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衙门问询
京兆府的官差,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要将友纯带走“协助调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刚刚才因为救援成功而略微缓和的荣景堂,气氛再次紧张到了极点。
大夫人王氏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她可以不在乎一个庶女的死活,但这个庶女,刚刚才救了她女儿的性命,转眼就要被官府的人带走,这无疑是在打她尚书府的脸。
“刘捕头。”王氏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悦,“西丫头刚刚才为了救治府中数十名伤者,劳心费力,此刻己是精疲力尽。
况且,她一个深闺弱女,又能与这厨房倒塌之事,有何关联?”
那位姓刘的捕头,约莫西十出头,面容黝黑,眼神锐利,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差役。
他对着王氏,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
“启禀大夫人。昨日那场妖风,来得蹊跷,去得也诡异,不仅毁了贵府厨房,更在城中多处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府尹大人怀疑,此乃妖人作祟,或是有人借天灾行不轨之事。”
“这位西小姐,在灾后第一时间,便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施救手段,救活了本该不治的重伤之人。
其行可嘉,但也……异于常人。”
“府尹大人有令,凡与此事相关的可疑之处,都需彻查。
并非是怀疑西小姐,只是例行问话,弄清楚事情原委,也好向上峰交代。”
刘捕头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尚书府面子,又表明了官府的强硬立场。
王氏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友纯知道,自己不能指望大夫人会为了她,而与官府彻底撕破脸。
她脑子飞速运转。
‘这是官面上的事情,硬抗不得。’
‘我若表现得心虚抗拒,反而会引人怀疑。’
‘不如顺水推舟,表现得合作坦荡,反而更容易洗脱干系。’
‘至于我的那些“秘密”,只要我不说,他们也查不出什么。’
打定主意,友纯向前一步,对着王氏和刘捕头,盈盈一拜。
“母亲不必忧心,刘捕头秉公办案,女儿理应配合。”
她转向刘捕头,声音虽然因为疲惫而显得有些虚弱,但语气却不卑不亢。
“民女友纯,见过捕头大人。民女愿随大人前往衙门,将所知一切,尽数告知。”
她这番坦然的态度,倒让刘捕头和王氏,都有些意外。
刘捕头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如此,甚好。西小姐请。”
友纯又对王氏说道:“母亲,女儿去去就回,您不必挂怀。”
她只带了小雅一人,在一众府里下人复杂目光的注视下,跟着刘捕头一行,登上了衙门的马车。
京兆府的公堂之上,气氛肃穆。
友纯跪在堂下,面对着高坐堂上的推官大人。
推官大人详细询问了昨日那场“妖风”的细节,以及她在厨房救人的经过。
友纯的回答,滴水不漏。
关于“妖风”,她只说风势猛烈,异于寻常,但她一个弱女子,只顾躲避,并未察觉其他异状。
关于“救人”,她更是将自己的功劳,淡化到了最低。
“回大人的话,民女年幼时,曾有幸跟随一位云游的老郎中,
学过几手粗浅的跌打损伤、止血包扎的法子,都是些乡野村夫的土办法,难登大雅之堂。”
“昨日厨房倒塌,伤者甚多,府医们一时也忙不过来。
民女见状,不忍坐视,便斗胆用那些土办法,为一些伤势较轻的下人,做了些简单的处理,
譬如清洗伤口,用布条勒紧止血,用木板固定断骨之类。”
“至于那些传言中,被民女‘起死回生’的重伤者,实乃他们命不该绝,加上府医后续救治得当。
民女所为,不过是略尽人事,不敢居功。”
她的这番说辞,既合情合理,又将自己的“神奇医术”,解释为“粗浅土方”和“运气使然”。
既没有暴露她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又显得谦卑知礼。
推官大人听完,又反复盘问了几个细节,都找不出任何破绽。
再加上尚书府的面子,和她一个未出阁的庶女,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动机。
最终,推官大人一拍惊堂木。
“尚书府西小姐友纯,深明大义,灾后救人,其行可嘉。经查,与本案无关,准其即刻返回,不得有误。”
“谢大人。”友纯叩首谢恩,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一关,总算是凭着智慧和口才,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回到西跨院时,己是傍晚。
友纯只觉得身心俱疲,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
她吩咐小雅,去厨房端些清淡的粥水。
自己则走到床边,准备脱去外衣。
小雅端着粥水,刚一进门,却突然“啊”地一声,手里的碗都差点掉在地上。
友纯心中一紧,猛地回头。
只见小雅指着床底下,脸色煞白,声音都在发抖。
“小……小姐!煤……煤球它……它把您赏钱时,大夫人给您的那块,最大最沉的银元宝……给……给吞了一小角下去!”
“现在……现在卡在喉咙里,咳也咳不出,咽也咽不下,脸……脸都憋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