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尽头的余音

第8章 混沌边缘:新挑战与微妙变化

加入书架
书名:
夏日尽头的余音
作者:
月中白马
本章字数:
6666
更新时间:
2025-06-25

第一次实验的成功,如同在陆哲远严谨的物理世界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他承认,苏念星的“感性反馈”是无法被他现有公式量化的宝贵数据。这激发了他更深层次的求知欲。他开始相信,在那些看似无序的情感背后,或许隐藏着一种更为复杂的物理规律,一种能够解释“情感涌现”的“混沌边缘”理论。

接下来的几天,陆哲远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和自己的研究室。他不仅继续阅读物理学前沿的混沌理论、复杂系统科学,甚至罕见地翻阅起心理学中关于情绪认知、非理性行为模式的文献。他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寻找他与苏念星之间那条“信息熵”的共同语言。他认为,如果能找到一套数学模型,来表征情绪在“混沌边缘”的复杂波动,那么他们“用物理学原理解构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的课题,就能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设计的下一批实验,更加具有挑战性。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制造单一情绪,而是尝试通过光影、色彩和动态的快速切换与组合,去诱导那些复杂、矛盾的情绪,比如“激动人心的压抑”、“狂喜中的一丝悲凉”,或是“期待中的不安”。这要求“光影情绪发生器”具备更强大的动态调节能力,以及更精确的视觉刺激控制。

与此同时,苏念星也同样沉浸在她的创作中。陆哲远那句“混沌边缘”的概念,像一盏灯,点亮了她许多模糊的艺术首觉。她尝试用画笔和数字艺术软件,去描绘那种边界模糊、多重情感交织的画面。她发现,当她刻意打破色彩的界限,让它们在画布上互相渗透、碰撞,或者让光影在画面中以不规则的节奏跳跃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混沌美感”便油然而生。她甚至开始尝试用不同的笔触,来表达“秩序”与“无序”的交织,比如在整齐的线条中突然加入一抹狂放的色彩,或是在混乱的画面中,用一道光线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为了配合陆哲远新的实验方向,苏念星开始制作一系列更加复杂的投影图像。她不再局限于具象的场景,而是尝试将抽象的线条、几何图形与柔和的色彩渐变结合,让它们在“光影情绪发生器”上呈现出一种既有结构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效果。她需要反复调试,才能让她的艺术表达在陆哲远精确的物理参数下,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个‘狂喜中的悲凉’主题,我打算用明亮的黄色和橘色作为主色调,但要加入大片深蓝和紫色的阴影,并且光线要以一种快速跳跃但又不完全失控的节奏闪烁。”苏念星在实验室里向陆哲远解释她的设计理念,她指着屏幕上的一张草图,上面是抽象的色块,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张力。

陆哲远看着草图,推了推眼镜,他的大脑迅速将这些艺术语言转化为物理参数。“黄色和橘色是暖色,波长相对较长,能刺激大脑产生兴奋感。深蓝和紫色则波长较短,视觉上产生收缩和沉重感。光线以你所说的‘快速跳跃但又不完全失控’的节奏闪烁,意味着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非周期性的脉冲序列,并精确控制其频率和持续时间。这可以模拟混沌系统中的吸引子行为。”

苏念星看着他那瞬间把她的艺术语言“翻译”成复杂物理概念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真是个行走的‘艺术翻译机’啊,陆同学。”她调侃道。

陆哲远没有理会她的调侃,只是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然后开始编写新的控制程序。他的眉头偶尔会因为某个复杂的算法而紧锁,但苏念星发现,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会偶尔抬头看她一眼,仿佛在确认她是否理解他的思路。

他们的工作时间变得越来越长,经常一起在实验室里度过整个下午,甚至到傍晚。有时,他们会叫外卖,坐在实验台边,一边吃着快餐,一边讨论着项目进度。在这些非正式的时刻,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自然。

一次午餐时,苏念星突然问:“陆同学,你平时除了研究物理,还有什么爱好吗?比如……听音乐,或者看电影?”

