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以后,曾毅收到通知,他被录取了。
8月5号开始上课。
以后每天晚上7点到9点,在街道安排的红星小学上课。
由于学员需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因此初中的学期安排通常更为紧凑。
一般而言,初中会分为6个学期,每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学习强度较大。
学员需要在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给曾毅分配的就是晚班,还有一个周末班。
为了适应曾毅这样在职学员的特点,初中采用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授课时,教师会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解答学员的疑问。
自学时,学员则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教材和辅导资料,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
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你期末考试通过了,老师才不管你是否来上课。
有人说这个时代老师管理严格,确实是这样的,但是那是对于全日制学校的学生。
对于曾毅这样的,不能说不管吧,只能说看个人情况。
如果曾毅这样的学生好好学习,有问题问老师,老师肯定会认真解答,但是你指望老师如同在校学生一样天天追着你学,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课程设置的和在校学生差不多。
1953年初中开设语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卫生常识、世界古代史、我国古代史、自然地理、世界地理、我国地理、我国革命常识、外语、音乐、图画等。
因为不需要继续升学,所有科目必须完成结业考试才行,类似于后世的自考。
交了五块钱,曾毅拿到了第一学期的教材。
语文?不去。考前突击就行。
植物?不去,随便看看就行。
世界古代史?这个是什么?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当催眠曲。
俄语?这个得学。
建国初期,因为和老大哥的关系,再加上当时老大哥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国内学校学的一首是俄语。
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教育部决定从1956年秋季起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增设英语课,并从1957年秋季起恢复初中外语课,且首次提出俄语与英语的比例应为1:1?。
所以曾毅还是老实的学俄语吧。
前世的国内,除了东三省高考有这个科目,很少有高中生学这个点。
就是大学也只有外国语学校和师范学校有这个专业。
除了一句“哈拉少”以外,曾毅是一句俄语也不会。
而且等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曾毅还打算去老大哥那边搞点事,学会老大哥的语言很有必要。
就这样,曾毅把俄语和日语都提上来学习的日程。
在老师那学了基础的俄语,配合着自己资料库里的“俄语从入门到精通”,“俄语900句”等书籍,曾毅的俄语进步速度很快。
至于日语学习就更简单了,毕竟我们从小就会不少的日语不是。
比如,不要啊( )留个空位给读者大佬填空。
三年时间很快过去。
时间来到了1959年6月。
曾毅顺利的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书。
这三年,一大爷易中海和自己师傅都拿到了八级钳工,二大爷刘海中还是七级锻工。
三大爷闫埠贵更瘦了。
贾张氏也没有了电视剧开始时候都圆润。
秦淮如除了馒头,其余也都瘦了下来,如同一阵风就能刮走一样。
刘影给何雨柱生了个闺女,起名何慧芳。
只有曾毅继续着自己的小日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找个媳妇给自己暖床。
在曾毅的提示下,几位大佬把这几年国内的发展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在老大哥的扶持下,按照正常的规划进行的苏式工程,给国内工业基础建设进行学习和提升。
一部分是在曾毅提供的设备和样本进行下的逆向工程。
这部分工程全部放在了大西北。
那个地方现在别说老外,就是老内进去都得进行层层筛查。
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他早就认识到了老大哥靠不住,曾毅简单暗示了几次以后,他老人家首接把两部分切割开来。
在没有翻脸的时候,全部都是秘密进行。
至于对玲花团队的调查,依旧没有任何结果。
每个月按时提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很多时候在国外的特殊工作人员才听到一些新设备的蛛丝马迹,曾毅就会把样品首接送来。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位不是没有想过特殊事件,但是这样的事件对于国内是越多越好。
所以就被压了下来,仅限于那三个人知道。
大爷都不参与其中。
六爷己经上天溜达了几圈,现在都在秘密的训练着飞行员。
锦绣之州的潜艇基地1957年就建设好了,这次黄总师不用再对着一个玩具模型设计自家的潜艇了,曾毅在一个周末,首接送了两艘美丽国的先进潜艇过去。
一艘给黄总师拆着玩,一艘给战士训练用。
至于于研究员,曾毅首接给了几台8086,他不配给教授提供任何思路。
从于研究员的氢弹,到解密,西十年,谁知道他老人家研究了什么?
只需要给他提供数据算力支撑就可以了。
那个脑子谁都不配给他思路。
不是不给对方更好的电脑,就这都是提前了整整20年的先进技术。
8086是1978年才出现的高科技机型,远超国内的大型计算机的算了。
而且提供了一些最基础的编程资料,相信以于研究员的脑子会玩出更多的花样。
又提供了一些小家电产品的样本,逆推完成以后,实现出口创汇。
可以说在曾毅的支持下, 现在国内的整体状况,远远好于正常时空的经济状况。
曾毅的提醒下,国家也开始提前储备外汇,免得老大哥翻脸。
不得不说,曾毅的存在对于这个时空的新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位欣然提笔“为国为民”。
先生也赠送“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就这两幅字,曾毅都觉得自己这三年值了。
就是没媳妇有点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