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第0151章 一步不能退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作者:
东阳浪客
本章字数:
4934
更新时间:
2025-06-30

李宅,后园。

霜儿伏案理账。

武松取出一钱囊,道:“此物且收好。”

霜儿检视,道:“此非晨间要与西门大官人兑银的铁引么?”

武松道:“京师险诈,大官人恐有闪失,交我保管。”

霜儿道:“今日张先生与苏先生言己觅得合宜宅院,奴婢往观之,在保康门外,距太学院不远,宅院颇广,景致亦幽,年赁二百贯。郎君可要亲往一观?”

言罢,己执铁引,行至柜前,纳入一上锁铁匣中。

武松道:“你定夺便是。”

霜儿复归案前。

武松近前视之,见她正依礼簿名录另录一册,道:“既有礼簿,何必重记?”

霜儿道:“昨日收礼金三万贯,加之先前所兑,共得现银十五万贯,小娘子悉数运回阳谷,如今京中只余此二万铁引并三千贯现银。小娘子言礼金不可计入收入,终须还报,故另册记之。”

武松坐于榻上,思及昨日婚宴,虽多人未至,然皆赠厚礼。

如蔡攸、杨戬、马九、何蓟,乃至宿元景、蔡京。

故得三万贯之巨。

尚不计西门庆咬牙所许五千贯。

霜儿至榻前,道:“郎君可是倦了?容奴婢服侍安歇。”

武松揽其入怀。

霜儿娇羞道:“郎君,小娘子嘱咐,莫要放纵。”

武松笑道:“莫非你还要向娘子告状不成?”

次日早,武松得知蔡京不欲追究西门庆之事,便命任九将两万贯铁引送至蔡府。

午时,任九回报:虽未得见蔡京,然蔡府己收下铁引。

武松恐己身目标过大,故未往城外与方百花等人相见。

乃命徐宁代为转达安排,方才徐宁自小红庄归来,带来三则不利消息:

其一为马军司以护卫方真人为由,连宣赞之请见亦不许,然担保方真人无恙,且有方真人手书传出,经王寅、石宝验看,确为其亲笔;

其二为有人借机煽动绿林豪杰,指宣赞囚禁方真人以媚高俅,欲请方真人现身相见,恐此辈乃高俅所遣细作;

其三为绿林豪杰己聚二百余人,多有欲见召集人打虎武松者,更有生事之徒言武松明为抗辽,实乃以江湖豪杰性命为投名状媚朝廷。

武松道:“消息传出未及旬日,或尚有更多豪杰来投,不必着急,且让魑魅魍魉先现形。可有人滋事?”

徐宁道:“因在禁军营盘内,虽每日喧哗,亦有比试武艺,尚无人生事。”

武松道:“烦请徐教头再往小红庄,与宣指挥、关将军、郝将军一道,留意前来相助之豪杰中可有可用之人。心怀叵测者亦须盯紧,勿令走脱。”

徐宁领命而去。

厅中唯余武松与王世安。

王世安忧道:“将军,莫非教主身份泄露,故马军司不许外人接触。”

武松道:“石宝、王寅知教主身份,彼二人皆方腊亲信,或怨教主与我过从甚密,愤而泄密。若如此,官家恐将控制教主,不易放归。”

王世安道:“彼等以为教主真有通晓天机之能,故泄密以媚官家,又使将军不能挟教主号令信众。将军,不如另立教主。”

武松视王世安,道:“不可。教主之威望,非一日可建。”

王世安道:“将军所言极是,然不得不防教主有失。”

“此事容后再议。今我更忧江州,按行程推算,梁山晁盖等人恐将至。”

“将军推波助澜江州救宋江之事,本欲令高俅见识江湖豪杰之决心,若事态失控,恐激怒官家。”

“此正我所忧。若江州守军不力,晁盖等人不但救出宋江,且酿成血案,如朝廷命官遇害,于东京局势有何影响?”

“若至此,恐对将军不利。将军召集豪杰本为示威,适逢江州血案,必有官员诬将军谋反。官家知厢军无能而豪杰可畏,极可能命高俅出兵袭小红庄,一为挽回江州血案颜面,一为检视禁军战力。然梁山仅去十余头领,依将军言,沿途聚众亦不过数百,而江州早有埋伏,至少数千厢军待命,纵能救出宋江,欲酿血案亦难。”

武松思及前世晁盖等人不但救出宋江,更生啖黄文炳,此番不知能否避免,叹道:“押司高估厢军,小觑江湖豪杰。无论如何,当早作准备,若江州真有血案,当如何应对?”

王世安沉思片刻,道:“将军当立即遣散小红庄豪杰,并通过蔡学士上书官家,与豪杰划清界限。否则,官家不但可能命高俅袭小红庄,更将视将军为逆贼,将军一年心血,尽付东流,最终不得不占山为王,如梁山强人,抗虏护国、收复燕云则成泡影。”

武松默然良久,摇首道:“让不得,退不得,散不得。过几日我往城外,恐不再回,押司是留东京,还是归阳谷?”

王世安目中闪过一丝惊惧,旋即道:“愿随将军调遣。然事未至此,将军还当以和为贵。”

武松笑道:“持至善之望,备至恶之防,凡事皆当如是。”

王世安叹了一声,无言以对。

武松道:“届时我当安排押司居城外,若事不顺,押司可自归阳谷。”

王世安起身拱手道:“属下必竭力辅佐主母。”

武松摇首笑道:“我本孑然一身,妻妾未知有孕否,彼等出身世家,亦有自保之能。我与主母早有定议,届时押司恐亦遭蔡京、高俅迫害,可至阳谷取两千贯,自谋生路。若真至此,便是天不与我成此事,押司便当这半载经历,只是一梦。”

王世安道:“将军……”

只道二字,再难成言。

-----------------

滑州,黄河南岸。

石秀、杨雄、时迁坐于岸边,望冰封大河。

时迁抱怨道:“二位哥哥,前说投梁山,至大名府闻武松召集好汉,又要往京城。”

石秀道:“梁山好汉皆往江州救宋江,此时山寨喽啰必严防死守,我等去恐被当官府细作拷打。”

时迁道:“为何至此又不前?”

石秀道:“时迁兄弟,宋江与武松,孰为英雄?”

时迁一怔,道:“宋江何人俺尚不知,焉知这许多。哥哥先前不是说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自然梁山是好汉。”

石秀道:“然武松乃打虎英雄,今又救明教抗辽义士,我等身在雄州,当知辽人之可恨。”

杨雄道:“公孙道长亦明教中人,曾欲引我入教,然当时明教为官府所缉,我身为公门中人,自不便入。”

时迁道:“如此说来,自然武松是英雄,俺平生最恨契丹人。”

石秀道:“【替天行道】乃假好汉,【抗虏护国】方真英雄。”

时迁道:“那便往京城投武松,石秀哥哥,你样样皆好,独思虑过甚。”

石秀道:“然上梁山便是做山大王,好吃好喝,无钱便下山劫大户。若随武松,恐真要上阵,你这厮不怕死么?”

时迁拍胸道:“死便死耳,有何惧哉?”

思忖片刻,又道:“俺轻功佳,逃得快,要死也是末一个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