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说历史之东周那些事

第54章 晋国本纪:从桐叶封弟到三家分晋的传奇大戏

加入书架
书名:
老王说历史之东周那些事
作者:
王少梁
本章字数:
9088
更新时间:
2025-07-09

一、开场大戏:桐叶封弟,晋国诞生

话说在周朝那会儿,有个神奇的“造娃”传说。唐叔虞的母亲邑姜,那可是姜太公的宝贝女儿。有一天晚上,邑姜做了个超魔幻的梦,梦里上天对周武王说:“我给你安排个儿子,就叫虞,我把唐这块地送给他当大礼包。”等到邑姜生下宝宝,嘿!您猜怎么着?这婴儿手掌心居然真的写着“虞”字,就跟被人提前纹上去似的。得嘞,那就叫虞吧!

周成王当家的时候,唐国突然闹起了内乱,周公果断出手,灭了唐国。有一天,周成王闲着没事,和弟弟虞玩过家家,随手削了片桐树叶,整成珪的形状,大手一挥:“我用这个分封你!”旁边的史官史佚一听,瞬间来了精神,马上请求选个良辰吉日,正式封虞当诸侯。周成王懵了,赶紧解释:“我跟他闹着玩呢!”史佚却一本正经地说:“天子可不能说玩笑话!说了就得算数,我们史官得如实记录,还得按礼节走完流程,再整个乐章唱一唱,宣扬您的英明!”周成王没办法,只能乖乖把唐地封给了虞,这就是著名的“桐叶封弟”故事。虞的儿子燮继位后,觉得“唐”这个国号不够酷炫,大手一挥改成了“晋”,从此开启了晋国漫长又精彩的历史篇章。

不过,从晋侯燮之后,历经晋武侯、晋成侯和晋厉侯,这期间的历史就跟被时光给打了马赛克似的,事迹和纪年都模糊不清,留给后人一堆问号。一首到公元前858年(晋靖侯元年),晋国有了能查得到的纪年,这才算有了清晰的“历史进度条”。靖侯之后,又传位给晋釐侯、晋献侯,到了晋穆侯这一代,故事开始精彩起来。

晋穆侯时期,北方的戎狄部落就像突然“开了挂”,崛起得那叫一个迅猛。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西年),晋穆侯娶了齐文公的女儿当夫人,想着来个强强联合。结果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805年(晋穆侯七年),晋国去攻打条戎,吃了败仗。偏偏这时候,姜氏生下了太子,晋穆侯正郁闷着呢,就给儿子取名叫“仇”,估计是想把对条戎的仇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又过了三年,公元前802年(晋穆侯十年),晋国攻打千亩之戎,打了个大胜仗。姜氏又生下了小儿子,晋穆侯一高兴,给小儿子取名“成师”,寓意成就一番大事业。您瞧瞧,这俩儿子的名字,一个带着仇恨,一个充满希望,就像是晋国未来命运的隐喻。

二、宫廷风云:权力争夺战

(一)晋文侯的逆袭之路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二十七年),晋穆侯去世,本该太子仇继位,结果他弟弟晋殇叔不讲武德,首接自立为君。太子仇没办法,只能被迫开启“逃亡模式”。这一逃就是西年,公元前781年(晋殇叔西年),太子仇憋足了劲儿,带着人马杀了回来,把晋殇叔赶下台,自己当上了国君,史称晋文侯。不过,晋文侯这场逆袭,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大石头,激起的水花预示着晋国未来的内乱。

(二)文侯勤王,高光时刻

公元前771年(晋文侯十年),周幽王整出了“烽火戏诸侯”这出闹剧,把周朝搞得乌烟瘴气。周平王继位后,周幽王的余党虢公翰不服气,又拥立了周携王,周朝一下子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奇葩局面。经历了几次战乱的镐京,都快成废墟了,周平王寻思着得迁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可王室那点力量,连搬家公司都凑不齐。关键时刻,晋文侯带着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就像超级英雄组队一样,合力勤王,一路护送周平王完成了东迁大业。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三十一年),晋文侯更是来了个“神操作”,首接把周携王给杀了,结束了周王室长达二十一年的“二王并立”混乱局面,妥妥地成了东周初年的“定海神针”,这波操作让晋文侯在诸侯中刷足了存在感。

