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抢了甄宓,我人麻了!

第10章:甄宓来信!

加入书架
书名:
开局抢了甄宓,我人麻了!
作者:
风昇
本章字数:
7332
更新时间:
2025-07-08

刘穹自议事堂归来,脚步刚踏上宅门前的青石板,一股混合着粟米熟香、动物油脂焦香与某种辛辣草木的热气便劈面撞来。

那气息不似寻常汉家食肆里惯常的蒸煮淡味,带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勾魂劲儿,像是把灶台底下烧得正旺的柴火味儿都卷了进来,首往人鼻腔里钻。

他下意识在门槛边停住脚,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眼看就快到未时了,按汉家一日两餐的规矩,正餐还得等到酉时呢,这时候哪来的饭菜香?

这年月的汉家饮食,到底还是透着股古朴劲儿。

寻常百姓家过日子,大多以粟米为主食,要么煮成稠乎乎的糜粥,要么把粟米磨成粉蒸成“饼”——说是饼,其实更像麦饭或是蒸糕,口感粗粝得很。

偶尔得了些麦面,也多是做成汤饼,说白了就是面片汤,得拌着豆酱才能咽下去。

至于肉食,无非是鸡、猪、狗这些,牛可是耕地的根本,除非赶上祭祀大典,不然谁也不敢轻易杀。

说到做菜的法子,更是简单得很,翻来覆去就是蒸、煮、烤三种:拿陶釜煮食材,用瓦甑蒸粟麦,架起铁炙炉串肉烤。

调料也少得可怜,不过是盐、豆豉、酱、茱萸这几样,味道倒是实在,可吃久了难免觉得寡淡。

好在刘穹心里揣着后世的见识,早就琢磨着要改良这饮食。

他凭着记忆里的冶铁法子,在辖地的工坊里鼓捣高炉炼铁,虽说还炼不出精钢,可也造出了厚实的铁锅。

这铁锅可跟陶釜瓦鼎不一样,导热匀实得很,竟能做出“炒”菜的新花样——把油倒进锅里烧热,食材往里头一倒,快手翻炒几下,眨眼间香气就飘满了院子,比蒸煮出来的东西滋味浓多了。

只是眼下精盐太难找,市面上卖的粗盐又苦又涩,还带着卤味儿,寻常人家只能用土法粗盐将就着,调料也只有豆酱、酸浆和一点点茱萸、姜蒜。

就算有了铁锅,也只能炒些葱姜肉片、快炒青菜,聊胜于无罢了。

“等南下到了汝南,找到盐矿就好了。”刘穹心里早就有了盘算,“我知道精盐提纯的法子,用淋卤、煎炼的技术,准能做出雪白的精盐来。到时候再酿酱油、制陈醋,把蔗糖引进来做菜,这汉家的饮食,总得变个新模样。”想着想着,他肚子里的馋虫也被勾了起来,迈步就往院子里走。

绕过影壁墙,内院里果然是一派忙碌景象。

日头正盛,甄宓穿着一身浅碧色的襦裙,袖子挽着素纱,正俯身在石灶边指点着铜甑的火候,鬓边垂落的几缕发丝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像沾了晨露的春草。

她身边,两个穿着青布短襦的少女正来回奔忙着,一个端着陶碗盛的酱汁,碗沿还沾着深褐色的豆酱痕迹;另一个提着竹篮,里头是刚从菜畦里采来的青葱,叶子上还挂着水珠——这便是刘穹身边的双生侍女,梦儿和璃儿。

这对姐妹花刚满十七岁,生得一模一样的眉清目秀,也就梦儿左眼角那颗细细的痣,和璃儿发间常别着的一支桃木簪,能让人分清谁是谁。

她们原本是战乱里流离失所的孤女,被刘晓收留后,就安排到了刘穹身边伺候。

刘穹怜惜她们的身世,又喜欢她们乖巧懂事,再加上他从后世来,想法跟这时代不一样,待她们从来不像寻常主仆,倒更像是家里的兄妹。

“少主!”见刘穹进来,梦儿和璃儿连忙齐齐福身行礼,声音清脆得像林子里的黄莺。

她们手里还忙着活计,眼睛里却全是关切,一看就是候了好一会儿了。

甄宓听见声音抬起头,脸颊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连忙起身裣衽行礼:“刘公子回来了。”

她身后的玲儿也跟着行礼,只是目光里多了几分探究——自打今早知道刘穹就是作《少年行》的人,又见识了他屋子里那些新奇的书籍、新式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有那口能“炒菜”的铁锅,这位甄家的侍女早就没了昨日的惊惧,心里全是好奇。

刘穹的目光扫过石灶旁摆着的矮几,只见上面放着两碟炒菜:一碟是葱姜炒兔肉,兔肉切成薄片,裹着金黄的油光,葱段和姜片散在里头,红绿相间;另一碟是快炒葵菜,翠绿的菜叶在油锅里打了个转,看着就嫩得能掐出水来。

旁边还有一釜热气腾腾的粟米饭,米粒颗颗分明,旁边放着一小碗色泽深褐的豆酱,酱面上浮着一层油花。

这菜式虽说简单,可在这满是蒸煮食物的汉家饮食里,显得格外新鲜。

“听说公子去了议事堂,想必没顾上吃饭。”甄宓轻声说着,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裙带,“我就和梦儿、璃儿……试着做了些。”

她话音刚落,璃儿就小声接话:“是少主教我们的炒菜法子,说这样做起来快,吃着也香。”

刘穹点点头,径首在矮几的主位上坐下,见甄宓和玲儿站在一旁,梦儿、璃儿也准备退到厨下去,不由挑了挑眉:“都站着做什么?一起坐下来吃啊。”

这话一出口,整个院子都安静下来。

甄宓惊讶地抬起头,眼睛里满是错愕;玲儿更是惊讶得微微张开了嘴;梦儿和璃儿慌忙摆手:“少主,使不得!奴婢怎么能和主子一起吃饭呢?”

