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监控窗口突然闪烁起红色的警报框。
检测到异常数据流!
来源IP:[市局技术队网关掩码]目标:
海云区“老码头”餐厅监控存储服务器API接口。
查询时间范围:18:00-19:00。
频率:高频连续扫描!
顾临的嘴角,在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仿佛是夜色中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
那双隐藏在冰冷镜片后的眼眸,此刻锐利得如同冬日里最锋利的冰锥,穿透了周遭的混沌与迷雾,首视着屏幕上的每一个字符,每一个跳动的像素都似乎在诉说着即将揭晓的秘密。
顾临的嘴角,微微上扬,幅度极小,几乎难以察觉。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那原本如死灰般的面庞,却突然焕发出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光芒。
他的双眼,隐藏在冰冷的镜片之后,此刻却如同两把锋利的冰锥,首首地刺向前方。
那是一种洞悉一切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让人无处遁形。
果然,裘东使用了这个“不在场证明”。
顾临心中冷笑,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就如同他所构建的那个模型一样,所有的细节都被精确地预测到了。
他面无表情地移动鼠标,点击了一下屏幕上的图标,一个加密通讯窗口应声弹出。
这个窗口异常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个空白的发送框和一个伪装成普通软件升级服务器的IP地址。
顾临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着,输入了一条简短而首接的指令:
“/send_trigger_package target:老码头”。
这条指令没有丝毫的情感色彩,就像他这个人一样,冷酷而高效。
瞬间,一段经过精心伪装的数据包,如同一条潜伏己久的数据毒蛇,顺着公共网络的缝隙,悄无声息地游向“老码头”餐厅的监控存储服务器。
这段代码的作用极其“单纯”,它会精准覆盖掉服务器存储阵列中,关于案发日18:07至18:22这关键15分钟时间段的所有原始视频帧数据,并用一段由算法生成的、基于前后帧画面内容计算推测出的、毫无破绽的“静态循环画面”替代。
画面中,裘东还在角落的座位上“安静用餐”,偶尔“端起杯子喝一口水”,服务员的走动轨迹也“循环往复”。
这段伪造的画面,在数学上完美平滑,通过了所有常规的视频真伪校验算法。
就像在一条连续的函数曲线上,用更高阶的插值算法,精确地替换掉一小段“异常值”,而曲线的整体连续性和一阶导数的变化趋势都保持“平滑”。
“黄队!‘老码头’餐厅的监控调取到了!”
伴随着小陈的呼喊声,他像一阵风一样冲进了重案组办公室。
只见他手里紧紧握着一个 U 盘,脸上的表情既兴奋又疑惑,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快放出来看看!”
黄队迫不及待地说道。
小陈迅速将 U 盘插入电脑,监控录像随即被投放到大屏幕上。
时间跳到了 18:07,画面清晰地显示出裘东正坐在餐厅角落的位置上。
然而,就在这时,画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轻微闪屏,就像电视信号受到干扰时那样。
这个闪屏非常快,可能只有零点几秒,但细心的小陈还是捕捉到了它。
更奇怪的是,在闪屏之后,画面似乎出现了一瞬间的数据覆盖写入的微小延迟痕迹,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瞬间覆盖了原来的画面。
紧接着,就是那长达 15 分钟的“静止循环”:
裘东一首维持着端杯的动作,没有丝毫变化,而背景里的服务员则在门口到吧台之间来回走动,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
这种诡异的现象让人不禁心生寒意,整个办公室都陷入了一片沉默。
大家都盯着屏幕,试图从这奇怪的画面中找到一些线索。
终于,时间来到了 18:22 分,画面突然又“流动”了起来,显示裘东招手结账后离开了餐厅。
“这段……怎么像卡带了?”
一名年轻警员嘀咕道。
资深技术警员老赵眉头紧锁:
“不像设备故障。
更像是……被人动了手脚。
这种静态循环太‘完美’了,不符合动态场景的自然随机性。
“看这里,”他用激光笔圈出画面边缘一个模糊的钟面,“这挂钟分针在18:15到18:20这五分钟内,位置完全没动!这在正常监控中几乎不可能!除非……”
“除非这段画面是伪造的。”
黄杰的声音冰冷地接上,他盯着那段诡异的静态循环,眼中的疑云更浓。
裘东的不在场证明,看似存在,却像一件布满裂痕的赝品,反而加重了他的嫌疑——这更像是欲盖弥彰!
是谁有这种能力去篡改监控?
裘东自己?
不像。
那是有同伙?
还是……有人在刻意引导?
负责深入搜查裘东那装饰得奢华却暗藏玄机的办公室的警员,带回了一个足以震撼整个案情的爆炸性发现。
警员的脸上交织着惊讶与急切,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看似普通却又异常沉重的证物盒,步伐稳健地走向指挥中心。
抽屉内部,一件件物品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个镶嵌着金边、用来存放麻君亲自赏赐的雪茄盒,它静静地躺在那里。
旁边,一个几乎被忽略的透明物证袋悄然显现,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紧紧吸引。
这些纤维,经过初步比对,与案发现场排水沟中提取的编号C-3纤维材质惊人地相似,如同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通往真相的大门一角。
在那几缕纤维之间,还缠绕着一截非常短小的细麻线,它不起眼却至关重要。
麻线上,一抹难以察觉的暗红色污渍隐约可见,那颜色,既像是岁月沉淀下的痕迹,又仿佛是某种不祥之兆的预兆,经过初步鉴定,这污渍极有可能是血迹。
这一连串的发现,如同一部精心布局的小说情节,每一个细节都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它们不仅挑战着所有人的想象力极限,更激发了每一位在场者内心深处对真相的渴望与追求。
“黄队!这……”
搜查警员的声音都变了调。
审讯室里,气氛异常凝重。
黄杰面无表情地将那个装着纤维和麻线的物证袋以及痕检科刚做出的初步对比报告,缓缓地推到裘东面前。
物证袋里的纤维和麻线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而那份报告上的“纤维材质与现场提取物高度一致”几个字,更是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裘东的心上。
裘东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仿佛一夜未眠。
他死死地盯着面前的物证袋和报告,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突然,他像是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击中,猛地抬起头,疯狂地摇着头,嘴里发出歇斯底里的咆哮:
“栽赃!这是栽赃!黄队长!有人要害我!那个袋子根本不是我的!我不知道它怎么会在我的抽屉里!肯定是有人趁我不注意放进去的!”
他的声音在狭小的审讯室里回荡,带着绝望和愤怒。
他的情绪己经完全失控,仿佛失去了理智一般。
“是顾临!一定是顾临!他恨麻总也恨我!他有这个脑子!麻总偷了他的算法……”
裘东口不择言地嘶吼着,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顾临身上。
“顾临?”
黄杰眼神一凝,这个名字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跳入案件视野。
他脑中瞬间闪过宏宇科技人员名单上的简短备注,数学博士,性格孤僻,麻君“磐石”项目早期核心算法贡献者,后因“个人能力不足”被边缘化……
一个被剥夺成果的数学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