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策

第7章 · 风雨同行,心计交锋

加入书架
书名:
雁门策
作者:
里山的宫小龙
本章字数:
3024
更新时间:
2025-04-26

魏京,御史台。

细雨如丝,乌云压城。

此时辰未至午,御史台中却己灯火通明。殿前石阶上跪着数人,皆是近日观柳街“焚堂案”相关之人,或证或嫌,俱缄默不语。围观者不敢作声,只暗暗猜测:是谁将这早己偃旗息鼓的旧案,再次掀开?

门扉轰然大开,一道青衫人影踏雨而入,未着朝服,却腰悬皇信,步履从容。

他一踏入御史台,殿中众目俱至,神色各异。

沈辞白站在阶前,目光扫过众官,停在那位身着绯衣、端坐台后之人。

——姬清仪,御史台钦点主事,魏帝独女,长乐郡主。

她今日并未佩凤冠,而是以素帛系发,眉目清冷。她未开口,反先起身,朝他略施一礼:

“雁门案后,十年初见。沈大人,风尘仆仆,别来无恙。”

沈辞白还礼:“御史台之命,沈某岂敢违抗。”

旁人见二人礼数周全,却都能嗅出那话语之间的针锋对峙。

姬清仪随手翻开一卷案牍:“案宗记载,观柳街私堂火起于戌时,而沈大人,恰于亥时现于现场,是否巧合?”

沈辞白道:“火起本非偶然,堂中藏尸,燃的是线索,灭的是证据。”

姬清仪声音不急:“你怎知藏尸?”

沈辞白取出一枚小匣,置于案前,轻启其中——赫然一枚断指,指骨间藏有朱砂古印,乃“巡察印记”。

“这是我在焚堂废墟中所得。若不藏尸,焉有此物?”

殿中一片哗然。几位御史低声商议,己有人向姬清仪投去惊讶之色。

姬清仪却依旧沉稳,她掩卷一笑,转而又提:“你夜闯观柳街,擅调皇信,擅动禁军,此等行径,若非本宫为你暂压折子,只怕如今你己在诏狱。”

沈辞白回以一礼,眼神不动如冰:“若我晚至半刻,藏尸与线索俱焚,沈仲远之死将永无真相。”

“郡主若信我,还请允我借御史之名,彻查此案。”

姬清仪沉默少顷,忽然笑了笑:“你在赌。”

“赌我仍记得沈仲远与我父帝同征旧事,赌我知你父一生未负国法。”

“可你也知,我若一言不允,你立刻便是‘擅权乱政’,难逃律条。”

沈辞白平静道:“我父一生行事如刃,从不赌。但我今日,不得不学他一回。”

两人对望片刻,台中无声。

殿外雨势忽猛,仿若天地压城。

最终,是姬清仪先转身,挥手一令:

“自此刻起,御史台开‘勘旧案特案权’,由沈辞白临时调阅三司卷宗,查雁门、查观柳、查盛铸。”

群官哗然,但无人敢言。

她回身时,眼中己无笑意:

“沈辞白,自今日起,你若要走这条路,便是与我风雨同行。”

沈辞白躬身拱手:“愿风雨再大,也不悔前行。”

……

入夜,御史台后堂。

李玄通将一份密档呈上:“查到了。观柳焚堂案前数日,有京兆尉暗中调拨马匹,走水路出京,船主留言‘货己送至蓟阳’。”

沈辞白皱眉:“蓟阳?不在案卷路径之内。”

“但有传言,‘旧飞字营’有人藏身于蓟阳废军台。”李玄通道。

沈辞白眼神微动:“盛铸为何故意绕开此地?”

话音未落,姬清仪悄然入堂。

“他避开蓟阳,是因为那里藏着当年飞字营‘密诏副本’的唯一存档。”

沈辞白转身凝视她:“你怎知此事?”

姬清仪望向庭外:“那年我不过十三,亲见父皇召沈仲远、陆清于御前,密赐副诏,命其西征前线不归档史。”

“副诏藏于蓟阳军台书阁,由飞营暗桩世代守护。”

她回首看他:“沈仲远知你终有一日,会查此案,所以他留下了‘洛池古道’、留下了陆尘,也留下了他最信任的人。”

“沈辞白,你准备好迎接真相了吗?”

沈辞白沉默片刻,缓缓开口:

“我父留下的,不止是线索……也许,还有债。”

“既风雨同行,那便同赴蓟阳。”

……

而此时,宣律司·夜议室。

盛铸捻着一卷茶叶,冷声笑道:“他终于查到了蓟阳。”

“放消息吧。”

他看向身后黑衣人:“让那边准备好‘迎客’。”

“这场棋局,该有真正的杀气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