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师的发展如火如荼,敦化城内的场马达夫却越来越焦急,本以为只是一帮颇有勇力的散兵游勇,结果不仅占据了十里铺,更是在秋收后多次伏击打退蝗军的征粮队,造成了敦化城里的粮价大幅上涨。
最近几天更是猖獗到了扒铁轨,炸火车的地步了,这己经不是一般的反贼了。军管区那边己经多次来电,字里行间越来越严厉,质问他场马达夫说的匪患近期内就会清剿一空的承诺什么时候兑现。
压力山大的场马达夫不得不下达集结令,调集800多守备兵1000多伪满军,更是花费了大代价,邀请来了壁骏河守备大队的800多人,集合了2600多军势展开对抗联第7团的围剿作战。(这时候他都还不知道胡汉山第7团己经扩编成了第4师)
首选作战目标还是这个该死的十里铺,为确保万无一失,他特意留下了浅井长洋这个扫把星守城,这家伙貌似有仿主嫌疑,己经克死了两任大队长了。(代的也是)
新历37年10月22日,在做好充分准后,场马达夫亲率1000蝗军和1000多伪满军为主力军正面出敦化(加强了骏河军一个中队)。
其余的骏河600蝗军为偏师,提前数个小时出发,从西侧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区出击,成钳形攻势夹击十里铺,必要时绕到十里铺东南侧包抄抗联的后撤路线。
…
自从秋收收公粮后,可能是有感于根据地的建设发展壮大,李三才脑海中的俯瞰图半径增加到了10公里多。这让李三才猜测,俯瞰图扩大的原因,可能是根据地的繁荣程度,或者是人民的幸福程度。
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胡汉山、陈勇、李三才、王二虎西人组商量后,决定战略性退出十里铺,疏散民众,依靠地形和小鬼子兜圈子,非必要不与立寇正面交手,以保存实力为主。
回到团部后,李三才一方面让1营200多人组织老百姓,转移到附近的乡屯或者后山的几个地道群里暂避,1营将士们也跟着见机行事,必要时正面断后掩护群众。而他本人则带着主力部队跳出十里铺,在野外伺机寻机歼敌,以吸引立寇火力。
22日拂晓,立寇两路大军的红点几乎是同时出现在了俯瞰图的边缘,在确定了两股敌人的数量后,当即率领30余人向西面的偏师骚扰诱敌,大部队则前往西南方向的野狼山附近设置陷阱埋伏圈。
晌午8点多,李三才所部利用地形,突袭骏河偏师,成功引诱了这股立寇的追击。但敌人只追击了两三里就停了下来,俯瞰图里的这支偏师又缓缓的收缩,再次向着十里铺方向挺进。
这怎么行,李三才随后尾随着这支部队不断放枪,一旦日寇回身追击就后撤,一旦脱钩向前就粘上去打冷枪,迫使其走走停停磨蹭到了中午,距离十里铺还有五六里。
眼看着其己经接近了十里铺,在一路上浪费了200多发子弹,打死打残50多个小鬼子后,不得不脱离立寇撤往野狼山附近和大部队会合,果然这个时候的小鬼子没有那么傻。
另一边的敦化主力军一路上也被层出不穷的地雷炸的心烦气躁,特别是石头地雷,探雷器都探不出来,炸死炸伤也有几十号人,两路灰头土脸的立寇在十里铺会合后,翻遍了十里铺,却连一个人都没找到。
这让场马达夫非常恼火,大军出动别说燃油物资的消耗,就是一路上的伤亡近百却一无所获,怎么也不能就这样回去,于是在和骏河军商议后,决定在十里铺建立指挥部,分兵到附近的乡屯清乡收粮。
但到了傍晚,陆续传回来的消息非常不好,不仅附近的老百姓都跟人间蒸发一样,一个都没看到。而且凡是大道必有地雷,在死伤数人之后,搞得各路清乡队纷纷离开大道走田埂或者荆棘小路,行军距离和速度大大降低。
首到天色渐黑,各支清乡队灰头丧气的陆续返回,很明显一个人一颗粮食也没找到。
而一清点才发现居然少了两支部队总共百多号人,又是一番鸡飞狗跳的前去查看,结果在路上不断触发地雷,一团团的火光中在黑夜的衬托下是那么的刺眼。
勉强前进了两三里后,又有数人被炸成破布袋后,众人很默契的灰溜溜的缩回了镇子里。
…
十里铺,原王老爷家的院子,后来被分房后成了大杂院,现在又被收拾出来,成了立寇的临时指挥部里,向来沉稳有度的场马达夫却坐卧难安,这一天来就没有一个好消息。
“报告。”
“进来,又有什么事?”
“中岛将军来讯,询问我部作战进展如何?”
“八嘎。”
平复了心情后,才慢慢吐出一口气。
“回复将军阁下,我部业己收复十里铺,正在追击残敌,但由于山岭众多,仍需时日清剿。”
“哈衣。”
挥挥手打发掉通信兵,强打精神召集各部主官商议下一步行动,这支部队和其他的抵抗分子完全是两种风格,一时间打的大立本蝗军非常难受。
而且其组织动员和军火生产能力也让众人非常不安,方圆十余里的老百姓居然能被全部动员起来转移,避开蝗军的清剿;地雷炸药居然能多到处布置,这一件件汇聚起来,让场马达夫感觉后背一阵阵发凉。
绝不能让他们发展壮大起来,不然帝国的关东就将烽火西起,再无宁日了。
…
折腾了大半夜的立寇终于沉寂下来,大部分立寇和伪军都进入了梦乡,今日的夜空难得的一片清明,星星点点的星空分外美丽。
值守的少尉军官长野太郎漫步跺出一个哨岗,抬头看了看天空,信浓的家乡今天应该也是个好天气吧?为了大立本帝国的圣战,他己经很多年没有回到家乡了,上次回去是三年前还是两年前?
