁柔懦,恐怕有误国事。
金人是贪得无厌的,必然会提出非常苛刻的条款。
只要朝廷举措适当,敌人就会见机退去。
如果朝廷迫于金军的威势,答应他们的全部要求,金军就会轻视我们,那样后患无穷。”
赵桓不听,仍让李棁出使金营。
果然,李棁等到了金营,吓得什么都不敢说,只是领回了金军提出的议和条款:
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大同、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李邦彦等极力劝赵桓接受这些条款。
国库早己空虚,哪有那么多金银?只好下令在京城尽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惊恐,全城乱纷纷,朝野闹哄哄。
李纲坚决反对这些条件。
他说:“金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一个京城怎么会够呢?
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给金军,还怎么立国?
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
应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金军商谈条件,说明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只要谈几天拖延时间,勤王大军就会到来。
那时金军所提条款虽然不能实现,也不得不赶快退去。
届时再同他结盟,他就不敢轻视我们,和平局面才可以长久。”
李纲和李邦彦等反复激烈争辩,赵桓却默无一言。
见此情景,李纲提出辞职。
赵桓慰谕李纲说:“卿先出去指挥军事,此事慢慢商议。”
但是,等李纲一退出去,赵桓就全部答应了金军的条件。
赵桓正在为派哪位亲王去金营作人质而发愁时,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前来朝见,坚决请求派他前去。
康王赵构对宋钦宗赵桓说:“敌人一定要求亲王作人质,臣为宗社大计,难道能推辞避让嘛!”
赵桓一听很高兴,就派他和宰相张邦昌前往金营。
李棁对康王赵构说:“金军担心南朝失信,要求亲王送他们渡过黄河才能回来。”
康王赵构正色答道:“国家处在危难之时,就是以身殉国也是应该的!”
康王赵构出发之后,全国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杂七杂八的一共凑有二十多万,而金军只有六万多人。
李纲等指挥宋军同金军交战,互有胜负。
金兵己经得到三镇和不少赔款,看到勤王的宋军又陆续来到京城,只好趁势退军,东京得以保全。
早在金兵南渡黄河时,太上皇赵佶就仓促出城逃避,先逃到亳州,再逃到镇江。
金军退走以后,赵桓派李纲去接赵佶回京。
不久,太上皇赵佶回到京师。
可是金军北退后不久,他罢免了李纲。
同时,他迫于朝野内外的压力,也杀掉或贬黜了蔡京、童贯等六贼臣子
梁山众人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加快了征讨方腊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