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身兼重任,统领庐江、江夏二郡,北需提防关羽雄师,南要戒备童乐劲旅,各方压力如重山压顶,令其丝毫不敢懈怠。
每日殚精竭虑,谋划防务,力求保得两郡周全。
此前周瑜与陆逊、鲁肃合力攻打豫章,却铩羽而归。
此事如巨石悬心,令其愈发坐立难安。
他日夜忧心,唯恐据守豫章的童乐骤然挥师北上,首逼江夏。
故而时刻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
纵关羽现被曹魏掣肘,南下攻江夏可能性微乎其微,然童乐狡黠多谋,行事难测,局势诡谲,实难预料他将有何举动,周瑜心忧如焚,丝毫不敢放松戒备。
张昭趋步上前,恭敬揖礼,向吴王进言:“吴王,今东吴危如累卵,童乐势盛,强攻恐难有胜算。臣有一策,或可解燃眉之急。豫章现由童乐驻守,而郡主孙尚香亦在彼处。可遣能言善辩之使臣,亲赴豫章,面见郡主。”
“郡主与童乐夫妻情深,若能请郡主于童乐枕边美言几句,劝其延缓对我东吴之攻势,或可使我东吴争得些许喘息之机。待我军整军备战,充实实力,再图良策应对蜀汉,方为稳妥。望吴王三思。”
吴王听闻,微微颔首,神色稍缓,沉思片刻后道:“张公此计,不失为一法。只是郡主远在豫章,久未归吴,不知心意如何,且童乐能否听从郡主之言,亦未可知。但如今局势危急,不妨一试。”
遂即刻着手安排精明强干之使臣,速往豫章。
东吴使臣一路疾驰,终抵豫章。
几经周折,顺利见到孙尚香。
使臣大礼参拜后,神色悲戚,言辞恳切道:“郡主,今东吴处境堪忧,蜀汉大兵压境,百姓流离,将士疲于奔命。
昔日东吴,何等兴盛,今却危在旦夕。
郡主虽身处豫章,然东吴乃您血脉根源,亲族皆在。
望郡主念及骨肉亲情,为东吴万千子民着想,于童将军处多进美言,劝其延缓攻吴之势,给东吴留些喘息之机,此乃东吴之万幸,百姓之洪福啊。”
言罢,眼眶泛红,伏地不起,只求能打动孙尚香。
孙尚香秀眉微蹙,和声婉拒道:“先生所言,本郡主岂会不知。然自古妇人不参与国政,此乃纲常。我既己身许童乐,自当恪守本分。军国大事,自有夫君与各方将领定夺,本郡主实难插手。还望先生谅解。”
东吴使臣闻此,心中大急,扑通一声跪地,顿时大哭起来,涕泪横流道:“郡主啊,东吴如今危若累卵,旦夕之间便可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您若不出手相助,东吴上下万千性命恐将不保,祖宗基业亦将毁于一旦呐!
郡主忍心见此惨状乎?还望郡主慈悲为怀,救救东吴啊!”
那哭声悲切,首欲感天动地,只求能说动孙尚香回心转意。
孙尚香面露不忍,却道:“先生莫要再言,我不过一女子,实无左右两国交战之能。
两国纷争,关乎万千将士性命、社稷存亡,岂是我枕边几句言语便能扭转。
夫君行事,自有其考量,皆为蜀汉大业计,我又怎能因一己私情而乱其谋断。
还望先生另寻良策,助吴王化解此危局。”
东吴使臣见孙尚香态度坚决,哭声愈发悲恸,以头抢地道:“郡主若执意不肯援手,东吴臣民皆将陷于水火,臣有何颜面回见吴王!
郡主即便不顾东吴臣民,难道不念父兄之恩、血脉之情?
东吴若亡,郡主亦将痛心疾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