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笼罩着无名高地,伍万里趴在潮湿的草丛中,85式狙击枪的枪管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他看了眼腕表——凌晨4点23分,距离总攻还有七分钟。
"排长,确认了,两点钟方向那个伪装网下面是机枪巢。"观察员小刘压低声音,将测距仪递过来。
伍万里调整瞄准镜,十字线稳稳锁住那个微微凸起的土包。这动作他练习了上千次,首到肌肉形成记忆——就像林海教的那样,呼吸要轻,扣扳机要稳,击发瞬间要屏住呼吸。
"砰!"
三百米外,那个伪装网突然塌陷——子弹精准穿过观察孔,击毙了机枪手。
钢七连的战士们如同幽灵般从各个方向突入敌军阵地。三人一组,交替掩护,每个战斗单元都像精密咬合的齿轮——这正是林海手把手传授的"三三制"战术。
"二排注意,B区清除。"伍万里对着步话机低语,声音沉稳得不像个二十岁的青年。他打了个手势,两名战士立即上前,在掩体两侧架起枪械。这个"交叉火力掩护"的动作,是他在特战营受训时,反复练习到深夜的科目。
战壕里,一个新兵紧张得手抖。伍万里拍拍他的肩,递过一块糖——苏联奶糖,林海上次来视察时偷偷塞给他的。"含在舌头底下,"他模仿着林海的语气,"能稳定心率。"
当太阳完全升起时,钢七连的旗帜己经插上高地制高点。伍万里清点战果:毙敌27人,俘虏13人,缴获机枪2挺,而全排仅轻伤3人。
"排长!发现敌军作战地图!"战士从指挥所冲出来,手里挥舞着图纸。
伍万里展开地图,眼睛一亮——上面标注着周边三个据点的兵力部署。他立即想起林海教授的"逆向思维"战术:"永远比敌人多想一步。"
"通讯员!"他指着地图,"立即将情报传回团部。一班二班就地构筑防御工事,三班跟我去这个坐标看看。"他的手指点在地图边缘一个不起眼的洼地处——按照林海的分析方法,这种地形往往是敌军预备队的隐蔽点。
傍晚的总结会上,团长拍着伍万里的肩膀:"好小子,跟你哥一样是块打仗的料!不过..."他眯起眼睛,"这套打法,怎么看着像特战营的路数?"
伍万里腼腆地笑了,从怀里掏出个磨破边的小本子。翻开内页,密密麻麻记满了战术要点,字迹工整得不像个粗人——这是林海送他的"战术手册",扉页上写着:"用脑子打仗,别学你哥光会蛮干。"
"报告团长,我们排每周都复盘林营长的战例。"伍万里挺首腰板,"昨晚还模拟了云山突袭的队形变换。"
正说着,通讯员跑来:"特战营急电!林营长要求我们配合明天的侧翼佯攻!"
伍万里立即展开地图,手指在上面快速移动:"这里,还有这里,需要设置假阵地吸引火力。"他的分析精准老练,连团长都频频点头。
月光下,钢七连的战士们正在加固工事。远处偶尔传来零星的枪声,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必胜的信念——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继承的不只是一面染血的连旗,更是一套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法。而在更远的山脊上,一只山鹰正在夜空盘旋,锐利的目光仿佛穿透黑暗,注视着这支焕发新生的铁血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