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帝师,扶真龙,日月同天!

第36 章 水东流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为帝师,扶真龙,日月同天!
作者:
山有青竹
本章字数:
4382
更新时间:
2025-06-13

“公子,要是我们将天涯阁打痛了,天涯阁怕是会疯。”

“无妨,问道境出手,我自会应付。”

周围人似乎听不见二人说话,隔着一层天地。

“在下水东流,见过许公子。”

突然被人拦路,杜平早就看到水东流,暗自戒备。

隔着老远,许宣就己经察觉到水东流的目光,此刻对视。

水东流年岁不大,似乎才三十出头,修为不高,勉强入了登楼三流之列。

略显朴素的衣裳,充满书生气的人,面色和煦,只是眉间的阴郁,岂能瞒得过许宣的眼力?

水东流虽早就看过许宣的画像,此时依旧为其风采感到诧异,出身七姓世家的公子似乎也不如他。

当然,水东流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气运。

天生异瞳,让他能看到别人气运,有多有少,有好有坏。

错开许宣的视线,抬头看向其头顶。

水东流智珠在握的神色一滞,气运呢?

人有人运,国有国运,许宣一个大活人,没有气运显现?

好在三十多年的波折颠簸,兴衰荣辱,让他心性变得强大。

没有露出太多情绪波动,水东流笑道:“早就听说钱塘许宣风采过人,今日一见,更胜闻名,让在下险些失态,还望勿怪。”

他不信许宣没有气运,更不怀疑自己看错,是何原因,现在不是细究之时。

水东流?

许宣没听过这个名字,而且这名不是什么好名。

“不知水先生拦路,所为何事?”

“前面就是醉月楼,许公子可否赏脸?”

水东流没有首言,而是指了指醉月楼,想请许宣坐下谈。

“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许宣没有拒绝,他今日出行只是一时兴致,水东流却能提前在他前面拦路,必然是观察他许久。

有心人,且看他是何来意。

上楼在隔间落坐,水东流倒了一碗酒,一口饮尽,再看向许宣,眼中己经带着几分羡慕。

“许公子可有耐心,听一听在下的故事?”

许宣颔首:“请讲。”

“在下生于农家,世代皆是黔首,到我出生之时,正逢大旱,家中颗粒无收,眼看将要饿死…”

许宣默默听着,也不插话。

水东流的故事并不复杂,出生时若非母亲拼死相护,差点就被父亲与人换食。

后来一岁时,就能开口与人交流,其父以为上天眷顾,开始悉心教育。

虽穷,却在他五岁时弄来了书。

“父亲当时把一本破烂泛黄的千字文递给我,那书的颜色,跟他发黄泛黑的手一般无二。”

小小年纪的水东流十分珍惜这个能够读书的机会,不读书,就要像父亲兄弟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

水东流很聪明,再大些被村中儒生看上,受到蒙学。

年岁越大,开始科举,还算顺利。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

磕磕绊绊,竟然差点走到京都。

就在乡试放榜时,问题来了,他落榜了。

那张属于他的试卷,却写着解元的名字,那一刻,水东流暴怒。

找上解元,却连人都见不到,报官,被乱棍打出,还被警告。

水东流不服,去州府上诉,未果,家人因此遭难。

至此,他沉默了,回去后发奋读书。

地方糜烂,那就去京都。

连考三次不中,昔日少年己经长成青年。

第西次又换了一个考官,他中了,成功去了京都。

没急着喊冤,因为他要在金銮殿上,请皇帝做主。

会试,不中!

就当他准备再考一次时,当初顶替他的人找上门来。

“本来不打算让你过乡试的,想了想还是给你点希望,现在又落榜,还要考吗?”

戏谑嘲弄的声音,现在还清晰回荡在耳边。

水东流放弃了。

“你说我等平民子弟,当真能在世家面前出头吗?”

水东流呢喃着问,似在问自己,又似乎在问许宣。

见许宣不语,水东流又道:“其实我很羡慕你,虽然只是寒门出身,却有李家依靠,不会遇见与我一样的遭遇。

在县试后我就开始关注你,因为你和我一样的年轻,才学过人,让我看到当初的自己…”

酒一杯一杯的下肚,人也一点一点的迷糊。

嘭!

兀的,水东流将碗一摔:“天灾不绝,世家蠡虫,不如换一条路走!

许公子,跟我合作吧!”

水东流带着遗憾离去,因为许宣拒绝了他。

“公子,查到了。”

杜平拿着十二楼送来的情报。

水东流原名鱼成龙,会试不中后改名水东流,从此消失不见。

“巧了,青阳军的军师也是叫水东流。”

许宣啧啧一声,堂堂青阳军二号人物,区区三流武者,竟敢出现在钱塘。

不得不说,水东流的胆子很大。

“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吗?”

许宣望着窗外出神。

大梁世家势大,包括大玄也是如此,天下七姓世家更是令人窒息的庞然大物。

至少对于底层的有识之士而言,确实如此。

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宣和水东流可以是同一类人。

可惜,他运气比较好,背靠李家,终究走不上水东流这条路。

八月二十一,两个消息同时落入许宣手中。

一好一坏。

李拓土的七千轻骑到了,这是好消息。

南曲城被青阳军攻破,一日之间,连下南曲府数城,坏消息紧随而至。

南曲府与临安府比邻,若非朝廷大军将至的消息传入青阳军手中,南曲府就是临安府的下场。

“宣弟,李拓土是我二叔的次子,一会儿我们小聚一下。”

李长明最终是没跟叶瑶一起走,选择留在钱塘。

原因就是怕金山寺趁乱对许宣动手。

李开疆兄弟能成为统兵大将,跟这不无关系。

有七千轻骑为倚仗,钱塘上下气氛一松,不似之前那么紧绷。

城门打开,李拓土让麾下副将安排将士在城外扎营,自己单骑进城。

骑兵入城等于自缚手脚,更有被叛军一起包围在城内的风险。

扎营城外,稍有风吹草动,立马就能反应。

叛军敢围城,这七千轻骑能做的事就多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