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第35章 黄家的百年老宅

加入书架
书名:
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作者:
翡冷翠的霓虹
本章字数:
7278
更新时间:
2025-07-01

腊月二十八去常州的火车票己经攥在手里,边角被庄超英的指温焐得有些发软。

院门口的老槐树下,林栋哲正扒着庄图南的胳膊,小脸上挂着两道亮晶晶的泪痕,鼻尖红得像颗熟透的樱桃。

“图南哥,”他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打颤,“你跟庄筱婷这是……这是又要抛弃我了吗?”

庄图南被他哭得手足无措,从兜里掏出块水果糖塞过去:“不是抛弃,是去外公家过年,过几天就回来。”

“几天是几天?”

林栋哲捏着糖纸不撒手,眼泪啪嗒掉在庄图南的袖口上,“去年你们说去五天,结果住了十天才回来!我跟我妈说想你们,我妈还笑我没出息……”

庄超英站在门阶上看着这光景,忍不住失笑。

这林家小子跟筱婷一般大,却总爱跟在图南屁股后面,活像只甩不掉的小尾巴。

他摸着下巴琢磨——这孩子眉眼周正,性子也实诚,林武峰两口子又明事理,将来若是真能如剧里一般跟筱婷凑一对,倒也是桩美事。

念头刚冒出来,又被他自己按了下去。

娃娃亲这东西,说起来好听,真定了反而容易让孩子们生分。

再说黄玲最不喜欢这些老规矩,怕是要念叨他老脑筋;林武峰是文化人,讲究自由恋爱,估计也不赞成。

倒是宋莹那边……庄超英想起隔壁宋莹总爱往自家跑,抱着筱婷就不肯撒手,常说“筱婷跟我投缘,不如给我当闺女”,若是真提这茬,她保准举双手赞成。

正想着,里屋的门帘“哗啦”一声被掀开,黄玲抱着个蓝布包袱出来,里头裹着给亲家带的毛线和几块新布料。

“发什么呆呢?”

她瞪了庄超英一眼,“孩子们待在院子里,也不嫌外面冷?”

林栋哲听见声音,立刻抹了把脸,梗着脖子喊:“黄玲姨好!”

那模样,倒像是怕被笑话哭鼻子。

黄玲把包袱往桌上一放,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阿姨到时给你带常州的点心,回来让图南分你一半,行不行?”

“真的?”

林栋哲眼睛一亮,瞬间忘了哭,想起庄筱婷提过的奶油蛋糕:“那……那我能跟你们一起去吗?我保证不捣乱!”

这话逗得庄超英夫妇都笑了。

庄超英弯腰拍了拍他的背:“等你明年放了暑假,我再带和图南、筱婷去常州玩。现在啊,你还是先在家帮你妈贴春联,等着图南他们给你带好吃的。”

林栋哲这才蔫蔫地点头,拉着庄图南的衣角又说了好一会儿悄悄话,首到他妈在隔壁喊他回家吃饭,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看着那小身影消失在巷口,黄玲忽然撞了撞庄超英的胳膊:“你刚才那眼神,咋跟看女婿似的?”

庄超英干咳两声:“胡说啥呢?我是看这孩子懂事。”

黄玲斜睨他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长大再说。现在啊,先琢磨着咋赶明儿的火车才是正经。”

庄超英笑着应了,心里却暗忖:缘分这东西,谁说得准呢?

按照剧情,后来这林家小子可不就成了自家的半个儿子。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庄超英就背着大包袱出了门,黄玲牵着俩孩子跟在后头。

月台上满是拎着行李的人,呼哧呼哧喘着白气,火车“呜——”地长鸣一声,蒸汽裹着煤烟味儿扑了满脸。

“抓紧我的手。”

黄玲把庄筱婷抱起来,另一只手死死攥着庄图南。

车厢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行李架早就堆满了,庄超英好不容易在过道里找了块地方,把包袱往地上一垫,让俩孩子坐着。

“爸,这车咋晃得这么厉害?”庄筱婷揪着爸爸的衣角,眼睛瞪得溜圆。

窗外的树影飞快往后退,车轮碾过铁轨,“哐当哐当”震得人耳朵发麻。

“忍忍,到常州得大半天呢。”

庄超英从包袱里掏出个搪瓷缸,给孩子们倒了点热水。

旁边座位上的大婶正啃着干硬的馒头,看见俩孩子,笑着递过来块红薯干:“给娃垫垫饥,这火车上的饭贵得很。”

黄玲谢过人家,把红薯干分给孩子们。

庄图南嚼着,忽然捅了捅妹妹:“你看,那片水好大!”

窗外闪过一片白茫茫的河,阳光照在上面晃得人睁不开眼。

庄筱婷扒着窗户看呆了,早忘了晕车的难受。

一路颠颠簸簸,首到日头偏西,火车才慢悠悠进了站。

庄超英背着包袱,黄玲抱着睡迷糊的筱婷,庄图南跟在旁边,脚刚沾地就喊:“爸,我腿麻!”

“走两步就好了。”

庄超英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

出站口挤满了接人的,黄玲一眼就看见举着“接庄超英”纸牌的姐夫安涛,赶紧挥手:“姐夫!在这儿呢!”

安涛大步跑过来,接过包袱就往肩上扛:“可算到了!爸妈在家炖着肉呢,就等你们了!”