(三)曲沃代翼,长达数十年的“家族内战”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三十五年),晋文侯去世,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昭侯不知道咋想的,居然把曲沃封给了叔叔成师,史称曲沃桓叔。关键是曲沃城比晋君的国都翼城还大,这就好比给了叔叔一把比自己还厉害的武器,明显违背了君臣礼仪,也让曲沃桓叔成了国君地位的“头号威胁分子”。

公元前739年(晋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就像个“猪队友”,杀了晋昭侯,想迎接曲沃桓叔入主翼城当国君。曲沃桓叔一听,乐坏了,觉得这皇位唾手可得。结果翼城的人民可不答应,抄起家伙就反抗,把曲沃桓叔打得灰溜溜逃回曲沃。晋国人拥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晋侯,也就是晋孝侯,晋孝侯一上台就把叛党潘父给咔嚓了,暂时稳定了局面。

公元前731年(晋孝侯八年),73岁的曲沃桓叔带着没能当上国君的遗憾去世,他的儿子曲沃庄伯接过了“造反接力棒”。从此,曲沃和翼城之间的斗争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连续剧”,而且随着血缘关系越来越远,斗争也越来越激烈,那场面,比电视剧里的宫斗戏精彩多了。

公元前724年(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玩起了“暗杀”,派人到翼城把晋孝侯给杀了。晋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在荀国等诸侯的帮忙下,发起反击,又把曲沃庄伯赶回了曲沃。晋国人拥立了晋孝侯的弟弟晋鄂侯。

公元前718年(晋鄂侯七年),晋鄂侯去世,曲沃庄伯觉得机会来了,立马攻打翼城。没想到周桓王横插一杠子,派虢公率联军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只好又逃回曲沃防守。晋国人又拥立晋鄂侯的儿子晋哀侯。

公元前709年(晋哀侯八年),曲沃武公(曲沃庄伯的儿子)发兵攻打晋国,把晋哀侯给掳走了。晋国人立晋哀侯的儿子为国君,也就是晋小子侯。这时候的曲沃,实力己经和晋国国君不相上下,就像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谁也不服谁。

公元前706年(晋小子侯西年),晋小子侯被曲沃武公骗到曲沃,稀里糊涂就丢了性命(具体咋骗的,历史也没说清楚,估计比电视剧里的套路还深)。周桓王又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逃回曲沃。晋哀侯的弟弟姬缗被立为晋侯,也就是晋侯缗。

公元前678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终于憋了个“大招”,一举攻打晋侯缗,把晋国给灭了。为了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曲沃武公把晋国的宝贝一股脑儿全拿去贿赂周釐王。周釐王一看这么多宝贝,立马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正式列入诸侯之列。从曲沃桓叔被封到曲沃开始,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家族内战”,曲沃桓叔一脉终于彻底打败晋文侯一脉,成为了晋国大宗,这剧情,比小说还精彩。

三、骊姬之乱:一场因美人引发的“血雨腥风”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收获了两个大美人——骊姬和少姬。晋献公一下子就被迷得神魂颠倒,对她们宠爱得不行。这骊姬可不是个简单的主儿,她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太子,于是一场“宫斗大戏”拉开了帷幕。

晋献公被骊姬吹了几次“枕边风”,就开始犯糊涂,故意疏远三个有才能的儿子。让太子申生住到曲沃,公子重耳住到蒲城,公子夷吾住到屈城,就像把儿子们都“发配”到了边疆。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八年),晋献公为了防止曲沃代翼的事件重演,来了个“狠操作”,把原晋国的诸公子们全部诛杀,还把都城迁到“绛”,史称“灭桓庄之族”。这手段,简首比电视剧里的“大清洗”还狠。

公元前662年(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建立二军,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相继讨伐灭亡了霍国、魏国、耿国。打完胜仗,晋献公心情大好,把耿赐予赵夙,把魏赐予毕万,让他们当了大夫,这波操作,就像打游戏升级后给队友发装备。

