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朵朵捻做被

第6章 包袱

加入书架
书名:
白云朵朵捻做被
作者:
东篱菊畔
本章字数:
4464
更新时间:
2025-07-08

黎娘从怀里贴身取出那个油布小包。她背对着门口,用身体挡住光线和可能的视线,小心地打开。碎银依旧贴身藏着,她只取出了那串铜钱,小心地数了二十枚出来,重新包好油布,贴身放回。

“你守着这里,门掩好,谁来也别应声。”黎娘把二十枚铜钱揣进怀里,拿起一个空了的粗布袋,“我去弄点活命的东西。”

锦棉想说什么,黎娘的眼神制止了她。那眼神里有不容置疑的决断,也有深藏的疲惫。锦棉默默点头,看着黎娘瘦小的身影灵活地闪出竹棚,迅速消失在巷子深处迷宫的阴影里。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棚户区的喧嚣隔着竹篾墙清晰传来:孩子的哭闹、女人的咒骂、男人的咳嗽、锅碗瓢盆的磕碰,还有不知何处传来的、单调而压抑的织机“哐当”声。每一种声音都像锤子敲在锦棉紧绷的神经上。她蜷缩在冰冷的草铺上,抱着膝盖,努力消化着这巨大的落差——从现代的灵魂,到这个陌生朝代、这贫民窟角落里的挣扎求生。生活的落差、身体的转换、仓库的囚禁、冰冷的逃亡……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最终定格在黎娘那双沉稳、布满老茧的手上。是她,把自己从那黑暗的笼子里拉了出来,又带进了这另一个截然不同却同样艰难的牢笼。可这牢笼里,至少还有阿娘。

不知过了多久,门口传来极轻微的、有节奏的叩击声——三长两短。锦棉的心猛地一跳,扑到门边,从缝隙里看到黎娘熟悉的身影。她赶紧挪开抵门的半截木棍。

黎娘闪身进来,反手将门掩好。她怀里抱着东西,背上还背着一捆。她放下东西,解开背上那捆——竟是一小捆还算整齐的干燥柴禾!

“运气好,碰到个卖柴的老汉,快收摊了,便宜。”黎娘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喘息。她又打开怀里的粗布袋:里面是几个粗瓷碗,两个豁口的;一小袋糙得硌牙的粗米;一小捆用草绳扎着的、蔫巴巴的菜叶;最底下,竟然还有一小块粗糙的土黄色盐块和一小包碾碎了的、不知是什么的褐色粉末。

“这是……药?”锦棉看着那褐色粉末。

“艾草灰混了点灶膛土。”黎娘麻利地开始整理东西,“撒在墙角、草铺边,防蛇虫,多少有点用。”

她动作不停,像一只筑巢的母鸟,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个冰冷的避难所填上一点微弱的生机。她用碎砖头在门口角落里垒了个简易的小灶坑,架起一小部分柴禾。又从角落里找到一个不知谁遗弃的、半边凹瘪的破瓦罐,仔细用水囊里仅存的一点水涮了涮——那水还是她们在芦苇荡里灌的浑浊河水。

锦棉看着她有条不紊地忙碌:淘米,洗菜叶,扯了小把土墙根的野菊花,加满水囊里剩下的水,架到小灶上。黎婆用火石打火,动作熟练,火星溅在干燥的草绒上,很快引燃了细小的柴枝。橘红色的、微弱却温暖的火光跳跃起来,驱散了竹棚里一部分阴冷和黑暗,也映亮了黎娘沾着煤灰却异常专注的侧脸。待水烧出了苦茵茵的气味后,捞出渣把糙米和菜叶一起放进去,不一会食物的香气——一种极其寡淡、混合着糙米生涩和烂菜叶味道的香气,开始弥漫在狭小的空间里。这味道在锦棉鼻子里,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让人安心。她看着跳跃的火苗,看着黎娘被火光勾勒出的、坚韧而沉静的轮廓,心头那根紧绷了不知多久的弦,终于微微松动,一股混杂着疲惫、心酸和巨大依赖的暖流涌了上来。

“阿娘……”她声音有些哽咽。黎娘用一根细木棍小心地搅动着瓦罐里的粥,头也没抬:“哭没用,棉囡。眼泪收起来,力气省着活命。”她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稳定,“等粥好了,吃了,暖和点。阿娘还有事跟你商量。”

瓦罐里的粥开始咕嘟咕嘟冒起细小的气泡,水汽氤氲,模糊了黎娘的脸。锦棉用力眨了眨眼,把涌上的泪水逼回去。她看着那简陋的灶火,看着那冒着热气的破瓦罐,看着黎娘那双在火光下显得格外粗糙却无比灵巧的手。活下去,在这个冰冷的棚户区活下去,这就是阿娘正在教给她的第一课。而课程的核心,就是这灶膛里燃烧的柴火,和瓦罐里翻滚的、滚烫的希望。

粥终于熬好了,稀薄得几乎能照见人影,米粒硬得硌牙,菜叶也煮得发黄发烂。黎娘用那豁口的粗瓷碗盛了两碗,递给锦棉一碗。

“吃。”只有一个字,却重逾千斤。

锦棉捧着那碗滚烫的粥,灼热的温度透过粗粝的碗壁传到掌心,驱散着西肢百骸的寒气。她吹了吹气,小心地啜了一口。味道实在算不上好,只有盐的咸味和食物最原始的粗糙感,但那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熨帖了冰冷的肠胃,连带着冻僵的指尖都似乎有了点知觉。她顾不上烫,也顾不上难吃,小口小口地、近乎贪婪地吞咽着这救命的温热。

黎娘吃得很快,但动作依旧沉稳,仿佛在完成一项必须的任务。她很快吃完自己那一碗,放下碗,目光落在带来的那捆柴禾和剩下的糙米上,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计算着它们能支撑的天数。最后,她的视线缓缓移向那个一首静静躺在角落里的粗布包袱——那个伪装成槟榔笼的包袱。

她走过去,解开包袱,小心翼翼地取出几件衣物。在衣物最底层,包裹得异常仔细的,是一个用厚厚油布反复缠裹的长条形物件。她一层层解开油布,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

油布褪尽,露出的东西让锦棉呼吸一滞。

不是武器,也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

那是一个极其小巧、结构却异常精巧的物件。主体是几根打磨得光滑的深色硬木,中间嵌着一个小小的、圆形的竹制框架,框架上缠绕着几缕颜色暗淡却异常坚韧的线。旁边还散落着几个更小的木制零件:梭子、筘、分经的细棍……虽然尺寸比锦棉记忆中在博物馆或图片里见过的传统织机小得多,部件也简化了许多,但那份核心的构造和属于纺织器具的独特韵律感,却无比清晰。

这是一架便携的、可以拆卸组装的微型腰机!是黎娘赖以为生的手艺,也是她身份烙印的证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