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樾抓凶杀手有功,公安局不但给他颁发了勇擒凶手的奖状,还奖励了他五十块钱。
另外派出所的刘公安还说,等他去了大学后,会有公安局的表扬信,寄到他所在的大学里。
过了年后,距离仝樾去大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村里的人们也开始忙乎起来,为春耕做准备。
仝樾知道明年就会有政策出台,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了,农村集体的大锅饭解散。
以前村里那些好逸恶劳的,仗着有些权势的大小干部,他们就再也没有优势了,只要不去地里干活儿,就没人再会去帮他们,平均分配的时代己经过去了。
“小樾,到了大学好好学习,姐给你买了双皮鞋,快试试合脚不?”在二月份中旬的时候,仝樾准备离开玉河村时,姐姐仝雪和姐夫李满仓回娘家送他来了,仝雪拿出一双新皮鞋递给他。
“谢谢姐,只要是姐姐买的肯定合脚。”仝樾心中有些激动,在这个家里,还是只有姐姐在关心惦记着自己,接过皮鞋穿在脚上试了一下,大小正合适。
“买什么皮鞋,布鞋穿着多舒服,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母亲不满的在旁边小声说着。
仝樾和仝雪装作没听到,父亲瞪了母亲一眼,从口袋里拿出一叠钱递给他,“带着去交学费。”
“不用了爹,我还有钱,留着给家里用吧!”仝樾看到父亲拿出来的这些钱,大概有一百块钱,这是家里存的钱三分之一了。
去年父亲挖药材挣了三百多钱,卖了任务猪后,也挣了百十块钱,大队里年底决算后,他们家由于没了大哥这个壮劳力,只分了三十多块钱,再减去过年的花销,父亲手里大概还有三百多块钱。
“给你就拿着,有句话说穷家富路,到了外边就是你一个人了,没有钱你连饭都吃不上。”
父亲把钱硬塞到他口袋里,对仝樾这个儿子天天去上学,他心中也很矛盾,怕仝樾考不上大学,村里人会笑话他家。
又担心仝樾真考上大学了,就会离开这个家,把他养这么大了,能帮家里干活儿了,他却拍屁股走了,心里总感觉不舒服。
仝樾看到父亲是真心要给自己钱,也就没再拒绝,想着以后给家里多寄些钱回来就是了。
母亲看到父亲给他这么多钱,气的哼了一声就回屋了,连送他出院门都没有,大嫂和两个侄女倒是送他出了院门,两个小侄女还依依不舍的问他,“二叔,你要去很远的地方吗?什么时候回来?”
“我上完大学就回来,你们俩在家里好好听话,别去村外玩儿,等以后长大了也去上大学。”
仝樾摸了摸俩侄女的小脑袋,又对父亲他们挥了手,“爹,姐,姐夫,大嫂,你们回去吧!有大哥送我就行了。”
大哥仝军在单位里,找同事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仝樾的行李,在父亲和家人们,还有村民们的目光下,离开了玉河村。
“看看人家小樾,去城里上大学了,以后出来就能当官了,你们也都回去好好学习。”
“他出去了就不回来了,家里白养了他这么多年,拍拍屁股他就走了,你们说冤不冤?”
“就是,长这么大了,正是能干活儿的大小伙子,却去上什么大学,白瞎了一个壮劳力。”
村民们说什么的都有,有羡慕的,有嫉妒的,父亲和姐姐他们就装作没听到,也懒得搭理他们,恨人富,笑人穷不管是在农村里,还是在城市里,到处都有这种人。
县城里有通往京城的火车,大哥给他买了张火车票,仝樾也没说给他钱什么的,大哥推着自行车一首把他送到站台上。
“小樾,到了大学那边,给家里写信报个平安。”
大哥经过这段时间在单位的的磨练,又经过仝樾的指点,也不再是那么老实巴交的农民,话也会说了,也会出事了,到了三月份后,他就能拿到驾驶证了。
“行,我知道了,大哥,你回去上班吧!我到了大学里给你写信,就寄到你单位里。”
“好,这些粮票你带着,一路顺风,在火车上要注意安全,出门尽量别惹事,把钱和票都藏好,可别让小偷给偷走了。”
大哥塞给他一叠粮票,也不等他说话,推着自行车就走了。
仝樾看到这些都是全国粮票,大概有三十多斤的面值,估计是大哥找单位的同事们兑换的。
从玉河县到京城的火车,每天有早中晚三趟列车经过,他坐的是中午的火车,到京城的终点站时,正好是第二天的早上。
这个时代的火车速度很慢,尤其是坐慢车,大小车站都停,有时候还需要在车站让快车通过。
仝樾有过前世的经历,上了火车后,把自己的行李放在行李架上,找个座位就坐了下来。
火车晃荡了半天一夜,在第二天早上天刚亮的时候,带着疲惫的姿态,喘着粗气到了京城南站。
仝樾下了火车,出了火车站后,看到京城的建筑还是如同前世那样,污浊的空气,弥漫的风沙,夹杂着各种说不出来的气味,经过多年不断的治理,首到千禧年过后,京城的环境才好了很多。
半个多小时后,仝樾来到京城大学,看着眼前的学校大门,几乎和前世没啥区别。
“同学,你也是来报到的吗?”仝樾正在感慨万千时,听到旁边有人说话,转过头看到一个身穿洗的发白的粗布衣服,上面还打着几块补丁的青年,手里提着个布袋,肩上扛着行李,脸带微笑看着他。
“我叫仝樾,今天来学校报到,同学也是来报到的?”
“我叫郭运城,也是今天来报到的,我们一起进去吧!”
两人提着行李进了大门,就看到不远处有两张书桌,有两个中年人坐在椅子上,旁边还有几个年轻人,正在整理一些文件。
仝樾知道这就是接待处,拿出介绍信和录取通知书走到中年人的书桌旁。
“两位老师好,我叫仝樾,是来报到的,这是我的介绍信和录取通知书。”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京城大学。”陈老师接过录取通知书和介绍信,又对照了一张写满名字的表格,找到仝樾的名字,确认无误后,又拿出一张空白表格,写上仝樾的名字,然后把录取通知书和那张表格,递给旁边的刘老师。
办好了入学手续后,刘老师又对仝樾说道,“现在还没开学,你把行李放到寝室后,就去街道和派出所办理户口关系吧。”
“好的,谢谢老师提醒。”仝樾很是恭敬的道了声谢,这个年代的老师们也值得他尊敬。
郭运城和仝樾不是一个寝室的,两人的学科也不同,这一世仝樾选择了读经济系,毕业以后就可以进入外经贸部工作。
前世仝樾学的是建筑系,毕业以后在老师的劝说下留校任职,后来又被徐忠利的家族用关系压制,最后不得不辞职下海经商。
这一世他选择了读经济系,等毕业分配到外经贸部后,就有出国的机会,他可以在国外搞事情,在国内赚再多的钱,也是窝里横,还是弄外国人的钱,才算有本事。
PS:关于七八年京城大学的事情,作者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只是听父亲那一辈的人说过,后来又查了一些资料,有写的不对地方,敬请各位书友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