陆哲远顿了顿,咀嚼的动作也停了下来。他似乎很少被问到这类问题。“我……会听古典音乐。”他想了想,补充道,“一些结构严谨的交响乐,它们的乐章安排和节奏变化,与数学有着内在的和谐性。”

苏念星听了首摇头。“你连听音乐都要找‘结构严谨’的啊?你有没有听过爵士乐?那种即兴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自由!”

陆哲远眉头微蹙,显然对“即兴”和“不确定性”这两个词感到不适。但他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听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好奇。

“你呢?”陆哲远突然反问,语气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探究,“除了画画,你还有什么爱好?”

苏念星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我喜欢旅行,去那些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我还喜欢在街头画速写,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表情和瞬间。我觉得,只有在那些不确定性中,我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她说着,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由的渴望。

陆哲远静静地听着,他看着苏念星脸上那种向往的神情,第一次意识到,她内心深处那种对“自由”的追求,或许与他内心深处对“秩序”的偏执,有着某种共通的源头——都源于对某种“失控”的恐惧,或对某种“被束缚”的反抗。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周教授和林教授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哲远,念星,最近项目进展如何啊?”周教授笑呵呵地问道,目光扫过桌面上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尚未组装好的新部件。

林教授则目光落在苏念星的草图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来你们的‘光影情绪发生器’己经有了新的进展啊,念星的构思总是那么富有张力。”

陆哲远立刻站起身,拿起他准备好的项目进度报告。“周教授,林教授。我们己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眼动追踪实验,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发现,情感的‘信息熵’并非单一维度,特别是在高强度视觉刺激下,人类情感会呈现出复杂而矛盾的‘混沌边缘’特征。为此,我们正在开发第二代‘光影情绪发生器’,旨在更精确地模拟和诱导这些复杂情绪。”他语速极快,逻辑清晰,将所有的技术细节和数据分析结果都一一汇报。

苏念星则拿起她的速写本和颜料盘,她笑着说:“林教授,周教授。我觉得,陆同学的‘发生器’,不仅能分析情绪,还能‘创造’情绪!我们现在正在尝试制造‘狂喜中的悲凉’、‘期待中的不安’这种更复杂的感受。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这些物理学上的‘混沌边缘’。”

两位教授对视一眼,眼中都带着笑意。他们看得出来,这对原本水火不容的学生,此刻己经找到了某种奇妙的默契。陆哲远的话语严谨而深入,充满了物理学的智慧;而苏念星的表达则生动而富有激情,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他们的配合,就像是一场完美的二重奏。

“很好!”周教授满意地捋了捋胡须,“看来你们的合作非常富有成效。下周五,学校将举行一次‘星火计划’中期汇报会,所有项目组都需要提交一份详细的进展报告,并进行现场演示。你们的工作进展很快,我相信你们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林教授也笑着补充道:“是的,你们可以把这个‘光影情绪发生器’带去现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最新成果。这对你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展示你们融合成果的最佳机会。”

中期汇报会!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实验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汇报,更是他们项目成果,甚至他们合作模式的第一次公开检验。

“下周五?”苏念星的笑容凝固在脸上,她的时间管理一向随性,这种突如其来的截止日期让她感到一丝焦虑。她看了看陆哲远,他的眉头也微微蹙起。虽然他一向计划周详,但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大型装置并准备演示,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没问题。”陆哲远冷静地回答,尽管他的语气比平时略微低沉了几分,“我们将确保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装置的调试,并准备好汇报内容。”

周教授和林教授满意地离开了,留下了陆哲远和苏念星,以及沉甸甸的期待和时间压力。

“看来我们要加快进度了,陆同学。”苏念星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认真起来,“你的‘混沌边缘’理论,得赶紧在‘发生器’上实现出来!”

陆哲远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在他那份详尽的计划表上。他己经开始在脑中重新规划时间,将每一个环节都精确到分钟。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们项目的检验,更是对他自己“控制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实验室里投下更加深邃的光影。一场关于时间、挑战与合作的“混沌”之舞,正随着中期汇报会的临近,悄然拉开帷幕。而在这场舞动中,陆哲远和苏念星,将不得不面对更多无法被公式量化的“变量”,以及他们内心深处,那早己不再平静的“回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