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腐败史

第18章第二节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与操纵

加入书架
书名:
中国腐败史
作者:
曹秀
本章字数:
11292
更新时间:
2025-06-19

第二节: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与操纵

在现代经济的宏大舞台上,证券市场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投资者参与经济发展、分享企业成长红利的关键平台。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及高度的透明度,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现实却常常被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这两大 “毒瘤” 所侵扰,它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黑手,肆意破坏着证券市场的良好秩序,给整个资本市场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危害。

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谋取私利

证券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堪称是一种极为隐蔽且恶劣的违规行为,其核心在于那些掌握内幕信息的特定人员,凭借着自身所知晓的尚未公开披露的重要信息,提前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股票买卖操作,从而非法获取巨额利益。而这些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往往来自于上市公司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核心财务人员、重要业务骨干,以及证券公司的保荐代表人、分析师、投资顾问等与证券业务密切相关的从业者群体。

上市公司高管的内幕交易行为

上市公司高管作为公司经营决策的核心参与者,对公司的重大事项了如指掌,这些事项涵盖了从企业的并购重组、重大战略合作、业绩的大幅波动,到新产品研发的突破性进展、重大合同的签订或终止等方方面面。在这些信息正式对外公布之前,它们无疑属于能够对公司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幕信息。

例如,某家大型制造业上市公司,其高管团队正在秘密筹划与同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事宜。这一并购一旦成功,将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业务版图,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有着深远影响,按照市场规律,公司股价必然会迎来一波大幅上涨。然而,在公司尚未对外披露这一并购重组计划的关键时期,部分高管便动起了歪脑筋。他们深知消息一旦公布后股价的走势,于是纷纷通过自己的亲属账户或者委托他人,悄悄在二级市场上大量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这些高管们利用职务之便,绕过公司内部的信息管控机制,以一种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着违规操作,仿佛在暗处窥视着即将到来的股价盛宴,只等信息公开后坐收渔利。

当并购重组的消息最终正式对外公布时,正如这些内幕交易者所预期的那样,公司股价应声上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就实现了大幅攀升。而那些提前通过内幕交易买入股票的高管及其关联人员,此时便择机抛售手中的股票,轻轻松松地将巨额非法利润收入囊中。他们的这种行为,完全无视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原则,普通投资者在对这些内幕信息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出与之同等的投资决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上涨,错失了获取收益的机会,而这些内幕交易者却凭借不正当手段侵占了原本应属于广大投资者共同分享的利益蛋糕。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证券市场中屡见不鲜。有的上市公司高管在知晓公司即将发布远超预期的业绩报告前,提前买入股票;或是在得知公司某项重大业务合作出现变故、可能导致股价下跌的消息时,提前抛售股票,从而避免自身遭受损失。他们将证券市场当成了自己的 “提款机”,凭借内幕信息在市场中肆意妄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的内幕交易行径

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也能够接触到大量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保荐代表人在辅导企业上市过程中,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风险等核心信息一清二楚;分析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分析时,可能会提前知晓一些尚未公开的业务拓展计划或者战略调整举措;投资顾问则可能从与上市公司的沟通交流中获取到影响股价的关键信息。

以证券公司的保荐业务为例,保荐代表人负责对拟上市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业绩、合规情况等各个方面,确保企业符合上市条件,并向监管部门出具保荐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着企业最真实、最详尽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能够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敏感内容。然而,部分保荐代表人却没能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将这些内幕信息当作了谋取私利的工具。

比如,某保荐代表人在负责一家新兴科技企业的上市保荐工作时,发现该企业虽然在公开的财务报表上显示业绩平平,但实际上正在研发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且己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旦这项技术成功推向市场,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股价也必然会一飞冲天。这位保荐代表人没有将心思放在认真履行保荐职责上,而是偷偷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这一内幕信息,在企业上市前就通过各种隐蔽渠道大量购入该企业的原始股或者在二级市场提前布局买入其股票。等到企业成功上市,新技术的消息逐渐传开,股价大幅上涨之时,他便抛售手中的股票,获取了巨额的非法收益。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同样存在内幕交易的风险。有些分析师在参与上市公司的内部调研活动后,提前知晓了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产品计划,并且清楚该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会对公司股价产生积极影响。于是,他们违反行业规定,不仅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保密,反而先于普通投资者,利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或者告知身边的亲朋好友买入相关股票。当产品正式发布,股价上涨后,再进行获利了结。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也让证券市场的信息传播变得扭曲,投资者无法依据真实、公正的信息来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整个市场的信任机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操纵市场:扭曲价格,误导投资者

与内幕交易相对应的另一种严重破坏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便是操纵市场,一些机构和个人凭借自身所拥有的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传播优势等手段,通过联合起来实施一系列不正当的操作,人为地操纵股票价格,制造出虚假的市场交易信号,诱导广大投资者跟风买卖,进而达到他们在高位抛售股票获取暴利的目的。

资金优势操纵股价

在证券市场中,不乏一些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手中掌握着巨额的资金,这本应是用于在合理的投资逻辑下参与市场交易、助力优质企业发展的资本力量。然而,部分机构却将这些资金变成了操纵股价的 “利器”。

例如,有某个大型私募机构,看中了一只流通盘相对较小、股价波动较为频繁的股票。该机构先是调集了数亿元的资金,悄悄地在低位开始大量买入这只股票,通过持续的买入操作,逐步抬高股价,吸引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关注。由于普通投资者往往存在跟风心理,看到股价不断上涨,便误以为这只股票有着良好的投资价值,于是纷纷跟进买入。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股价在资金的推动下持续攀升,形成了一种看似繁荣的上涨态势。

