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的紫禁城,新一轮的较量,正在暗处悄然拉开帷幕。而白云观的铜铃依旧叮咚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宁静与风暴,从来都只隔着一线之隔。
皇后的密信辗转送到五台山时,正值暮鼓晨钟之际。老方丈手持念珠盘坐在蒲团上,听着小沙弥念出信中内容,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冷了下来。"后宫有妖孽惑主?"他轻轻叩响木鱼,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这乌拉那拉氏,真是病急乱投医。"
正巧,静慧师傅那日带着小道姑来五台山交流佛道典籍。刚踏入禅房,便见老方丈将密信递了过来:"你那好徒儿,如今可是惹上大麻烦了。"静慧展开信纸匆匆一扫,眉头也皱了起来:"小燕子虽然调皮,但断不会做出此等事。这分明是皇后在诬陷。"
老方丈抬手示意静慧坐下,命小沙弥奉上清茶:"咱们佛道虽分两门,可道本就是佛,殊途同归。你我相识数十载,还能不知你徒弟的为人?那小燕子,我虽未见其人,却也听你提过不少。她在白云观悬壶济世,救治百姓,这样的孩子,怎会是妖孽?"
静慧师傅感激地行了一礼:"多谢师兄明察。只是皇后此举,怕是想借您的威望,在皇上面前施压。"
老方丈闻言,不禁翻了个白眼:"她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让我帮她诬陷小辈?做梦!"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明日早课,我便亲自拟一封书信,将事情原委告知皇上。就说五台山上下,都愿为小燕子作证。"
第二日清晨,五台山的大雄宝殿内,钟声悠扬。老方丈当着全寺僧众的面,口述书信内容:"陛下明鉴,白云观静慧之徒小燕子,仁心仁术,慈悲为怀。老衲虽身在佛门,却也听闻其在京城开设医馆,救死扶伤之善举。望陛下勿信谗言,还其清白..."字字铿锵,回荡在山谷之间。
书信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与此同时,皇后正坐在景仁宫,满心期待着五台山的消息。当太监颤巍巍地递上老方丈的回信时,她的手都在颤抖。然而展开信笺的瞬间,脸色却变得比白纸还难看。
"不可能...这老秃驴竟然..."皇后气得将信纸撕得粉碎,"他明明是太后的人,为何不帮本宫?"她哪里知道,老方丈与静慧师傅的交情,早己超越了门派之见。在善恶是非面前,佛道两派的修行者,自有他们坚守的准则。
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白云医馆内,小燕子捧着老方丈的书信,眼眶微微发红:"没想到,我从未见过的师伯,竟会为我说话。"她转头看向沈清晏,"相公,你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对不对?"
沈清晏将她揽入怀中,轻声道:"只要心怀善意,自会有人与你并肩同行。老方丈此举,不仅是为你,更是为了守护世间的公道。"
而在紫禁城,乾隆看着老方丈的书信,陷入了沉思。一边是自己幽禁的皇后,一边是德高望重的佛门领袖。再想起白云医馆里那些被救治的百姓,他心中己有了决断。
几日后,一道圣旨下到景仁宫:"皇后乌拉那拉氏,屡生事端,诬陷忠良,着废除后位,终生禁足。"至此,这场风波终于画上了句号。
夕阳西下,小燕子站在白云医馆的二楼,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远处五台山的方向,仿佛传来隐隐的钟声。她知道,在这偌大的世界里,总有人会坚守正义,守护善良。而她,也会继续在这一方天地里,用自己的医术,温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