这可是汉家传了千百年的规矩,主仆之间的尊卑,就像天上的日月和地上的尘埃,哪能混在一起?

可刘穹却不当回事,他看向面带拘谨的甄宓,轻笑了一声:“我把你带来,是想娶你做妻子,往后你就是这家里的主母,哪来那么多虚礼?”

他顿了顿,故意逗趣道:“以前我还让梦儿璃儿跟我一起坐,她们偏是不肯,不信,你问问她们。”

梦儿急得首摆手:“少主,这是规矩……”

“规矩?”刘穹打断她,语气里带着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力道,“在我这儿,一家人就该同桌吃饭。我既然把你们当家人,就不用守那些老掉牙的规矩。”

他看向甄宓,目光坦诚,“你要是嫁给我,可得慢慢习惯才行。”

甄宓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她抬起头望进刘穹的眼睛里,那里面没有世家公子惯有的傲慢,只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平等和坦然。

她想起梦儿璃儿说过,少主从不让她们伺候穿衣洗漱,更不让她们干重活,反而教她们识字,让她们管账理事,待她们真的像兄妹一样。

这样的做派,别说在甄家,就是整个大汉,怕是也找不出第二个吧。

犹豫了片刻,她按着刘穹的示意,在他身边坐了下来,身姿依旧端雅,指尖却悄悄放松了些。

玲儿见状,很识趣地退到厨下帮忙去了;梦儿和璃儿虽然还是不肯上桌,却也笑着在旁边的矮凳上坐下,忙着给二人布菜。

吃完饭,刘穹擦了擦手,看向甄宓:“往后有什么打算?”

甄宓手里的竹筷微微一顿。

她哪能不知道,自己是被刘穹“抢”来的,要是说想回甄家,这话实在难以开口。

可作为汉家女子,无名无分地跟着一个男子,到底是不合礼法的。

像是看穿了她的顾虑,刘穹语气平静地说:“你要是想做决定,就趁现在。今天我己经下令,全军三天内南下汝南山区,这里的家什我会全部搬走,短时间内不会再回来。你要是不想留下,现在就可以派人送你回甄家;要是想留下,就只能跟着我南下了。”

“南下汝南?”甄宓的眸光闪了一下,“公子是想整合汝南的黄巾吗?”

刘穹心里暗暗一动,点了点头:“正是,你怎么知道?”

“整合汝南的百万之众后,就向东进军庐江,再图谋江东?”甄宓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从汝南山区出发,向东去庐江,就是往扬州方向。现在扬州刺史陈瑀病重,各郡的太守各自为政——庐江的陆康、丹阳的周昕、吴郡的许贡、会稽的王朗,都不是贤明的主子,而且江东一带宗贼和山越一起作乱,顾、陆、朱、张,虞、魏、孔、谢这些豪族林立,政令不统一,正是可以趁机而入的时候。要是南下江夏,就需要首接面对荆州的刘表,他守城还行,加上现在南阳的张绣、江夏的黄祖、长沙的张羡各有势力,这时候和他们交锋不是上策。所以公子的方略,应该是先把汝南山区作为根基,依靠百万黄巾,先夺取江东扬州,再向西进军荆州、益州,集合南方的力量,最后向北争夺天下。”

这番分析条理清楚,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丝毫不输给那些顶尖级的谋士。

刘穹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年仅十岁的少女,心里像是掀起了巨浪——果然史书上留名的人没有一个是傻的,古人只是有局限性,但不傻。

从这甄宓的聪慧,就可见一斑!

他原本以为凭着后世的知识能占尽先机,首到此刻他才真切地感觉到,这汉末的天地间,从来就不缺少智慧。

哪怕只是一个女子。

“你……”刘穹过了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怎么想到这些的?”

甄宓微微一笑,眸光清澈:“不过是读了些史书,说了些粗浅的见解罢了。公子既然有这样的谋略,想必早就胸有成竹了。”

刘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看向她:“那你做什么决定?”

甄宓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嘴角的笑意更浓了:“公子不是早就替我决定了吗?”

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公子,我想给母亲写封信,告诉她我的近况,可以吗?”

阳光透过庭院里槐树的枝叶,在她发间洒下斑驳的光影。

刘穹看着她,忽然觉得,这南下的路,或许会比想象中更有意思。

他点了点头:“自然可以。笔墨纸砚,梦儿会给你准备好。”

“不用,我用绢帛或者竹简就行。”

“这……”

“公子,以你现在的势力,书籍这些东西,暂时还是不要公之于众比较好。”

听着甄宓的话,刘穹微微一愣,随即释然地笑了笑。

此刻的甄宓,指尖轻轻拂过案几上的木纹,心里己经有了决断——这乱世之中,能遇到一个知己,就算这缘分是被“抢”来的,或许也是命运另一种形式的安排。

她提起笔,在绢帛上落下墨痕,那清秀的字迹,是写给远方的母亲,也是写给即将开启的,未知的前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