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今年己经过去了一半,但销售事业部的业绩却并未如预期般迎来好转,反而呈现出持续低迷的态势。与此同时,仓储事业部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一片惨淡景象。
更糟糕的是,董事长旗下的其他产业也都纷纷陷入了困境,这无疑给整个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今的局面可谓是雪上加霜,原本赚钱的事业部利润越来越微薄,而那些花钱却不赚钱的事业部则由于各种原因一时半会儿难以脱手。
公司上下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员工们人人自危,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裁掉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控本方案应运而生。然而,与许多其他企业一样,这个方案一提到控制成本,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员。而被裁掉的往往是那些处于基层的员工们。
这一点让方茹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销售事业部。要知道,公司的销售业绩完全依赖于业务员们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去开拓经销商和终端销售商。可以说,这些基层业务人员是公司销售的中流砥柱。
然而,如今却要裁掉这些基层业务人员,这岂不是让领导们去跑业务?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俗话说得好,“坐惯了轿子的老爷岂还会走路”。领导们长期处于管理岗位,习惯了指挥他人,让他们亲自去一线跑业务,恐怕不仅难以胜任,还会显得格格不入。
且不说领导们是否还有能力在一线开展业务,单就他们拿着至少十几万的年薪去从事基层业务工作这一点来看,就实在有些大材小用、得不偿失了。用如此高昂的薪资去做这种相对简单的工作,无异于用大炮打苍蝇,完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无论是谁,都会觉得这笔年薪花得太冤枉了。
“要尽快处理完社会库存就必须要人来跑,来促销呀。”方茹说。
“嗯,齐总也是这样子认为的。”汪素点点头“没有人来促销,又要尽快拉动销售,这很矛盾。”
“那其他部门呢?怎么控本?”杨随问了个跟大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
汪素突然间愣住了,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她不禁开始反思起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汪素一首忙于进行人员盘点工作,她沉浸在那种能够掌控其他部门命运的权力感中,这种感觉让她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兴奋。然而,就在这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这种所谓的“生杀大权”并不是她一个人所拥有的。
“生产部要裁员的话,我估计应该会优先考虑那些入职时间较短的年轻员工吧?”方茹心里暗自思忖着,她对于公司的控本方案并不是特别了解,也不清楚这个方案对她的公开程度到底有多大。所以,她决定先试探性地问一下,看看能不能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方茹心里琢磨着,如果真的要裁员,那么裁掉入职时间短的员工显然是成本最小的选择。毕竟这些年轻员工经验相对不足,培训成本较高,而且他们的工资通常也比那些有经验的成熟型员工要低一些。相反,留下那些有经验的成熟型员工,则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利益,因为他们熟悉生产流程,工作效率更高,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汪素微微颔首。方茹的目光随之转向杨随,只见杨随的脸色有些阴沉,似乎对当前的状况并不满意。
实际上,杨随心中真正觊觎的是汪素所占据的那个位置。不仅如此,他对齐总一首心怀不满。原因很简单,销售业绩的不理想,必然会导致齐总在董事长那里失宠,而沐总则以善于揣摩上级意图而闻名,杨随坚信,只要得到沐总的支持,她必定能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