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189 年)深秋,当董卓进京挟天子的消息传来时,孙翊的作坊每日己能产出三百块香皂,积累的财富足以买下半座粮仓。然而,孙翊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粮食才是生存的根本。月圆之夜,他带着阿虎等人,将半数收益换成粮草,悄悄藏进孙氏祖宅的地窖。每一次搬运,他们都小心翼翼,生怕被人发现。
距离孙翊与顾氏家族初次交锋己过去两个月,“孙氏香皂” 的名气却愈发响亮,不仅在吴郡站稳脚跟,更是借着来往商贩的口口相传,在会稽、丹阳等地打开了销路。作坊里,流民少年们日夜忙碌,熬制皂角的香气混着夏日的热风,飘散在富春山脚下。
这日清晨,孙翊正在指导阿青记录新的账目,忽听得院外一阵马蹄声。阿虎警惕地握紧腰间短刀,透过门缝向外张望,脸色微变:“公子,又是顾氏的人。” 话音未落,院门己被叩响,为首的仍是上次那位玄色劲装的骑士,见到孙翊便抱拳行礼:“我家主君有请孙公子,说是有要事相商。”
孙翊心中暗自思量,顾氏此番相邀,定不简单。他整理了一番衣襟,叮嘱阿虎等人看好作坊,便随着骑士前往顾氏宅邸。一路上,街道两旁的百姓见他乘坐顾氏的马车,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窃窃私语着这位孙氏庶子的奇遇。
顾氏宅邸依旧气派非凡,朱漆大门上的铜钉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孙翊被带到一处幽静的书房,檀香袅袅,墙上挂着几幅山水墨画,案头摆放着竹简与毛笔。顾穆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正低头翻阅书卷,见孙翊到来,微笑着放下手中竹简:“叔济来了,快请坐。”
孙翊拱手行礼,在顾穆对面的席上坐下。顾穆亲自为他斟了一杯茶,茶香西溢:“上次与贤侄一番交谈,令我印象深刻。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与胆识,实在难得。”
孙翊连忙起身谢过:“前辈谬赞,晚辈不过是为谋生计,不得己想出些新奇法子,登不得大雅之堂。”
顾穆摆摆手,眼神中透着深意:“乱世之中,能想出这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法子,才是真本事。不瞒贤侄,如今天下大乱,董卓祸乱京师,各地豪强蠢蠢欲动。我顾氏虽为吴郡大族,却也面临诸多困境。”
孙翊心中一动,隐约猜到顾穆的意图,却仍保持谨慎:“愿闻前辈指教。”
顾穆轻叹一声:“如今粮草紧缺,钱财在乱世之中反倒成了虚物。我顾氏名下虽有田庄产业,却也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动荡。听闻贤侄的生意做得红火,不仅赚了钱财,还囤了不少粮草,不知可否……”
“前辈是想与晚辈合作?” 孙翊接过话头。
顾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贤侄果然聪慧。我顾氏出钱财、出人脉,贤侄出谋划、出人手,咱们一同经营买卖,所得利润按股分成。如此,既能壮大生意,又可共同抵御乱世风险,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孙翊低头沉思。与豪族合作,确实能解决许多难题,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生意的拓展,顾氏的人脉与资源都能提供巨大帮助。但他也深知,与豪族合作如同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对方吞并。
片刻后,孙翊抬起头,目光坚定:“前辈美意,晚辈感激不尽。只是晚辈有三个条件。其一,生意的经营之权,需由晚辈掌控;其二,利润分成,晚辈要占六成;其三,若遇战事,顾氏需保证作坊上下及流民兄弟的安全。”
顾穆闻言,微微皱眉:“贤侄这条件,怕是有些苛刻了。”
孙翊不慌不忙:“前辈有所不知,这香皂生意看似简单,实则门道颇多。从原料的选取,到制作工艺,再到销售法子,皆是晚辈与兄弟们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若经营之权旁落,生意只怕难以长久。至于利润分成,晚辈占六成,是因这生意的根本在晚辈手中。而保作坊众人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毕竟他们都是跟着晚辈出生入死的兄弟。”
顾穆盯着孙翊看了许久,突然大笑起来:“好!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子!我顾穆纵横商海数十载,还从未见过你这般年纪却如此精明之人。罢了,就依你所言!”
两人当即定下合作契约。顾穆承诺,将利用顾氏的商路,帮助孙氏香皂销往更远的地方,同时出资扩建作坊,购置更多的原材料。而孙翊则要将生意所得的六成利润,用于共同的买卖经营,同时要将新的生意点子与顾氏共享。
合作之事谈妥后,顾穆又与孙翊聊起天下局势。从董卓废少帝,到袁绍、袁术兄弟的野心,再到江东各豪族的动向,顾穆一一分析,孙翊则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顾穆对孙翊的见识越发赞赏,心中暗自盘算,或许这孙氏庶子,将来能成为顾氏在乱世中的一大助力。
离开顾氏宅邸时,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孙翊坐在马车上,望着车窗外的街道,心中思绪万千。与顾氏的合作,是机遇,也是挑战。他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不再只是一个经营小生意的私生子,而是卷入了豪族间的利益纷争。
回到作坊,流民少年们听说与顾氏合作的事,纷纷围上来询问。阿虎皱着眉头:“公子,这顾氏可不是善茬,咱们真要和他们合作?”
孙翊拍了拍阿虎的肩膀:“放心,我心里有数。这乱世之中,单打独斗难成气候。与顾氏合作,虽有风险,但也是壮大咱们势力的机会。只要咱们守住底线,就不怕他们算计。”
阿青则兴奋地说:“那咱们的生意是不是就能做得更大了?说不定以后能把香皂卖到洛阳去!”
孙翊笑着点头:“对,不仅要把香皂卖到洛阳,还要涉足更多生意。粮食、铁器、药材,只要是乱世需要的,咱们都要做。”
接下来的日子,作坊开始扩建,顾氏派来的工匠与流民少年们一起忙碌着。同时,孙翊开始谋划新的生意。他让阿青带着几个机灵的少年,前往各地集市,打听行情,寻找商机。而他自己,则整日待在书房,绘制图纸,研究新的产品。
一日,阿青从会稽归来,带回一个消息:当地百姓苦于蚊虫叮咬,尤其是夜间,根本无法安睡。孙翊闻言,心中一动,想起前世的蚊香。他立刻召集流民少年,开始研制驱蚊之物。他们采集艾草、薄荷、丁香等草药,研磨成粉,再加入糯米浆,制成细长的草条。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制作出了能有效驱蚊的 “艾草条”。
“艾草条” 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顾氏利用其商路,将 “艾草条” 快速销往江东各地。孙翊的生意版图,在与顾氏的合作下,逐渐扩大。而他与顾穆之间的交往,也愈发频繁。两人时常在顾氏宅邸谈论天下大势,商议生意策略,关系看似愈发紧密。
然而,孙翊心里清楚,豪族之间,利益为先。顾氏看重的,不过是他的生意头脑与新奇点子。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才能在豪族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才能为孙氏家族,为自己,谋得一条光明之路。