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倾盆大雨,仿佛冲刷掉的不仅是林夏青春里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也洗去了青屿一中笼罩在她身上的阴霾。高考如期而至,林夏以超常发挥的成绩,考入了邻省一所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小镇姑娘第一次独自远行,带着一个简单行李箱,和一颗被雨水泡得发胀、又被现实强行拧干的心。
新的城市,新的校园,陌生而充满生机。林夏努力让自己融入其中。她把头发剪短了些,让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利落了些。也不再刻意低头走路,虽然眼神深处还残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和疏离。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中文专业,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寻找着精神的栖息地和疗愈的力量。时间,像最温和的药剂,一点点抚平着那些尖锐的伤痛,留下的是沉淀后的平静和对未来的务实规划——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书桌的角落,静静地躺着一小叠色彩斑斓的明信片。那是她与过去那段晦暗青春唯一的、也是持续的、温暖的联系。
第一张明信片是在她入学报道后不久收到的。邮戳来自一个遥远的、她从未听说过的南方小城。正面是那座小城标志性的古桥,笼罩在氤氲的晨雾中,石缝里顽强生长着青苔。背面是熟悉的、刚劲有力的笔迹,只有寥寥数语:
林夏:
新的开始,平安顺遂。
沈星遥
没有多余的话,没有煽情,甚至没有一个感叹号。像他的人一样,沉静,克制。却在她初入陌生环境、茫然无措时,带来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沉甸甸的暖意。她看着那熟悉的字迹,恍惚间仿佛又看到那个在暴雨中固执地为她撑伞、半边身子湿透却沉默如山的少年。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一张新的明信片就会安静地躺在她的信箱里。它们来自天南地北:有北方辽阔的草原,骏马奔腾;有海边金色的沙滩,浪花拍岸;有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烟雨朦胧;也有西部苍茫的戈壁,落日熔金……每一张风景都带着当地独特的气息,像一扇扇小小的窗口,向她展示着这个世界的辽阔和多样。
背面的字迹依旧简洁:
林夏:
这里风很大,但天空很蓝。
沈星遥
林夏:
海很安静,像你的眼睛。
沈星遥(这张让她盯着看了许久,指尖拂过“眼睛”二字,心湖微澜)
林夏:
秋叶很美,注意添衣。
沈星遥
没有地址,没有回邮的需求。他只是平静地、持续地,将自己走过的风景,用这种方式分享给她。像一条无声的溪流,缓缓流淌过她平静下来的生活,提醒着她,在某个远方,有一个人始终记得她,以一种沉默而恒定的方式。
林夏没有回信。她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感谢?显得生分。诉说近况?似乎又没熟稔到那个地步。更重要的是,沈星遥的存在,对她而言,始终带着一种复杂难言的情感。他是她至暗时刻的救赎者,是暴雨中沉默的守护者,是那段不堪回首往事里唯一的光亮。这份感激和依赖,沉甸甸的,让她在面对他时,总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局促和……逃避。她珍视这些明信片,将它们按时间顺序小心收好,偶尔翻看,心头会涌起一股淡淡的暖流和涩意。她猜想他可能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学的是金融或计算机这类热门专业?毕竟他成绩一首很好。他应该过得不错吧?看这些风景就知道了。这份遥远的、不求回应的关怀,成了她大学岁月里一份独特的、带着距离感的慰藉。
师大的图书馆历史悠久,藏书丰富,是备考学子的圣地。每到考试周,尤其是考研季,位置一座难求。林夏立志考研,目标是一所顶尖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备考压力巨大。她习惯泡在图书馆顶楼一个靠窗的安静角落,那里光线好,视野开阔,能缓解长时间伏案的疲惫。
林夏不知道的是,每一次她凝神看书时,或是因为解出一道难题而嘴角微微上扬时,在图书馆巨大的落地窗斜对面,那排高耸的银杏树投下的斑驳光影里,总有一个沉默的身影,静静地伫立着。
沈星遥考入了与林夏同城的一所顶尖财经大学,主修金融。两所学校隔着半个城市,坐地铁需要近一个小时。他从未告诉过她自己来了这里。他像一道无声的影子,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距离,却又不肯真正远离。
他知道她常去的图书馆楼层和偏好的座位区域。他知道她备考压力大,知道她常常在图书馆待到闭馆。
他会在自己没课或者计算好她到达图书馆的时间,提前从自己学校坐地铁赶过来。他熟悉图书馆的布局,总能避开人流,精准地找到那个靠窗的角落。
他从不靠近,只是远远地、贪婪地注视着她。
他看着她抱着厚厚的书本匆匆走来,他看着她专注复习时微微蹙起的眉头,看着她因为解出难题而舒展的眉心,看着她偶尔疲惫地揉着太阳穴,也看着她望着窗外发呆时,眼中一闪而过的、连她自己可能都未曾察觉的迷茫。
每一次注视,都像在填补这漫长分离时光里的空白。她的头发长了些,柔顺地别在耳后,比高中时多了几分沉静的书卷气。她的侧脸在图书馆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更加柔和,褪去了曾经的怯懦,多了几分坚韧。她依旧安静,却不再是那种带着惶恐的瑟缩,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专注的力量。
沈星遥的心,在每一次注视中,既感到充盈,又带着难以言喻的酸涩。他离她这么近,却又那么远。他像一个隔着橱窗欣赏珍宝的人,只能默默守护,却无法触碰。
他看着她书桌上那叠他寄出的明信片,被她小心地收纳在角落。他不知道她是否经常翻看,但知道它们在那里,就足够了。而她,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为她寄来远方风景的人,也一首默默地为她递送着近在咫尺的温暖。
西年光阴,在书页的翻动间,在咖啡的香气里,在明信片的累积中,悄然流逝。林夏书桌角落的明信片越堆越厚,像一本无声的旅行日记。
他们各自在名为“远方”的轨道上努力奔跑着。林夏沉浸在文学的世界和备考的征途里,逐渐褪去了小镇姑娘的青涩,眉宇间沉淀下自信与从容。沈星遥在金融的海洋里搏击风浪,变得更加沉稳内敛,眼神深邃。空间的距离并未改变他守护的姿态,只是将那份炽热的情感,深埋于心底,化作更加持久而无声的行动——一张张穿越山河的明信片,。
成长,在各自的远方悄然发生。而有些羁绊,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看似沉寂,却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汲取着岁月的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契机。银杏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那个站在树影下、图书馆书架后的沉默身影,始终如一,像一座指向她的灯塔,在各自远航的岁月里,固执地亮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