而此时,这家私募机构早己暗中布局,他们通过旗下多个关联账户,一边继续少量买入维持股价上涨的假象,一边在高位逐步开始抛售手中己经获利丰厚的股票。当他们的抛售行为达到一定规模后,股价开始出现松动,原本跟风买入的投资者开始恐慌,也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价迅速下跌。但这家私募机构却早己在高位套现离场,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而那些被误导跟风买入的投资者则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很多人甚至血本无归。

这种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股价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市场的供求规律,将股价变成了可以随意操控的工具,使得证券市场原本应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失效。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可能因为股价被恶意操纵而无法得到合理的市场估值,而一些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股票却在资金的炒作下被过度高估,扰乱了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秩序。

持股优势操纵股价

除了资金优势外,一些大股东或者具有较高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持股优势,也会实施操纵股价的行为。这些主体往往在上市公司中有着较大的话语权,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信息披露等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某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持有公司大量的股份,在公司股价处于相对低位时,他为了能够在高位减持套现,便想出了一系列操纵股价的手段。首先,他利用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要求公司管理层发布一些看似积极的消息,如夸大公司的业务进展、提前透露一些尚未确定的合作意向等,以此来营造公司前景一片大好的氛围,吸引投资者关注。同时,他自己则通过关联账户,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一些小额的买卖操作,制造股价活跃的假象。

随着市场关注度的提升,股价开始逐步上涨,其他投资者在这些虚假信息和股价上涨的双重刺激下,纷纷买入股票。当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后,这位大股东便开始大规模地减持手中的股份,将手中原本价值相对较低的股票以高价抛售出去,获取了巨额的差价收益。而在他减持完毕后,公司股价由于缺乏实质的业绩支撑和后续资金推动,迅速回落,那些跟风买入的投资者再次成为了受害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这种凭借持股优势操纵股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也让上市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受到了损害,影响了公司未来的融资能力和长期发展,同时也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大打折扣。

联合操纵与信息误导

更为复杂和恶劣的是,一些机构和个人还会相互联合起来,形成操纵股价的 “利益同盟”,同时利用信息传播优势,制造虚假的市场交易信号,全方位地误导投资者。

这些联合操纵者可能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私募机构、游资团队、上市公司内部的关联方等。他们事先约定好操作策略,共同筹集资金,有计划地对某只股票进行买入、拉升、维持股价以及抛售等一系列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散布虚假信息,比如在一些网络平台、股吧等地方,雇佣 “水军” 或者利用所谓的 “专家”“股评人”,发布夸大其词的推荐文章,吹嘘该股票具有巨大的投资价值,即将迎来重大利好等。

例如,曾经有一伙联合操纵者盯上了一只处于传统行业、业绩平平的股票。他们先是联合起来大量买入股票,将股价从几元钱一路拉升到十几元钱,期间不断在网络上发布各种虚假消息,声称该公司即将转型进入热门的新兴科技领域,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还伪造了一些所谓的行业调研报告来佐证这些说法。普通投资者在看到这些铺天盖地的虚假信息以及股价不断上涨的情况后,信以为真,纷纷跟风买入。

而当股价被拉升到一定高位后,这些联合操纵者便开始逐步抛售股票,完成套现。最终,股价在他们的操纵下大幅下跌,那些被误导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而这些操纵者却通过这种不正当的手段瓜分了巨额的利润。这种联合操纵与信息误导的行为,让证券市场陷入了一片虚假繁荣与混乱之中,投资者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正常的投资决策变得异常艰难,整个市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带来的严重危害

证券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绝非仅仅是个别违规者获取私利的手段,它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同涟漪一般,波及到了证券市场的方方面面,对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资本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而言,他们参与证券市场投资,往往是基于对市场公平性和信息公开性的信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以及市场的正常波动来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然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却打破了这种公平的投资环境。

在内幕交易中,那些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提前布局,抢占了先机,使得普通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出与之同等的投资决策。当股价因为内幕消息的提前泄露而出现异常波动时,普通投资者要么是错失了获取收益的机会,要么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入了即将下跌的股票,遭受了损失。

而操纵市场行为更是将投资者当成了 “韭菜”,通过制造虚假的股价走势和误导性信息,诱导投资者跟风买卖,最终让投资者在股价的大幅波动中血本无归。很多中小投资者原本是抱着改善生活、实现资产增值的美好愿望进入证券市场的,但却因为这些不正当行为,辛辛苦苦积攒的积蓄付诸东流,甚至对证券市场失去了信心,不敢再轻易参与投资,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降低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将资金引导向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却严重干扰了这一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

内幕交易使得股价无法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内在价值,一些有价值的企业可能因为没有内幕信息泄露而被市场忽视,股价长期低估,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扩大生产、进行研发创新等;而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却可能因为内幕交易者的违规操作,股价被人为抬高,反而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造成资源的浪费。

操纵市场同样会导致股价与企业真实价值严重背离,资金被不合理地引导到那些纵的股票上,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和优质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配置,使得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大打折扣,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基础之上,需要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等各方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频繁出现,严重破坏了这种良好秩序,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和形象。

当投资者对市场的公平性产生怀疑,不再愿意参与市场投资时,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就会下降,融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顺利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而且,这些违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还会滋生出更多的违法违规现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整个资本市场陷入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难以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证券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是金融领域腐败风险的突出表现,它们如同一颗颗 “毒瘤”,侵蚀着资本市场的健康肌体。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市场参与者的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从多方面入手,坚决打击和遏制这些违规行为,让证券市场回归到正常、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