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明晃晃的日头刚爬上长安城,太极殿前便己经人山人海。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殿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苏砚作为县男,虽然有资格参加,但也只能排在勋贵一列的最后面,着实有些让人尴尬。
“圣人升殿——”随着内侍一声又尖又长的语调,整个广场顿时安静下来。
只见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垂着珠帘的皇冠,缓步来到龙椅前缓缓坐下。他面带威严,眼神扫过广场上的众人,嘴角似乎噙着一丝微笑。那股君临天下的气势,让人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声响连绵数里,远在皇宫外的百姓都能够听到文武百官对这位千古一帝的衷心臣服。
紧接着,就是各国使者献礼的环节了。穿着花花绿绿、奇装异服的外邦人排着队上前,纷纷拿出各自国家珍贵的礼物,有波斯人进献的华丽地毯;吐蕃进献的高大骏马;还有从更远而来的使者,献上象牙、犀角、香料等奇奇怪怪的东西。
李世民微笑着收下了诸多番邦进献的奇珍异宝,同时给退了回赠。这是他应得的,他要向大唐的百姓证明,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朝会进行时,不时有官员禀报自己负责区域的情况,例如,今年粮食收成如何,哪里修建了水利等等。李世民听得很认真,对表现好的进行了嘉奖;表现一般的勉励来年继续努力。最后,他勉励群臣:“贞观之治,来之不易,望诸位爱卿,同心同德,以民为本,保我大唐,万世不衰!”
“谨遵圣谕!”
傍晚,苏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苏府,刚进府门,王管家便来到了苏砚身边,好奇的问道:“少爷,您不是应该在宫里参加晚宴吗?”
苏砚虚弱无力的回道:“别提了,站了一天可累死我了,所以就偷跑回来了,我先回房间睡一觉,谁也别来烦我。”
说着便让柱子扶着自己回到了房间,一个大字躺在了床上,痛苦的呻吟道:“再也不参加什么大朝会了,真不是人待的。”
几日后,柱子急忙的找到苏砚,手里拿着一封信。
“少爷,孔小姐给你的信。”
苏砚接过信打开,文字娟秀,“上元节将至,可否请苏公子一见?”
苏砚心里一喜,看来这丫头是想自己了啊,随后便提笔写道:“荣幸之至,愿共赏灯会。”随后又在背面写上两个小字,“想你。”
随后便把信封递给柱子,交代道:“一定要亲手交给小杏,免得被孔大人发现。”
柱子闻言一脸正色,郑重地说道:“放心吧,少爷。”
孔府,柱子在送出几把铜钱后,顺利的见到了小杏,两人先是磨蹭了一会,抒发一下内心的情感,随后柱子便把苏砚的回信交给了小杏。
小杏兴冲冲的跑到内院,打开房门,开心道:“小姐,苏公子回信了。”
孔璃一喜,连忙说道:“快拿给我看看。”
当看到苏砚答应上元节一同赏灯后,孔璃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小姐,背面好像还好有两个字。”
孔璃闻言立马把信反过来,当看到上面“想你”二字时,绽放了更加灿烂的笑容,“想我都不来看我。”
************************************************************************************
贞观十年,上元节。
在李世民宣布取消三日宵禁后,朱雀大街彻底成了人们的海洋,人挤人,人挨人,万盏灯火把整条街道照的灯火通明。巨大的灯轮、灯树矗立在道路两旁,披挂着数不清的彩灯,美轮美奂。
空气里弥漫着烤胡饼的焦香、新蒸米糕的甜糯气。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姑娘们身上的香气以及人挤人产生的热气,混合成一股令人陶醉的、独属于盛大节日独特味道。
街道两边的摊位小贩卖力的叫喊着自己的商品,杂耍艺人更是豁出命的表演,喷火的汉子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一道火龙便‘呼啦’窜出好远,引得路人惊呼不己。
就在这片喧嚣的几乎要沸腾起来的灯海人潮里,苏砚和孔璃就像水中的小鱼,奋力的在人群里穿梭前进。
灯会的热闹让孔璃双眼放光,好奇的左顾右盼,巨大的灯轮,精巧的花灯,让她目不暇接。偶尔看到极为有趣的灯,还会下意识的偏头看向苏砚,眼眸弯弯,盛满了欢喜。
苏砚的目光则是更多的放到了孔璃身上,生怕一不小心两人会被这汹涌的人群冲散。看她因一只会旋转的花灯而惊喜的拍着小手;看她踮起脚尖努力想去看清灯谜的微微蹙眉;苏砚嘴角的笑意一首在扩散,在他眼里,孔璃比这满街的灯火更加璀璨。
“走,猜灯谜去。”孔璃兴致盎然,一把抓住苏砚的手腕,拉着他就往一处被围的水泄不通的灯谜摊位里挤。苏砚无奈的笑了笑,快走两步,在孔璃身前用手分开人群,免得有人挤到孔璃。
好几次杀出重围,苏砚和孔璃终于来到了摊位前面。竹子做成的架子上面摆放着各种形状的花灯,每盏灯下面垂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谜题。
孔璃踮着脚,目光落在了一盏琉璃走马灯上面。摊主是个精瘦的汉子,看到孔璃一首盯着花灯不放,便开口道:“这位小姐,猜中谜题,这盏琉璃走马灯分文不取,白送。”
那盏琉璃走马灯,通体用彩色的琉璃拼接而成,烛光一照,折射出七彩光芒,美轮美奂。
孔璃扯了扯苏砚的衣袖,小心道:“苏公子,我喜欢这个,你帮我赢下来可好?”
苏砚望着孔璃期待的目光,轻笑道:“一定是你的。”心里打定主意,猜不出来就拿银子砸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