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技术部空调开得太冷,周沉舟把苏晚给的三花猫毛毯裹紧些,盯着流浪猫定位系统的异常数据。十七个救助站的坐标在星轨图上呈现诡异的抖动,像被风吹乱的猫毛,而 "小轨" 的定位点正在快速向城郊移动 —— 那里有全市最大的流浪猫捕捉站。
"陈站长的电话。" 苏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羊绒大衣下露出半截三花猫纹身,手里捧着刚煮的热可可,"捕捉站用了极光科技的驱离系统,现在二十只猫的定位信号正在消失。" 她把杯子放在他手边,杯壁上的热气在监控屏上凝成白雾,恰好遮住 "小轨" 即将消失的坐标。
周沉舟调出极光系统的开源代码,发现对方在驱离程序里植入了强磁场干扰模块,专门针对星轨科技的生物特征芯片。"他们篡改了国际通用的 RFID 频段。"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调出当年在旧系统写的抗干扰算法,"就像在数据宇宙里制造黑洞,吞噬所有带着温度的信号。"
苏晚突然蹲下身,查看趴在他脚边的瘸腿猫状态:"黑子的定位项圈也在报警。" 她摸着猫咪颤抖的脊背,腕间的旧疤痕与项圈上的星轨 logo 贴纸重叠,"这些芯片里存着它们的绝育记录、领养意向,还有..." 她抬头时眼里映着屏幕蓝光,"还有李阿姨给它们起的名字。"
周沉舟想起早餐店的监控画面,李阿姨总在打烊后给流浪猫梳毛,嘴里念叨着 "小花该找个暖和的家了"。他在代码里新增了温度传感器模块,让每个定位信号都携带环境温度数据:"当捕捉站的金属笼温度低于 15 度,系统会自动向最近的救助站发送求救信号。"
苏晚的眼睛一亮,摸出手机联系动物保护协会:"这次他们不仅攻击数据,还在物理层面伤害生命。" 她的声音带着少见的冷硬,珍珠项链在空调风里轻轻摇晃,"把捕捉站的坐标发给我,我们的星舰不能让任何一颗星星坠落。"
父亲的检测仪在这时发出低电量警报,周沉舟看着手机里的健康数据曲线,发现凌晨时段的血糖波动与流浪猫定位信号的抖动频率惊人相似。他突然意识到,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背后,都连接着需要被守护的生命 —— 就像苏晚在便利店说的,每个微小存在都有自己的星轨。
暴雨再次拍打 23 层的落地窗,周沉舟调试完温度传感器,发现 "小轨" 的定位信号在捕捉站门口停住了。他在代码里埋下的彩蛋自动触发:当定位项圈检测到金属笼的冰冷温度,三花猫图标会变成蜷缩的姿势,尾巴尖的星星开始快速闪烁。
"陈站长带人去了。" 苏晚递来第二杯热可可,杯套上印着新设计的 "星轨守护者" 徽章,"她带着三十七个领养家庭的联名信,还有我们系统里的救助记录 —— 这些带着温度的数据,就是最好的武器。"
周沉舟看着监控画面,捕捉站的铁门打开瞬间,"小轨" 的定位信号突然增强,温度数据从 8 度飙升至 22 度 —— 那是人类掌心的温度。他知道,陈站长的团队赶到了,那些曾被极光科技视为 "无效数据" 的领养记录,此刻正化作最温暖的救援信号。
午间休息时,母亲发来段视频:父亲在救助站给刚获救的流浪猫洗澡,搪瓷缸里装着温热的洗澡水,新贴的星星贴纸在水面上投下晃动的光影。"你爸说,每只猫都是会走路的星星。" 母亲的声音带着笑意,"苏总寄来的检测仪说明书,他当成科幻小说在看。"
技术例会上,苏晚展示了新开发的 "数据生命簿" 系统:每个流浪猫的救助记录、每个小微企业的会员数据,都将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画像,连李阿姨多打的半勺豆浆、张叔提前到店的半小时,都会成为画像里的温暖像素。
"极光科技在招聘会上说我们是 ' 情怀骗局 '。" 苏晚敲了敲投影仪,屏幕上闪过王浩宇接受采访的画面,"但他们不懂,当技术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代码就只是冰冷的 0 和 1。" 她转头看向周沉舟,眼里映着 "数据生命簿" 的启动界面 —— 三花猫尾巴扫过的地方,无数小光点汇聚成星轨。
深夜的办公室,周沉舟在 "小轨" 的数字画像里发现异常:它的心率数据在获救后持续偏高。他调出监控录像,看见苏晚在捕捉站抱着瑟瑟发抖的 "小轨",珍珠项链垂落在猫咪颤抖的脊背,像串正在输送温暖的数据线。
"温度传感器显示,它在金属笼里待了 47 分钟。" 周沉舟在画像里新增了心理应激反应模块,"下次我们的项圈可以加装心率监测,当数据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会自动播放李阿姨的豆浆叫卖声。"
苏晚靠在窗边抽烟,烟灰落在 "数据生命簿" 的打印稿上,恰好盖住极光科技的抄袭声明。"知道我为什么坚持做这些吗?" 她看着雨幕中的城市,"因为在便利店看见你对着空饭团盒发呆的那晚,我想起自己在国外留学时,连给流浪猫治病的钱都要打工攒 —— 那时我就想,要是有个懂技术的人,能帮这些微小的存在搭建保护罩就好了。"
周沉舟望着她的侧脸,突然发现她眼角的泪痣在路灯下像颗正在融化的星星。他想起暴雨夜的宠物店,她蹲在地上护着三花猫的背影,想起父亲搪瓷缸上的星星贴纸,想起自己藏在代码里的每个温暖彩蛋 —— 原来他们都在寻找同一片星空,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光芒。
凌晨五点,"小轨" 的心率数据终于恢复正常,定位信号稳稳停在救助站的康复区。周沉舟在它的数字画像里写下最后一行注释:"第 37 颗星星归位,感谢星舰成员苏晚的紧急救援。"
苏晚不知何时趴在他肩上睡着了,三花猫吊坠滑进他的袖口,露出内侧刻的小字 ——"星轨永存"。窗外的暴雨不知何时变成了细雨,23 层的 LED 屏上,每个数据节点都亮起了温暖的橘色光,像无数盏为流浪星星留的灯。
键盘上的温度传感器显示室温 22 度,周沉舟轻轻盖上苏晚滑落的毛毯,发现她笔记本里夹着的便利店收据背面,不知何时多了行字:"代码的温度,是敲下回车键时,心里想着某个人的温暖。"
他笑了,在自己的技术笔记里写下新的开发计划:为每个星轨科技的员工工牌加入温度传感器,当检测到加班超过凌晨两点,系统会自动向便利店发送金枪鱼饭团订单 —— 就像苏晚总在他加班时做的那样。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雨雾,周沉舟看见救助站发来的照片:"小轨" 正趴在陈站长的办公桌上,项圈上的星轨 logo 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旁边放着李阿姨送来的溏心蛋。他知道,在数据的星空中,每颗星星都有了自己的温度传感器,而他和苏晚,将继续做那个给代码注入温暖的造星人。
键盘上,三花猫毛毯的绒毛落在温度传感器上,形成小小的阴影。周沉舟轻轻拂去,让阳光重新照亮那些微小的纤维 —— 就像他们正在做的,拂去每个微小存在上的尘埃,让属于他们的星光,永远温暖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