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三天,没什么,别担心。”裴承沨不以为意地一笑。
顿了顿,他若有所思的说,“我被传送到这里己经将近一个月了,就和你之前说的情况一样,绑定了系统并按照它的要求完成任务。”
一个月......
看来穿梭机的故障,果然造成了时空的混乱,裴承沨穿越的时间线竟然和他相差了这么久。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助周国在最近一次战事中取胜,你也是一样的么?”池晏之问。
裴承沨摇头:“系统要求我归顺周国并最大限度的保全手下的兵马。至于往后的任务,暂时还没有发布。”
说罢,他抬头看了池晏之一眼:“说起来,这次出征之前,夏国的国君事先吩咐过我要想尽办法获取周王的信任,而后——”
“嗯?”见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池晏之不解道:“然后要你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大周?”
裴承沨轻笑了一声,煞有其事的说:“不止如此。他当时的原话是,周国国师诡计多端、为人狡诈,是他的心腹大患,叫我务必找机会替他除去这根心头刺。”
……开局就有npc要追着他杀。
池晏之刚要接话,长廊的另一头传来了声响,两名看守神色匆匆地向这里走来。
见到池晏之后,二人欠了欠身,行礼道:“池大人,卑职等奉大王之命,特地来宣裴将军进王宫一趟。”
池晏之与裴承沨无声的对视了一眼后,转而对那两位看守说:“正好,我也有事向大王禀报,我与他同去罢。”
国师位高权重,又深得周王器重,他们自然不会对池晏之的话有任何异议。
“池大人请。”其中一人打开了牢房的锁,而另一人则手提一盏油灯在前方引路。
因为有旁人在场,他与裴承沨自是不便继续方才的话题。
况且在外人眼里,他与裴承沨在此之前应当极少有过照面,并不熟悉才对。
于是二人象征性地谈论了几句冥山战事后,便心照不宣的一路沉默无话。
此处离王宫尚有一段距离,一路上,池晏之不动声色地环顾着周遭的建筑与景色,将路线记了下来。
穿过亭台水榭、又经过了无数座宫宇后,带路的看守在一座宫殿前停下了。
“国师大人、裴将军,请吧。”
池晏之扫了一眼殿前悬挂的匾额,上面篆刻着“明德殿”三个字。
借着有事要上奏的由头进宫,也不全是他的一时兴起,而是想早日接触一下这位周王。
毕竟是自己名义上需要辅佐的君主,日后完成副本任务时,也少不了此人的助力。
他向裴承沨递了一个眼神,然后走在前面,先一步踏进了正殿。
殿内的装潢华贵,透着一股威仪与气派。
池晏之按照系统的指示,行了一个还算标准的君臣礼。
“你来了?正巧本王要宣你进宫议事,平身吧。”坐在正殿上首的人遥遥地开口道。
池晏之依言起身,他这才抬起头,目光飞快的在主位上那人的脸上巡睃而过。
这位一国之君看起来比自己年长些,不似某些帝王的杀伐果决,他周身的气质竟意外的......平易近人?
就在这时,一行小字缓缓浮现在他头顶:【周王,本名周彦祯,年三十有二,前周王幼子,在位己有七年。】
这一幕看起来怪异得很,可大殿两侧把守的侍卫显然谁也没有注意到似的,依旧各自保持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姿势,规规矩矩的立在一旁。
果然是只有玩家才能看得见的身份资料。
“这位就是夏国的主帅,裴将军了吧?”周彦祯目光一转,径首落在了裴承沨身上。
裴承沨神色自若地上前一步,抱拳道:“见过周王。”
“此番多亏了国师的计谋。佯北勿从、穷寇莫追,裴将军近来在两军交战之时无往不利,恐怕也没料想过会一时失算,落入他的算计当中罢。”周彦祯说着往池晏之的方向看了一眼,面上隐隐有几分赞许之意。
“国师足智多谋,末将甘拜下风。”裴承沨面不改色的接口。
池晏之默不作声地站在他身旁,被他这么一说,耳侧莫名有些发热。
不知道系统用了什么方法篡改了这些npc的记忆,明明他在两个时辰前才来到这里,对他们所说的冥山战事毫不知情。
周彦祯微微一笑,继而道:“有国师这样的贤臣自是周国之幸事,而裴将军战功赫赫,却也不容小觑。”
他话题一转,眉眼间多了几分探究之色:“只是本王不知,你身为夏国将领,向来尽忠职守,此次归降是当真愿意效忠于本王,还是一个引狼入室的圈套呢?”
周彦祯说话的时候,嘴角还噙着一丝笑意,眼底却闪着精明的光。
此言一出,裴承沨却仍是神色如常。
周王会有疑心再正常不过,他早有所料。还在狱中的时候,他连归降的理由都早早准备好了。
“末将曾经为夏国征战沙场数年,从未有过二心,然而却屡遭夏王猜忌。前些日子,夏王派遣了自己的心腹来到营中分权,行军之中多有意见不合之处也就罢了,此番冥山一役,明知前方可能有陷阱,夏王的心腹却仍要求末将乘胜追击,否则就要以违抗王命之罪要挟末将。”
“在末将眼中,只想尽快助夏国夺回城池。何况外患自然该是凌驾于内部权利纷争之上的,可到了其他人那里,似乎并非如此。”
周彦祯听到他这么说,流露出了一丝思索之色。
夏王为人专制独裁,对有功之臣十分忌惮,这并非什么秘密。
前不久,夏国御史还因为在朝堂上进言违逆了他的意思,而被当即罢免,逐出了国都,传得沸沸扬扬。
裴承沨见状,心下了然,自己己然取信了周王三分。
毕竟为将之人若是出于贪生怕死的理由而归顺,那样永远都不可能获取君王的信任。
可如果是因为所辅佐之人并非明君、自己本无异心却自始至终遭到猜疑,那就不一样了。
“久闻大王贤名,末将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大王应允,末将自此定当尽心竭力效忠于周国。”裴承沨再次施礼,神色淡淡的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