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
西北的百姓迎来了记忆中最好的年景——
马铃薯的种植让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新织的棉衣帮他们抵御了最凛冽的寒风;
匈奴虽偶有入侵,却在飞虎军的铁爪下不甘离去。
短短一年光景,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相比之下,京城却笼罩在诡异的平静中。
日渐衰老的承平帝对年富力强的儿子们愈发猜忌,接连申饬大皇子与西皇子后,朝堂表面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潮汹涌,不知何时就会掀起惊涛骇浪。
近来三皇子频频向顾见川示好。
这位早年就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皇子,在朝中既无党羽也无根基。
再加上承平帝对他的冷淡态度,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顾见川与皇位无缘。
虽然贵为晋王,手握兵权,但军中补给全赖朝廷供给。
一旦朝廷断了粮饷,再精锐的军队也会自乱阵脚。
正因如此,在朝中诸公眼中,手握重兵的顾见川不仅构不成威胁,反而是个值得拉拢的助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夏朝重文轻武己久,导致读书人骨子里天然有着对武将的鄙视。
他们高傲太久,又过分安逸,自然不会将顾见川和西北看在眼里。
三皇子和其他人的盘算是基于他们对西北旧有的认知。
昔日的西北贫瘠荒芜,黄沙漫天,连年战乱让这里成为大夏最动荡的地区。
但随着言斐的到来,一切都悄然改变。
当粮食问题迎刃而解,民生便有了根本保障。
余下的难题,不过是需要时间慢慢调理。
而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远在京城的权贵们却一无所知。
顾见川在呈递奏章时特意做了些修饰。
起初听说西北成功种植棉花和马铃薯,朝中众人还着实震惊了一番,纷纷派出探子打探虚实。
但如今的西北在顾见川和言斐治理下固若金汤,探子们能查到的,不过是顾见川想让他们看到的消息罢了。
言斐还在西北推行的大规模植树计划。
虽然短期内难以见效,但放眼十年、百年之后,必将成为造福后代的德政。
与此同时,火炮火器的研发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缴获两门敌军火炮后,言斐立即召集能工巧匠展开逆向研究。
经过三个月的日夜攻关,他们不仅成功仿制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新型火炮。
还通过改良材质配方,有效解决了连续射击导致的炮管过热和炸膛风险。
不过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玩枪和造枪完全是两码事。
虽然言斐对枪械操作了如指掌,但他毕竟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明。
在研制过程中,他们接连遇到各种技术难题。
往往刚解决一个瓶颈,又冒出更棘手的新问题。
最危险的一次发生在试射现场。
新型火炮突然炸膛,若不是言斐反应敏捷及时闪避,恐怕就要当场殉职。
即便如此,飞溅的碎片还是在他大腿上划开一道伤口。
消息传到顾见川耳中,这位向来沉稳的人扔下所有公务,火速赶到研发工坊。
"放心,就是腿上擦破点皮,死不了。"
言斐伤口己经被处理了。
"不许说'死'字!"
顾见川罕见地动了怒,声音阴沉得可怕。
"从今往后,没有我在场,绝对不准私自试射!"
言斐刚想反对,可在看着对方眼中化不开的忧虑和毫无血色的脸后,欲言又止。
好吧,这次他确实做的不对,把人吓到了。
他是有家室的人,以后切不能如此莽撞。
于是低声道歉:"这次确实是我大意了,以后一定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
他本想尝试新的材质配比,没想到......
不过这次意外险些酿成大祸,但也不是全无收获。
至少他们明确了这个参数组合不可行,为后续研究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
"别着急,慢慢来。"
见言斐服软,顾见川的语气也柔和下来。
待众人退下后,他仍心有余悸地将人紧紧搂入怀中。
方才听闻试射出事的那一刻,顾见川只觉得心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几乎要窒息。
眼前这人看似沉稳,骨子里却比他还要胆大妄为。
稍不留神,就会给他来个惊心动魄的"惊喜"。
“我知道了。”
感受到顾见川的心情,言斐闭上眼睛,轻轻靠在他肩膀上,模样无比的乖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