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理走后,林家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只是这份宁静之下,似乎总有那么点东西在悄悄涌动,搅得人心绪不宁。
原因简单,菜太少了。
随着口碑一天天传开,每天天不亮,村口就有人影晃动,
伸长了脖子往林家小院这边瞅。
起初还只是附近村镇的,
后来,小轿车也开始一辆接一辆地往这穷乡僻壤里钻。
结果大多是踮着脚尖来,垂头丧气地走。
林晚的菜,品质确实没得说,水灵灵,鲜嫩嫩,吃一口就忘不掉。
但是目前还是面积有限,成熟的蔬菜总是被一抢而空。
“晚晚,今天又有好几拨人没买到菜,走的时候那个样子,唉。”
林母一边择着刚摘下的青菜,一边忍不住念叨。
她手脚麻利,可眉宇间的愁色却像这择不完的菜叶子,一层又一层,
“都说咱们的菜好,可就是太少了,想吃都吃不着。
刚才还有个老太太,说是专门给小孙子买的,那孩子挑食,就爱吃咱们家这口。
结果……白跑一趟,老太太走的时候,眼圈都红了。”
林母摇摇头,重重叹了口气。
林晚正在院中查看一畦新育的番茄苗,
这些小苗在她灵气的滋养下,叶片绿得发亮,精神头十足。
她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扫过满院的青翠,心里却不像眼前这般轻松。
确实,想吃她菜的人,远远超出了她现在能供应的数量。
王经理那个提议虽然被她干脆地回绝了,
但“扩大”这个念头,却像一粒被雨水浸透的种子,
在她心里悄悄发了芽,并且越长越高。
王经理那套急功近利的做法,她从根子上就看不上,
可自家菜地这点出息,也着实让她有些犯愁。
她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但也不想看着那些真正喜欢她家菜的人一次次失望。
目前村里跟着她试种的两三户,都是她亲自挑选,
种子也是空间出品,种出来的菜品相味道自然不差。
每天的菜一摆出去,僧多粥少,眨眼就没。
那些天不亮就来,最后却只能两手空空回去的城里人,
那失望的眼神,总让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特别是母亲又提起那个专门给孙子买菜的老太太,
林晚放下手中的喷壶,轻轻揉了揉眉心。
是啊,不能总让人家白跑,更不能让真正喜欢她家菜的人,总是失望。
她记得那老太太,头发花白,说话细声细气的,上次买到菜时,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她走到屋檐下,林母正摇着蒲扇纳凉,眉头依旧锁着。
她走到屋檐下,林母正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蒲扇,眉头依旧紧锁,
时不时朝院门口瞥一眼,又轻轻叹气。
这几日,母亲的叹息声比往常多了不少。
“妈,我在想个事儿。”林晚搬了个小竹凳,挨着母亲坐下,声音不高,
却带着几分琢磨后的清晰。
林母停下扇子,侧过头瞅着她:
“啥事啊?看你这两天自个儿琢磨得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
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是不是……又有人来找你说合作的事了?
晚晚,那些人花言巧语的,可别轻易信了他们。”
王经理那副精明相,显然还在林母心里留着影子。
“不是合作。”
林晚迎着母亲探究的目光,缓缓摇头,话说得不快,
却透着一股深思熟虑后的笃定,
“您说,我去找趟村长叔,让他帮忙在村里问问,看有没有人家愿意跟着我一起种菜?”
林母微微一怔,捏着蒲扇的手停在半空,显然没料到女儿会说出这么个主意。
她眨了眨眼,似乎在消化林晚的话:“找村长?让村里人……跟着你种菜?”
林晚点了点头,继续道:“嗯,种子我来出,都是顶好的。
怎么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
需要注意些什么,我都一家家教,手把手地教。
等菜收了,我按个好价钱统一收上来。
这样一来,乡亲们能多份实实在在的进项,咱们家的菜也能多起来,
那些特意大老远跑来的人,也不至于总扑个空,您说呢?”
她看着母亲,语气诚恳,“最重要的是,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候收,
还是咱们自己说了算,菜的品质也能牢牢抓在咱们自己手里。”
林母听着,眼睛先是慢慢睁大,嘴巴也微微张开,
手里的蒲扇“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她却浑然不觉。
几秒钟后,她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愁色瞬间被巨大的惊喜冲得一干二净:
“哎哟!这个法子好啊!太好了!简首太好了!”
她激动得声音都高了八度,一把抓住林晚的手臂,
“你这丫头,脑子就是灵光!妈怎么就没想到呢!”
她霍地站起身,蒲扇也不捡了,在原地来回踱了两圈,
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可行,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你村长叔在村里说话有分量,为人也公道,他要是肯出面吆喝一声,那准成!
保管一呼百应!咱们村里,别的不多,就是闲着的土地和能干活的人手不少呢!
到时候家家户户都多种点,你再一收,那菜不就哗啦啦地多了嘛!”
林母越说越兴奋,脸颊都有些泛红,她比划着:
“这样好啊,那个专门给小孙子买菜的老太太,
往后就能让她孙子顿顿吃上新鲜菜了!还有那些城里人,
也不用天不亮就来排队,最后还空着手,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晚晚,妈就说你是个有大主意的!”
她看着女儿,眼里全是赞赏和欣慰,先前那些因菜少而起的担忧和焦躁,此刻己烟消云散。
林晚看着母亲眉开眼笑、几乎手舞足蹈的样子,
心里那点因产量不足而积压的郁闷也随之消散了大半。
母亲的支持,无疑又给她添了几分底气。
这事儿,宜早不宜迟,确实得尽快跟村长合计合计。
她隐约觉得,这或许是眼下最稳妥、也是最好的出路,
既能实实在在帮到村里人,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也能缓解自家菜供不应求的窘境,
最关键的是,菜的源头和品质还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受旁人掣肘。
想到这里,她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能掌控一切,
按照自己的心意和节奏做事,这种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