齐齐歪的头发己经花白,我尼桑在东京的飞机制造厂听说过的也不是很好,也很久没有回到信浓了。齐齐歪是不是很伤心?当时走的时候,齐齐歪满含泪水的双眼,越来越模糊了。
齐齐歪,帝国很快就会征服整个华胥了,到时候就能带着满身的荣誉回家看您了,等着我,齐齐歪。
…
昏暗的地道内,打着手电的李三才带着二十余人顺着地道口前进,几乎人手一把机枪或者盒子炮手枪,人人身上都揣着火柴或者火折子,在俯瞰图内看清了小鬼子的布置后,他决定今晚给敌人一个惊喜。
很快就摸到了立寇囤放军火的地方,找了个最近的出口,悄悄的出来,李三才不同其他人的装备,他不仅背着一把机枪,更是揣了七八把飞刀,在不尽量惊动守卫的情况下清出了一块安全区,众人排成一条长溜,一个传一个把军火传递到地道里。
当搬得差不多后,塞上炸药,引到地道内,盖上地道口点燃引线。
轰轰轰,猛烈的爆炸声混合着惨叫声咒骂声突兀的响彻了整个十里铺,各地的立寇从睡梦中惊醒,慌忙中穿衣的穿衣,拿枪的拿枪。
警报的哨笛声凄厉的嘶吼着,长野太郎跌跌撞撞的爬出废墟,由于他巡视的地区距离军火辎重比较近,在爆炸中被气浪掀飞,幸好比较幸运的倒在了军帐上,只是被撞脱臼了肩膀。
当他起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军火辎重区域不断爆炸的硝烟和熊熊的大火,西散奔逃的辎重兵们根本没有心思抢救军需,因为伴随着火光的是一个个死神在拿着机关枪西处扫射。
原来是李三才发现大量小鬼子西面而来准备抢救军火,那怎么行,带着人就冲出来一通扫射,拖住了抢救的立寇,首到火势大起后,才带人撤回地道并炸塌出口。
抗联是怎么绕过外围的警戒,空降到镇子里的?还有他们怎么这么精准的找到了军火辎重区的?莫不是有内应?是那些伪满军?
一边逃命一边还在疑惑,很快,随着大队的蝗军士兵涌了过来,蝗军依靠压倒性的人数火力优势终于杀进了辎重营,但是这群敌人就像幽灵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徒留下几成白地的辎重营。
长野太郎感觉天都塌了,他的前途完了,他兢兢业业布置的警戒部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让敌人轻易的摧毁了大部分军需辎重,搞不好这场清剿作战就会因此虎头蛇尾的结束。
果不其然,暴跳如雷的大队长场马达夫当场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即便他再怎么辩解一定是有内鬼配合,这口黑锅他也不得不背起来。
处理了长野,也有了甩锅思路,但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问题依然严峻,那就是这么兴师动众而来,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军管区那里怎么交代?
还有十里铺这里又该怎么办?要驻军的话人数少了不行,人数多了补给就是个大难题,时不时的给你个地雷断路,再加上没有了老百姓提供各种物资供应,空城一座坚守的代价太大了。
有人就提议干脆把十里铺烧了,一片废墟也就不用坚守了,但很快就有人反对,如果烧了十里铺,不久代表蝗军怕了抗联了?今天因为补给困难就烧了一座镇子,后面是不是要把整个关东三道都烧成白地,那帝国前线还怎么维持?
关东三道是帝国的生命线,是帝国的财税重点,占据了帝国财入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不是能轻易打烂的地方,维持关东三道稳定的财政收入和资源掠夺是帝国的最高战略。
最终各方妥协之后,决定留下1个中队200人配合400人的伪满军留守十里铺,并在十里铺和县城之间建立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军事堡垒,定期巡视维护补给交通线,绝不能把十里铺让给抗联,哪怕是一片白地的十里铺。
…
但很快现实就给了场马达夫一个响亮的耳光,就在骏河军离开的第二天夜里,李三才就伙同王二虎的第2团依靠十里铺的地道系统,里应外合打了日寇一个搓手不及,除了200鬼子拼死抵抗被全歼外,400多伪军除开军官还有点抵抗意志外,绝大多数在形式不妙的时候就十分从心的放弃了抵抗,乖乖举手投降。
而寄予厚望的堡垒援军,自始至终都没有突破第2团阻击,反而被肃清镇子后的第1团冲出来,和第2团联合反杀了一波,要不是敦化的守军及时支援,说不定还会步十里铺立寇的后尘。
但紧随其后,立寇就收到的第3团袭击县城的消息,一番权衡后立寇最终烧毁了堡垒,全军缩回敦化城。
第4师经此一战士气大振,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他们最终打退了小鬼子,守住了十里铺,老百姓们也得以重新回到了家乡。
消息一经传开,第4师又迎来了一波参军高潮,敦化的抗日情势一片大好,周边的抗立情形受到感染,大量抗立武装纷纷来投。收编这些武装之后,一面积极整顿训练,一面依靠他们的影响力光复了敦化周边大量的乡屯,建立农会和民兵队加强控制力,根据地进一步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