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之文道独尊

第164章 本源阁初设课堂,文道传承育新苗

加入书架
书名:
异世之文道独尊
作者:
爱吃炒凉薯的蛇
本章字数:
3562
更新时间:
2025-06-30

在张机闭关潜修的同时,本源阁的日常运作也在柳先生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经过之前的选拔和初步筛选,本源阁如今己汇聚了近百名来自五湖西海、具备文道潜力的弟子。他们之中,有饱读诗书的文人,有心思敏捷的谋士,甚至还有一些弃武从文、希望另辟蹊径的武修。

为了系统地培养这些未来的文道中坚力量,柳先生根据张机闭关前定下的方略,正式在本源阁内设立了传道课堂。

课堂就设在本源阁后院一处宽敞的庭院内。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一排排整齐的蒲团,以及前方一个简单的讲台。柳先生一身素袍,精神矍铄,亲自担任主讲。

"诸位," 柳先生站在讲台上,目光温和地扫过下方一张张充满期待和好奇的年轻面孔,"欢迎来到本源阁传道课堂。从今日起,老朽将与诸位一同,探索文道之奥秘,传承阁主所开创之大道。"

"文道,顾名思义,乃是以文载道,以心印天。其根基在于‘心’,其力量源于‘道’。非比寻常武道,只重气血筋骨。我辈文修,修的是心,养的是气,悟的是天地至理!"

柳先生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将文道的核心理念娓娓道来。

他首先教授的,便是文道的基础——静心与内观。

"欲修文道,先修心境。心若不静,则思绪纷飞,难以感悟天地;内若不明,则不见本真,无法沟通文心。" 柳先生引导着弟子们盘膝而坐,调整呼吸,摒除杂念,尝试着感受自己内心的波动,以及那冥冥中与自身精神相连的、若有若无的“文心”雏形。

对于这些初学者而言,这第一步就并非易事。许多人习惯了外界的喧嚣,难以真正沉下心来。有人坐立不安,有人哈欠连天,只有少数心性沉稳或精神力天生较强的弟子,能够勉强进入状态。

柳先生并不苛责,只是耐心引导,并分享一些凝神静气的法门。

接下来,他开始讲解浩然正气的凝聚之法。

"浩然正气,乃天地正气,亦是吾辈文修立身之本,力量之源。" 柳先生解释道,"此气非从外来,而由内生。需心存正念,胸怀坦荡,读圣贤之书,悟君子之道,方能养出那一口纯粹刚正之气!"

他要求弟子们每日诵读圣贤经典,反思自身言行,并在静坐内观时,尝试以意念引导,汇聚那一点点微弱的正气火种。

这个过程更是漫长而枯燥。浩然正气的增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涵养和磨砺。

在基础的心性与正气修炼之外,柳先生也开始传授一些简单的文道应用之法。

比如,如何运用微弱的文心之力,书写具有“静心”、“启智”效果的简单文符,帮助自己或他人更好地进入修炼状态。

再比如,如何调动一丝浩然正气,加持于身,形成最基础的“正气护体”,抵御一些阴邪气息的侵扰。

这些初级的应用虽然威力不大,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弟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文道的神奇之处。

在众多弟子之中,有几人的表现尤为突出。

石坚,这位曾经的边军斥候,虽然读书不多,但心思缜密,悟性极高。他在静心内观和理解文道至理方面,进步神速,往往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让柳先生都感到惊讶的问题。

熊罡,这位憨厚的壮汉,虽然理解能力稍逊,但心性淳朴,意志坚定。他在凝聚浩然正气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短短时间内,体内汇聚的正气就己经远超旁人,隐隐有阳刚炽烈之感。

还有几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学子,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书写文符、理解经典方面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天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进展顺利。

有些弟子习惯了武道修炼的突飞猛进,对于文道这种需要长期积累、注重心性涵养的修炼方式感到不适,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总想寻找速成的捷径。

也有些弟子精神力天生较弱,或者心有杂念,迟迟无法进入静心内观的状态,更别说凝聚浩然正气了。

还有些弟子,对于文道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过于追求文字的华丽或辞藻的堆砌,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舍本逐末。

柳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文道作为一个全新的修炼体系,其传承之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这些新苗能否茁壮成长,不仅关系到本源阁的未来,更关系到文道能否真正在这片大陆上扎根、发扬光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傍晚时分,柳先生站在庭院中,看着那些仍在努力修炼的弟子们,心中默默想道,"阁主开创此道不易,老朽定要为他守好这根基,为文道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庭院中,将这位老者的身影拉得很长,也映照着那些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年轻脸庞。

文道的火种,正在本源阁中,悄然播撒,等待着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