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墟的夜空被星链的光芒染成淡紫色,巨大的时空匣在冰川裂缝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林夏轻轻翻开《共生大典》,书页间的星砂簌簌落下,在地面组成流动的星轨,与星图上新枢纽的位置完全吻合。
“这是‘星际共生带’!” 苏瑶指着星图边缘的小字,那里用陨星文和现代天文符号共同标注着,“初代阁主他们早就发现,除了我们所在的两个时空,还有更遥远的星域存在星核能量场,这些新枢纽就是连接不同星域的跳板。”
阿念趴在时空匣边缘,星核碎片的光芒照亮了《共生大典》里的插画 —— 画中是艘奇特的飞船,一半是古代的楼船样式,船帆上绣着星纹;一半是现代的宇宙飞船,船身镶嵌着星螺壳做的舷窗。“星宝说这是‘星途号’,” 孩子指着插画里的驾驶员,是个穿着星陨阁服饰的少年,身边坐着位穿宇航服的少女,“他们要开着这个去新枢纽!”
萧凛将《共生大典》小心翼翼地收入特制的星砂匣,匣子里垫着从白鹿书院带来的桃花绒,能保护古籍不受星链能量的影响。“沈千柔己经组织人手研究新枢纽的坐标,” 他指着星图上最近的那个光点,“根据星象仪的测算,那里的星核能量场与我们的共生座同源,只是频率更高,需要特制的星链适配器才能安全进入。”
星芒正围着时空匣里的星图忙碌,他用 3D 打印机将星图按比例放大,在模型上标注出每个新枢纽的能量参数。“发现个有趣的规律,” 他指着模型上的星轨连线,“这些新枢纽的排列方式,与莫高窟 23 窟壁画上的飞天衣带轨迹完全一致,像是有人按照飞天的姿态规划了星际路线。”
柳管事的马车上堆满了为新旅程准备的物资,既有古代的干粮和水囊,也有现代的压缩食品和氧气瓶,最显眼的是个巨大的星砂囊,里面装着来自七个枢纽的星砂,是星芒特意收集的,说能在不同的星核能量场中保持稳定。“江南分阁的孩子们送了些共生花的种子,” 她笑着拿起个小巧的播种器,“说要让新枢纽的星球也开满我们的花。”
返程的路上,星链的光带中不断闪过新的景象。白鹿书院的桃林里,现代的天文望远镜与古代的浑天仪并排而立,孩子们正通过星链的实时投影,观察新枢纽的星空;长安分阁的工匠们在锻造 “星途号” 的零件,古代的失蜡法与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相结合,打造出的齿轮能完美咬合不同能量频率的轴杆。
回到白鹿书院时,众人发现桃林深处的共生座下,多了座新的时空匣,是星链贯通后自动生成的。匣子里飞出些奇特的物件:一张来自新枢纽的星图拓片,上面的星纹带着淡淡的金色;一块透明的晶体,里面冻着颗从未见过的星球样本;还有个用星砂做的小飞船模型,与《共生大典》里的 “星途号” 一模一样。
阿念抱着星宝蹲在共生桃树下,用星核碎片给小飞船模型 “充电”。模型突然自己动了起来,在草地上划出条金色的轨迹,最终停在祭星台的星轨图上,与某个从未被标注过的星位重合。“它在告诉我们出发的时间!” 孩子兴奋地喊道,星核碎片的光芒突然指向夜空,共生座中最亮的那颗星开始闪烁,与模型的光芒遥相呼应。
苏瑶的《共生星象学》又添了新的章节,最新的一页贴着张星枢纽的模拟图,上面用星砂标注着可能存在的生物 —— 既有长着星纹翅膀的飞兽,也有能在星核能量场中自由行走的植物,旁边写着行小字:“万物有灵,共生为道”。
星芒正在调试 “星途号” 的动力系统,他将昆仑墟的星砂与新枢纽的晶体粉末混合,制成个能量核心,核心的外壳用白鹿书院的桃木与现代的钛合金打造,既能抵抗星际辐射,又能吸收星核能量。“明天进行第一次试飞,”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目标是最近的新枢纽,往返预计需要三天,回来就能带回第一手资料。”
夜幕降临时,众人坐在桃林里,看着 “星途号” 的模型在星链的光带中缓缓飞行。林夏靠在萧凛肩上,手里的共生币在星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币面上的星链全景图仿佛活了过来,七个枢纽的光芒顺着币缘流淌,与新枢纽的光点连成一线。
“你说新枢纽的星球上,会有像星宝一样的生物吗?” 林夏轻声问,指尖在萧凛掌心画着新枢纽的星图。萧凛握紧她的手,星链核心的光芒在他眼中闪烁:“或许有更奇妙的存在,等着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就像当初我们相遇一样。”
阿念将江南分阁的愿望清单系在 “星途号” 模型上,清单上的愿望在星链的光芒中微微颤动:“希望新枢纽的朋友喜欢我们的桃花酥”“想知道他们的星星是什么颜色的”“要和他们一起画更大的星图”…… 模型载着这些愿望,渐渐融入星链的光带,朝着新枢纽的方向飞去。
他们知道,星图新途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前方的星际旅程中还有更多未知的奇迹等待发现,更多的共生篇章等待书写。但只要星链的光芒不灭,只要《共生大典》的指引不熄,这条跨越星域的星途就会永远向前,让不同时空、不同星球的文明在星辰大海中相遇,绽放出比宇宙更璀璨的共生之花。当第一缕晨曦照亮 “星途号” 的船帆时,所有人都朝着新枢纽的方向望去,那里的星光正越来越亮,像在呼唤着他们踏上全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