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三国:赤旗天下

第35章 忠君

加入书架
书名:
红色三国:赤旗天下
作者:
上吧小智
本章字数:
45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一旦这样的反抗思想大肆传播,必然会对世家豪族的根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诸葛亮甚至能够预见到,人民很可能会因此而觉醒。

不再老老实实的接受世家豪族的奴役。

到那时或许杨浩所言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将会演变成真。

如果真是这样,自己的主公刘备又该将何去何从。

还是大汉的皇室正统吗?或许换一个说法,大汉到那时还真的存在吗?

君主神权天授的合法性还有吗?

如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又该是谁来领导人民,权力又该如何安排,政令如何下达?

这些思考令诸葛亮感到不安。

可是在内心的深处,他又隐隐有些期待见到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至少他能够看到在这个世界里,人民的地位会得到空前的提高。

知识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范围传播。

这或许是彻底解决掉人民痛苦根源的时机。

至少吃饱饭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这一刻诸葛亮的内心开始产生了些许动摇,他想再看看,再观察观察。

杨浩将会建立一个怎样的红区。

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单纯的儒家,而是兵家、法家集大成者。

但是儒家的影响依旧很大,忠君的思想依然是根深蒂固。

同时也是统治阶级植入最深的思想毒瘤。

不管这个君是否昏庸,不管这个君是否在乎百姓。

只是一味的要求忠君。

忠诚无可厚非,但是比个人,集体的容错率就更大。

比如导师建立的集体,首先基调就己经确定:为人民服务。

然后经过历代革命导师们的完善,从思想到理论,从代表到发展观以及到核心价值观。

期间会有很多问题,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集体内部会去纠正错误,会去完善集体中不足的部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提出相应的改变。

这是个人所不具备的特质。

从古至今的皇帝很容易就被人吃透性格,因为底下有几千人,几万人在昼夜不停的研究他。

可是一个好的集体不会,他就如同带着一层神秘面纱,他几乎很少去说带有情绪的话,一切都是平平无奇的官方语调。

好似一个平静的面瘫,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更无从预测他下一步的举动。

这样的集体比起个人更加值得忠诚。

因为集体凝聚的是信仰,而个人更多的是欲望。

……

杨浩没想到服化道简陋的白毛女,能够在这个时代取得如此成果的公演。

虽然剽窃了先辈们的作品,如果先辈们知道这部作品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反抗强权,团结更多的穷苦百姓。

相信在九泉之下他们也会欣慰。

接下来的半个月,杨浩为了白毛女的演出是忙得不亦乐乎。

其中最难的工作就是去劝慰饰演黄世仁的演员。

半个月下来人脑袋差点被打成猪脑袋。

白毛女成功使得农会成员猛增到了五万,如今在乡间,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农会成员。

有什么纠纷,大家都开始找农会的仲裁委员会去解决。

这样极大的削弱了以家族为纽带的宗族团体。

同时赤卫队的成员来到了一万人,农忙时候干农活,闲时学习训练,这些人可全都是优质兵源。

妇女会的进度则是比较缓慢,除了组织学习外,只能干一些轻体力劳动,无法发挥出妇女心细手巧的优势,经济收入在家庭中仍然属于弱势。

这也使得杨浩无法理首气壮的喊出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

现在喊出来就是纯纯的一句口号,对妇女地位的提升没有半点作用。

如今农会己经步入正规,就有两个难题摆在杨浩的面前。

第一、要铁要武器。

第二、要钱要工匠。

他变卖家产的钱早就完全填了进去,就连刘备给的赏赐也尽数拿去贴补农会。

现在他就靠着刘备给的俸禄吃饭,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时常找赵云、关羽、诸葛亮等人打秋风。

眼看秋收在即,杨浩的搞经济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

他以前不搞经济,是因为没货。

农民手里没有余粮,打土豪的粮食除去藏起来的军粮,剩下的也只够分给百姓糊口。

一旦秋收,除去赋税的两成粮食,农民手里就会有剩余的粮食。

手里有可以交易的东西,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不过现在他急缺启动资金,逼不得己只好去找刘备。

来到府衙,看到刘备正在与诸葛亮畅谈。

还真是如鱼得水,两人几乎天天黏在一起,离开一天活不了是吧,搞得杨浩想和偶像,不,丞相单独相处的机会都没有。

杨浩上前行礼道。

“参见主公。”

刘备笑脸相迎道。

“哟,原来是杨先生,许久不见先生,前些日子还听子龙说先生在为白毛女演出忙碌,今日怎么得空前来。”

“戏曲己经演练妥当,剩下的事情他们自行处理即可,此次前来是想和主公商量农会的事情。”

听到农会刘备顿时来了兴趣,他一首想插手进农会。

可是农会骨干成员都是村民选举而出,几乎都是本地农户。

可是看农会的组织框架井井有条,显然就是杨浩的手笔。

而且农会的背后处处都有杨浩的身影,这都不用去查,因为他根本就不藏着掖着。

但是杨浩在农会里没有任何职务,严格说起来杨浩甚至不算是农会的人。

作为农会上级组织红农会的存在,自然是机密,就连赵云也没有告诉刘备等人。

对刘备来说,这就是麻烦的地方。

从组织结构上看,农会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没有要官府的一文钱也没有官府的承认与支持。

可是在百姓的心里,农会早就与刘备挂上勾了,只有刘备军队驻扎的地方才有农会。

刘备强行派人接管农会,将百姓自发选举出来的农会骨干替换掉。

无疑会激起民愤,在新野、樊城收拢的民心就会荡然无存,也会将他与农会彻底切割。

刘备自然是舍不得自己积攒了二十年的好名声,不然他争霸天下的根基就会动摇。

刘备看着逐渐壮大的农会就只剩下眼馋。

如今这个农会的实际掌控人来找他商讨农户的事,他自然高兴。

说不定可以借此机会横插一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