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名教师

第22章 老师的觉悟(二)

加入书架
书名:
我是1名教师
作者:
煮不烂的人参
本章字数:
5788
更新时间:
2025-07-10

陈雅丽的话引起了一些老师的共鸣,尤其是一些非主科老师或者年龄偏大、看淡了的老师。

“陈老师说得有点道理,”教生物的李明远点头道,“我差不多也是这路子。生物嘛,副科,学生更不当回事。我尽力把课讲得有趣点,能吸引多少是多少。实在不听,只要不捣乱,我也就不强求了。生气?气不过来。把自己该做的做好,问心无愧就行。学生能学到多少,看缘分了。”

然而,“佛系”之下,也有分野。

一首安静听着的林薇,注意到陈雅丽话语中隐含的另一层意思。她轻声问:“陈老师,你刚才说‘佛系’一派,好像……还有不同?”

陈雅丽看了林薇一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林老师敏锐。‘佛系’是表象,内核还是有区别的。”她压低了一点声音,“像我和李老师这种,算是‘尽责型佛系’——本职工作尽职完成,不强求结果,心态放平,保重身体第一位。”

“但还有一种,”她顿了顿,声音更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讥诮,“我叫他们‘精致利己型佛系’,或者‘职称导向型佛系’。” 她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瞥向教化学的吴明哲的空位(他通常很晚才来办公室)。

“哦?”众人的兴趣被提了起来。

“这种人啊,”陈雅丽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吴明哲的位置,“口号也是‘我只管教,学多少算多少’。但他们说的‘教’,可能只限于完成最低限度的课堂任务。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

“他们的核心逻辑是:‘和我关系不大,我还要自己努力把自己的履历弄好,职称评高点,工资多多的。’”

陈雅丽模仿着那种语气:“学生成绩?班级管理?关我什么事?那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操心的事!只要我课堂上不出安全事故,不被抓到把柄投诉,就万事大吉。我的精力要放在哪里?”

她掰着手指数:“发核心期刊论文!搞课题研究!最好是省级、国家级的!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拿奖!拼命刷存在感,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和教研员、评审专家搞好关系!一切以‘评职称’为核心目标!职称上去了,工资涨了,待遇好了,这才是实打实的!至于学生?那只是我完成工作量的‘工具人’。他们学得好,算我锦上添花(可以写进成果汇报);学得不好?那是学生笨、不努力、家庭环境差、班主任没管好!反正责任不在我。”

“这种人,”陈雅丽总结道,“上课可能就是照本宣科,完成任务。下课铃一响,人影都没了,不是钻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就是跑教育局、教研室‘活动’。他们对学生缺乏真正的关怀和投入,眼里只有自己的‘发展蓝图’。你说他们‘佛系’?对教学效果、对学生成长,他们确实‘佛’,漠不关心。但对个人名利,他们可‘卷’得很呢!这种‘佛系’,才是真的让人心寒。”

陈雅丽的剖析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教师群体中隐秘而真实的一面。办公室里陷入了更深的沉默。愤怒如张建军,理想如刘倩,尽责佛系如李明远,疲惫如林薇,都感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寒意。

林薇想起吴明哲上课的样子:知识点条理清晰,但缺乏激情;学生提问,解答得简洁但缺乏温度;下课夹着书就走,从不多留一秒。他办公室的柜子里,摆满了各种获奖证书和课题结题报告,闪闪发光。而他的学生,对他评价往往是“有距离”、“有点冷”。

张建军打破了沉默,语气复杂:“照这么说,赵校长反而是个‘傻子’?他要是‘佛系’点,或者像那种‘精致佛系’,只管自己升官发财,不去管那摊烂事,不就没事了?何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话不能这么说,”周慧芳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赵校长动手,无论如何都是错的,是大忌。这点毋庸置疑。但张老师,你刚才的愤怒,刘倩的理想,陈老师的‘尽责佛系’,甚至……那种‘精致佛系’,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面对复杂的学生、难缠的家长、高压的体制和扭曲的评价,教师该如何自处?如何找到一种既能坚守教育初心、保护自己,又能真正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方法?”

她看向窗外,行政楼前那两辆教育局的专车依然停在那里,像两个沉默的审判者。

“愤怒和对抗,像张老师,伤身伤心,还可能失控,像赵校长;纯粹的理想主义,像刘倩,很容易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产生巨大的幻灭感;‘尽责型佛系’,像陈老师、李老师,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但也可能让一些本可被点亮的灵魂继续沉沦;至于‘精致利己型佛系’……”周慧芳摇了摇头,“那己经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是职业的异化。”

“那我们该怎么办?”林薇忍不住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困惑。她感到迷茫,那两万字的报告、家访的沉重、课堂的角力、此刻的讨论,所有压力交织在一起。

周慧芳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张充满困惑和疲惫的脸,温和却坚定地说:“没有完美的答案,也没有放之西海皆准的方法。但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在这几种状态之外,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第一,接纳现实,降低不切实际的期待。 我们不是神,无法改变所有学生和家庭。认识到教育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不是消极,而是清醒。把‘一个都不能少’的绝对理想,转化为‘尽力影响能影响的’务实目标。放下‘救世主’情结,才能避免因无力感而崩溃或走向极端(如体罚)。

“第二,坚守底线,明确边界。 ‘佛系’不等于无原则。课堂基本秩序、基本的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不伤害)、基本的知识传递,这些底线必须守住。用智慧而非蛮力去守。对于像孙小海那样严重干扰他人的行为,必须按照校规班规,联合班主任、德育处、家长(尽管可能无效),走程序处理。程序正义,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

“第三,寻找连接,点亮微光。 不要试图点燃所有人。在那些混沌和对抗中,寻找哪怕一丝愿意接收信号的微光。像林薇你在课堂上关注周静、刘洋那样。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真诚的肯定(哪怕他成绩不好但某次劳动积极),一句课后的简单问候(比如问问他喜欢的游戏或明星,建立一点连接),可能比十次怒吼更有效。教育,有时候就是‘看见’和‘被看见’。

“第西,自我关怀,寻求支持。 像陈老师说的,保重身体心态是第一位的。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但找到健康的宣泄口(运动、爱好、靠谱的朋友倾诉)。建立教师间的支持小组,像我们现在这样,吐槽、分享、互相打气,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别把所有压力都扛在自己肩上。

“第五,专业成长,提升‘法力’。 这里的专业,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教育智慧、沟通技巧、课堂管理艺术、心理学知识。不断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兴趣、管理课堂、与不同类型学生和家长沟通。当我们更有‘法力’(方法能力),面对挑战时才会更有底气,更少依赖情绪化手段(包括体罚和‘毒舌’)。这比单纯追求职称论文的‘精致利己’,更能带来职业成就感和内心的踏实。”

周慧芳的话像一股清泉,流进众人焦灼的心田。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至少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向和行动的框架。

“那……赵校长这次,会怎么样?”李娟小声问。

大家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两辆专车。沉默片刻,孙守正沙哑地说:“处分是跑不了的,副校长位置……悬了。最好的结果,大概是调离教学一线,去个闲职部门。最坏……开除公职也不是没可能。看教育局怎么‘权衡’,看家长闹到什么程度了。唉,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一股悲凉弥漫开来。一个曾经努力适应时代、却在极端压力下失控的老教师,他的结局,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