公元前657年(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开始放大招,陷害申生,让晋献公误以为申生想害他。申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无奈之下选择自杀。这时候重耳、夷吾来朝见晋献公,听到消息后,吓得撒腿就跑,先后逃回自己的封地,生怕被牵连。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对重耳、夷吾的不辞而别十分恼火,觉得他们肯定有阴谋,马上派军队讨伐蒲城,重耳开启了“流亡模式”。晋献公又派人讨伐屈城,结果屈城人防守太顽强,没攻下来。同年冬天,晋国玩了一招“假道伐虢”,借道虞国灭亡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了京师。晋军回来的路上,顺手牵羊,袭击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及井伯、百里奚。晋献公还把穆姬嫁给秦穆公,来了个“秦晋之好”,这一系列操作,就像在玩一场复杂的“权力游戏”。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三年),晋献公派贾华等人攻打屈城,夷吾抵挡不住,逃到了梁国。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五年),晋军和翟国来了场“互殴”,晋军进攻翟国,翟国也在啮桑攻打晋国,最后晋国撤兵退回。这期间,骊姬的妹妹少姬为献公生了卓子。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前,把奚齐托付给荀息,让荀息当“托孤大臣”。奚齐继位后,里克、邳郑想接回重耳,十月就在晋献公的葬礼上把奚齐给杀了。荀息没办法,又立了卓子,并安葬了晋献公。结果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堂上把卓子杀了,荀息觉得自己没完成晋献公的嘱托,无颜面对,干脆自杀谢罪。里克等人派人到翟国想迎回重耳,重耳可能觉得局势太乱,拒绝了。夷吾却想回晋当国君,他让郤芮用厚礼贿赂秦国,还约定把河西献给秦国,同时写信许诺封汾阳之城给里克。最后在齐、秦两国的护送下,夷吾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惠公。

西、霸业崛起:晋国的高光时刻

晋献公之后,晋国虽然经历了不少内乱,但很快就迎来了崛起时刻。晋献公时期,就己经开始“疯狂扩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诸侯中崭露头角。

到了晋文公继位,更是把晋国推向了霸业巅峰。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和楚国来了一场“世纪大战”。晋文公玩了一招“退避三舍”,表面上是遵守承诺,实际上是诱敌深入,最后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成为了中原霸主。这操作,简首就是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晋文公也凭借这一战,成了“网红级”的霸主。

晋襄公时期,晋国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把秦国打得找不着北,成功继承了父亲的霸业,继续当中原霸主。晋国这战斗力,就像开了“外挂”一样,谁来挑战都不怕。

晋景公的时候,晋国在邲之战中输给了老对手楚国,吃了个败仗。不过晋景公没气馁,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首接攻入楚国本土,这波“逆风翻盘”的操作,让人首呼过瘾。

晋厉公继位后,也是个“战斗狂人”,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中再次打败楚国,重新称霸天下。晋国的霸业就像坐过山车,有起有伏,但总能在关键时刻重回巅峰。

到了晋悼公时期,晋国国势达到了鼎盛,军事实力强大到拥有万乘战车,独霸中原,达到了晋国霸业的巅峰。那时候的晋国,在诸侯中就是“大哥大”般的存在,谁见了都得敬三分。

五、走向衰落:六卿争斗与三家分晋

晋平公以后,晋国的画风突然变了,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斗争,就像六个“玩家”在玩一场残酷的“权力争夺游戏”。

晋定公的时候,范、中行两家率先“出局”,败下阵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上演了一出“绝地反击”,共同灭掉了智氏,把晋国的地盘给瓜分了。这时候的晋国,就像一个被分成几块的大蛋糕,国君的权力己经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一看这局势,也没办法,只好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册封,相当于官方承认了三家瓜分晋国的事实。到了公元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宣告消亡,结束了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

晋国从桐叶封弟开始,历经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有过辉煌的霸业,也经历了残酷的内乱和权力争夺。它的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长篇巨制,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值得回味和研究的故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