庄图南一听有肉,顿时来了精神,拉着爸爸的手快步跟上,庄筱婷在黄玲怀里揉了揉眼睛,含混地喊了声“大姨父”,嘴角还挂着笑。

安涛推着辆新二八大杠自行车在前头走,安逸伟骑着辆半旧的二八大杠跟在后头,车后座都绑好了垫着棉絮的木板。

“超英,你带着图南坐我的车,”安涛拍了拍车座,“阿玲,你跟筱婷坐逸伟车的,他稳当。”

庄超英把庄图南抱上车后座,自己跨上去蹬了两圈:“还是你们常州路平,比咱们那儿好骑多了。”

“那是,”安逸伟笑着接过黄玲怀里的庄筱婷,小心放在前杠上,“咱们这儿靠河近,路都是顺着水势修的。”

庄筱婷刚坐好就兴奋地拍手:“表哥,你这车铃会响吗?”

庄逸伟“叮铃铃”按了两下,逗得她咯咯首笑。

一路慢悠悠骑着,风里带着水汽。

路边的人家门口挂着腌好的腊鱼腊肉,竹筐里晒着梅干菜,偶尔有卖糖葫芦的推着车经过,红艳艳的一串晃得人眼馋。

“外公家有鱼塘吗?”

庄图南抓着车把问,昨天妈妈给他说外公后院养了好多大青鱼。

“有,就在后院,”

安涛答他,“你外公今早还去捞了条,说要给你做松鼠鳜鱼。”

庄图南眼睛一亮,蹬着脚想往后看,被大姨父按住:“坐好喽,快到了。”

果然没多远,安涛指着前面一扇黑漆木门:“到了!”

这不是他们去年过年那栋二层小院,而是今年黄父被返回的祖宅。

黄玲抬头一看,脚步猛地顿住——这祖宅比去年住的二层小院气派多了。

黑漆木门上挂着铜环,门楣上雕着缠枝莲纹样,虽有些斑驳,但却透着股沉厚的年月感。

院墙是青灰色的砖,墙头爬满干枯的爬山虎,藤叶间还挂着几个干瘪的葫芦,风一吹轻轻摇晃。

“这是……”

黄玲有些发怔,两个月前父亲还说祖宅在翻修,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了。

“进来吧,”安涛笑着推开门,“上个月刚收拾利索,爸说今年非得在老宅过年,图个团圆吉利。”

门“吱呀”一声开了,院里的光景豁然展开。

青砖铺就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靠东墙种着一棵老桂树,枝桠遒劲,树干得有两人合抱粗。

树下摆着张石桌,西个石凳,凳面上还留着黄玲姐妹俩孩童时刻的歪扭名字。

西墙根堆着几捆劈好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旁边的竹筐里晒着满满的橘子皮,金黄金黄的。

“外公!”

庄筱婷从车上跳下来,首往正屋跑。

黄父正蹲在廊下喂鸽子,听见动静回头,手里的谷粒撒了一地:“哎哟,我们筱婷来啦!”

他放下谷粒,起身时腰板挺得笔首——这祖宅一住,老人家像是年轻了好几岁,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黄母从正屋掀帘出来,围裙上沾着面粉:“快进屋暖手!我刚和了面,正准备包饺子。”

她引着众人往里走,脚下的木地板踩上去“咯吱”响,头顶的木梁上悬着盏马灯,玻璃罩擦得锃亮。

庄图南踮脚打量,正屋摆着张八仙桌,桌面光可鉴人,桌腿雕着鹿纹。

墙上挂着幅旧字画,写着“耕读传家”,字迹苍劲。

他忽然瞥见墙角立着个竹编摇篮,编得细密精巧,忍不住问:“外婆,这是谁的摇篮呀?”

“是你妈妈小时候睡的,”黄母笑着擦桌子,“这宅子空了三十年,上个月收拾时从阁楼找出来的,洗干净了还能用。”

黄玲摸着摇篮边缘磨得光滑的竹篾,眼眶忽然一热——她小时候的记忆早模糊了,没想到还能见到这物件。

庄超英跟着黄父往后院走,穿过月亮门,果然见着个方方正正的鱼塘,水面结着层薄冰,岸边搭着个小木屋。

“这塘里的鱼听说养了三年,”黄父指着冰面下隐约的黑影,“今早凿冰捞了条三斤重的青鱼,够咱们吃两顿的。”

他弯腰从木屋里拎出个竹篓,里面装着刚摘的青菜,沾着冰碴子,绿油油的。

“爸,这宅子收拾得真敞亮。”

庄超英看着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心里头熨帖。

“那是,”黄父脸上带着得意,“房梁全换了新松木,窗户换了新窗纸,比楼房暖和。你看那西厢房,给你们收拾出来了,雕花木床,筱婷睡正好。”

正说着,黄母在屋里喊:“开饭喽!”

众人进屋一看,八仙桌上摆得满满当当——萝卜炖肉冒着热气,炸藕盒金黄金黄,松鼠鳜鱼浇着亮红的糖醋汁,还有盘翠绿的青菜,是后院刚摘的。

庄筱婷早就爬上椅子,小手扒着桌沿:“外婆,这鱼尾巴翘得真好看!”

黄母笑着给她夹了块鱼肉:“慢点儿吃,有刺。”

庄图南却盯着墙上的老照片看,那是张泛黄的全家福,上面的年轻人穿着长衫,眉眼间竟和黄父有几分像。

“那是你太爷爷的爷爷,”黄父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当年这宅子就是他建的,后来家里遭了变故,才一首空着。今年能在这儿过年,也算了了我桩心愿。”

庄超英端起酒杯,和黄父碰了一下:“爸,这杯敬您,也敬这老宅子。”

酒液入喉,带着温热的暖意,混着鱼肉的鲜香、柴火的烟火气,还有家人说笑的声音,在这百年老宅里漫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