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和林夏深知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这是决定智能温室大棚项目成败的关键一步。他们明白,仅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很难打开市场,必须另辟蹊径。
林夏再次利用网络,开始收集市场信息,研究农产品销售的成功案例。她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销售和首播带货成为了农产品销售的新趋势。许多偏远地区的农产品,通过这些新兴渠道,成功走向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赵建国。
赵建国听后,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咱们从来没接触过电商和首播,能行吗?”林夏坚定地说:“只要愿意学,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现在网上有很多教程,咱们可以一边学一边做。而且,咱们的农产品品质这么好,只要宣传到位,肯定能吸引消费者。”
于是,赵建国和林夏开始自学电商和首播知识。他们每天晚上都会花几个小时在网上学习相关课程,研究成功的电商运营模式和首播技巧。同时,他们还向村里一些熟悉网络的年轻人请教,组建了一个简单的电商销售团队。
为了拍摄出吸引人的农产品宣传视频,林夏亲自拿着相机,在智能温室大棚里忙碌了一整天。她精心拍摄了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从嫩绿的幼苗到挂满枝头的果实,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回到家后,她又熬夜剪辑视频,配上生动的文字和优美的音乐,制作出了一系列精美的宣传素材。
在准备首播带货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缺乏首播设备和场地。村里条件有限,没有专业的首播设备,也没有合适的首播场地。正当他们发愁时,陈默再次伸出了援手。他得知情况后,立刻从城里购买了一套专业的首播设备,并联系了一家广告公司,为向阳坡设计了一个简洁而富有特色的首播背景。
首播当天,赵建国和林夏早早地来到了智能温室大棚。他们穿着整洁的衣服,略显紧张地站在镜头前。随着首播的开始,林夏热情地向观众介绍着向阳坡的智能温室大棚技术和农产品的优势。赵建国则在一旁帮忙展示农产品,回答观众的问题。
刚开始,首播间的人数并不多,只有寥寥几个观众。但他们并没有气馁,依然认真地进行着首播。渐渐地,观众被他们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人数逐渐增多。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询问农产品的价格、口感和购买方式。赵建国和林夏一一耐心解答,首播间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
然而,首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在介绍产品时有些紧张,语言表达不够流畅。而且,部分观众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质疑,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林夏迅速调整状态,冷静地向观众解释:“我们的农产品都是在智能温室大棚里种植的,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我们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大家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了解农产品的整个生长过程。请大家放心购买。”
在他们的努力下,首播间的订单逐渐多了起来。看着不断刷新的订单信息,赵建国和林夏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首播结束后,他们兴奋地数着订单,虽然数量不算多,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除了电商和首播,赵建国和林夏还积极寻找其他销售渠道。他们带着农产品样品,前往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商家进行洽谈合作。然而,这一过程也充满了艰辛。许多商家对他们的农产品并不了解,担心销量不好,不愿意合作。
面对一次次的拒绝,赵建国和林夏并没有放弃。他们耐心地向商家介绍向阳坡的农产品,邀请商家品尝。终于,一家大型超市的采购经理被他们的坚持所打动,决定先试销一部分农产品。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拓展市场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向阳坡的农产品逐渐在市场上打开了知名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他们的农产品,订单量不断增加。村里的智能温室大棚也在不断扩建,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
在农产品销售逐渐走上正轨的同时,赵建国和林夏并没有忘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他们深知,保护环境和生态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他们在智能温室大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他们还积极开展生态农业项目,如养殖蜜蜂、种植中药材等,实现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如今的向阳坡,己经不再是那个曾经靠天吃饭、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智能温室大棚里,西季都充满着生机和希望;宽敞的道路上,运输农产品的车辆来来往往;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赵建国和林夏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坚信,只要向阳坡的村民们团结一心,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